大理州创新机制推动干部联系群众工作

23.04.2015  11:07

      本报讯(通讯员 鲁才旺 杞鸿)我州把“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放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中,坚持以群众为本,总结成功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在全州形成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良好氛围。
      推行“三一三五”群众工作法。在全州推广以干部职工“一卡五联”、机关部门“一区五送”、基层党组织“一转五建”为主要内容的云龙县“干群心连心”活动经验,建立干部群众联系卡,每名干部联系2至5户群众,在职干部进农家门、听农家话、住农家屋、帮农家忙、解农家难,面对面、心贴心做好群众工作。结合挂钩包村实际,每个部门建立一个责任区,并在责任区公示挂钩单位情况、工作承诺、服务电话等,开展送法律政策、送实用科技、送发展信息、送党的温暖、送和谐新风活动,实现“点对点”服务。
      推行无职党员到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轮流值班制度。把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作为联系、服务、凝聚群众的主阵地,发挥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和管理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的主体地位,在全州开展无职党员到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值班制度。党员值班期间主要负责做好阵地值守、事务处理、民情收集、民事代办等工作,使党组织活动阵地真正成为党员活动“主阵地”,民主决策“议事厅”,矛盾纠纷“调解器”,教育培训“大课堂”,群众娱乐“文化站”,服务群众“连心桥”。
      推行“三站三室一平台”服务群众机制。在全州69个社区设立为民服务站、流动党员服务站、爱心驿站和党员活动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多功能活动室及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建成1284个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将党务、政务、商务等依托平台在线办理,限时办结,实现了从“居民跑”到“干部跑”再到“网络跑”的转变,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效率。
推行农村党员“1+X”联系群众制度。每名党员联系1户或多户群众,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深入农户了解民情,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实现了党员与群众之间“全方位覆盖、零距离接触、点对点服务”的联系格局。
      推行党员中心户长制度。坚持就近就便、划片负责的原则,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基础,把相邻的15至20户群众划为一个片区,由片区内村民选举产生1名威望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党员担任中心户长。村“两委”和村民小组干部结对联系中心户长,对中心户长进行任前培训、制定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纪律,每季度召开1次专题会议,每年对中心户长进行1次民主测评,依据测评结果,对党员中心户长挂星级牌,对不适应中心户长工作的进行调整。通过推行中心户长制,调动了无职党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密切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
      推行“三带”制度。在州、县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领导带班、带办、带批“三带”制度,各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轮流到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带班1天,帮助办事群众和业主办理各项审批事项,切实解决“审批难、落地难、办事难”的问题。广大窗口单位和工作人员坚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办事不求人、说理有地方、事事有人管。
      推行“五访五问五帮”和“四百”活动。开展“五访五问五帮”,一访富裕户,问致富经验,帮助群众共同致富;二访老党员、老干部,问发展良策,帮助优化发展思路;三访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问基层组织建设见解,帮助提高基层党建水平;四访困难户,问困难和问题,帮助排忧解难送温暖;五访意见户和矛盾纠纷户,问产生怨气和矛盾纠纷的原因,帮助化解信访问题和群众纠纷。开展“四百”活动,一是串百家门,每名干部下基层走访群众户数不少于100户;二是听百家言,广开言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三是知百家情,认真做好民情登记和民情记录,了解和掌握群众的基本情况;四是解百家难,通过广泛开展调研,逐级建立民情台账,分类梳理困难和问题,定期开展民情分析,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行路难、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以及信访等一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