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空间体验之夜:创客背后的故事
创客,是不是一个个都是身怀绝技?是念书时坐在角落里折纸飞机扬言日后成为宇航员的天才少年,还是办公室里能默默搞定所有消极怠工的办公用品的同事?
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有着怎样的故事?
要想找到这样的答案,只能去创客空间里真正地看一看。
你我皆凡人
晚上六点半,新车间里的Amanda抱着苹果电脑坐在桌边,长头发、白色T恤配红色绒裤,亮亮的眼睛会说话,闪烁着好似在大学校园常见的那种光芒。不过在最初的几分钟,她一直陷入了“你是谁”的困惑,直到记者拿出了名片。“哈,要来新车间参观的人太多了,我实在有点记不得谁是谁。”好吧,只要不是不欢迎就行。
2013年底,Amanda在朋友的推荐下加入了新车间,那时,新车间成立了一年半,地点还在长乐路,成员人数不超过40人。“我刚开始就是纯粹去玩,自己拿着自己的电脑,自己玩自己的,也不管别人做什么。那边基本都是这样。遇到熟的人就聊两句。基本上还是各自玩各自的。”
2014年底,她结束了此前创立的咨询公司,选择成为了一名全职“创客”。“我对那个已经做很久了,失去了最初的激情。而且在这边待久了之后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各种各样有意思的事想要去做。既然已经没有激情,就不如把它结束掉,然后沉淀下来去想一下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从很多的想法里面去整理出一个思路。”
现在除了身为新车间的核心会员,她也兼职打理新车间的日常事务,负责日常会员管理还有发布活动通知。像她这样的新车间“志愿者”还有八九位。
创客的微课堂
原本是晚上七点钟的3D打印培训活动可能在通知上出了点问题,只有两三个人到达。Amanda和负责讲课的Jake商量了一下,决定七点半再开始。我这时才有空打量了一下屋子:一进门右转是一个小隔间,供小组讨论使用。厅里的大桌子旁两个外国创客正在讨论,他们的背后是贴有会员名字的储物箱,其他几面墙被橱柜占满,堆放着各式各样的工具。里面的两小间屋子也是如此,因为东西太多,更像是储物间——新车间的名字也真是贴切!
等到了七点半,Jake开始给到场的八位会员授课。你可能很难想象,事实上创客的技术起点并不高,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电脑上完成建模,这甚至像是一个小型的电脑技术培训课堂:从画出圆柱体,到研究侧视图、俯视图下如何完善模型,进度会确保每个人都能跟得上。Jake是美国人,为了照顾英文听力尚待提高的创客,也有人愿意自告奋勇地出来担任翻译,但在单独指导时,Jake也能用汉语清晰地讲出“轴”、“线”、“切割”等词。
课程结束时已经是九点了。虽然Amanda反复向记者表明她对这堂课是多么重视,但遗憾的是她却不能够安心学习,因为总有不期而至的访客前来。为了不打扰课堂,Amanda不得不请他们在门外等候,等课堂结束之后再来参观。
当Amanda带人参观时,Jake和记者聊了起来。他是新车间的会员,在欧特克公司有着一份全职工作。“虽然讲解的是我们公司的产品,但这并不是公司要求我来做的,而是我自己喜欢的。”他告诉记者,在美国时他就去过位于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创客空间。“我不清楚那里是怎样管理和运营的,不过波特兰的创客空间的面积比这里大,工具会比这里多一些。”
讲课结束后,Jake就离开了创客空间。而他的学生们,有的在用纸版画出太阳镜的形状,准备用3D打印机打造自己的太阳镜,有的在一旁默默地上网,还有的在进行课后的讨论。即便是晚间,还有一个飞行器小组的五六个成员走进了项目组开会。等到Amanda送走来访者,就已经是晚上九点半了。
“不是所有的来访者都会邮件预约,所以一天有好几拨人来。”Amanda叹口气,说不上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晚上十点钟,记者离开了创客中心,那里只有新车间的灯光还亮着,因为“对新车间的会员,这里是24小时开放的”。(作者言嘉宁)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