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探索创新扶贫开发方式 实施"精准扶贫"工程

21.07.2015  20:08

    新华网云南频道7月20日电(刘馨蔚)20日,红河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刘宇在“向贫困宣战建幸福家园”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红河州南部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瓶颈和攻坚主战场,更是发展的新空间、新潜力、新动力,红河州将探索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力争到2020年实现现有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同步不同步,关键看南部。红河州70%的贫困人口和90%以上的绝对贫困人口在南部地区,南部地区GDP仅占全州的16%,财政自给率仅为1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州平均水平的60%,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88.3%。”刘宇介绍,“这些数字对于红河州的扶贫攻坚是困难也是挑战。因此,红河州将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放在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屏边、河口6县的南部山区,引导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南部汇聚。

    据了解,从2013年起,红河州级财政每年从预算内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同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累计投入南部山区的中央、省、州财政转移支付170.4亿元,全面实施民生改善、产业培育、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就业促进五大工程20类41个子项目建设;完成“六个百万亩”优势产业群和“四大”特色产业群种植面积56.43万亩,并对6个乡村实施旅游扶贫开发。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存在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所以扶贫需要思路转变——挑硬骨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红河州扶贫办主任庄斌介绍,目前,红河州已全面全面开展了为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保证贫困户认定的公平、公开。同时,瞄准扶贫对象,大力实施整村(乡)推进、易地搬迁、扶贫安居、产业扶贫、劳动力培训等精准扶贫工程,努力做到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

    为更好的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红河州采取财政补贴、信贷扶持、社会帮扶等方式,加大南部“六个百万亩”优势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的培植力度;支持南部地区实施“边疆农村群众惠民六件实事”(免除南部六县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学费、开展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乡村医生培养、农村广播“村村响”、边境一线农村“村村亮”、边境一线农村国旗台建设);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南部已实现县际公路高等级化,乡镇公路通畅率达100%,建制村公路通达率达100%、通畅率达55%。

    “十二五”以来,红河州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58.11亿元,2011-2014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3.82万人。2015年,红河州在全力推进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加大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力度的基础上,将启动实施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工作,今年红河州预计减贫12.4万人以上。力争到2020年,完成红河南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万人左右,减少贫困人口70万人以上。

    面对红河州扶贫开发任务繁重、贫困地区普遍缺乏高效稳定的增收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刘宇认为,红河州应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进程,以边境片区、石漠化片区县实施规划为统领,重点推进农村道路通畅、饮水安全、农村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生态保护等十一项重点扶贫工程建设。同时,按照“增加群众收入、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减少贫困人口、减少农村人口,保护生态环境”的“两增两减一保护”的思路,加速推进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强化精准扶贫工作,加大贫困地区教育、卫生、计生等工作,促进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提升和劳动力优化。(完)

编辑:刘馨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