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游的行为举止当“入乡随俗”

24.04.2015  12:49

    4月20日,泰国网民在网络上贴出照片称数名中国中年女游客在泰国曼谷素汪纳普国际机场候机大堂内围着一个纸箱打扑克。该网民批评称中国游客不顾他人异样眼光,也不关心泰国的法律是禁止赌博的。而泰国警方事后发表声明称,中国游客这样做虽不犯法,但不应该。(4月22日光明网)

    在国内机场、车站司空见惯的打牌,在泰国居然遭遇了异样的歧视,这确实令人始料未及。在吐槽泰国人少见多怪之余,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个被讨论了很多次的问题——文明出游。

    文明出游如何为?实际上,这一问题虽然讨论了很多次,但并没有讨论出一个为大家所广泛接受的共识,反而越来越混乱。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文明的?为什么在国内司空见惯的行为,到了国外就不文明了?在机场打个牌,在国内多么常见的行为啊,没有人觉得这有多不文明,但为什么到泰国就成了不文明的行为了?更有甚者,有些人已经对“文明”有了逆反心理,你觉得我不文明,我就偏不文明给你看。

    如果将“文明”泛化,的确无助于真正解决问题。说实话,许多被指责为不文明的行为,充其量只是习俗的差异与文化的冲突,将其一概视为“不文明”,予以贬斥与谴责,既不客观,也不尊重事实。所以,笔者以为,与其讨论“文明出游”,不如将“文明”替换为一个更显中性,也更易为国人接受的词,“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的观念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每一个中国人恐怕都耳熟能详,也很少有人会拒绝“入乡随俗”这一古老观念。当我们以“入乡随俗”的眼光去审视出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时,问题就简单多了。在泰国机场打牌不应该,是因为泰国的法律和习俗不认同这一行为。而当我们以“入乡随俗”的观念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时,什么当做、什么不当做也就一目了然了,在国外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实际上并非这种行为多不文明,而是这种行为不为当地的风俗所接受。相比“文明”这一带有外来因素的词语,“入乡随俗”这一更接地气的传统教诲恐怕更能为国人接受。

    相比“文明”,“入乡随俗”还蕴含着另一层意义,“入乡随俗”暗含着对于不同价值观、文化观、传统习俗的尊重,暗含着对于他人的尊重。“文明”是与自我的较量,“入乡随俗”是与他者的互动。“入乡随俗”是一种邀约,邀请每个人进入异乡的生活、伦理、习俗,邀请外来者成为当地的一员,邀请外来者共同参与、建构当地的生活,要求外来者对于他人习惯给与起码的尊重。“入乡随俗”使外来者有一种更多地参与感、融入感,而非“文明”一词中所体现出来的“排斥感”、“歧视感”,效果可能更好。

    所以,管理部门与其在每一个旅游团中配备“文明督导员”,不如配备一个了解当地文化、习俗的“风俗解说员”;与其强制性、说教性地要求游客“文明”,不如引导性地使游客更多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辅导游客能“入乡随俗”,尊重异乡的风俗习惯,融入异乡的文化环境。实际上,这样的出游也更有趣味、更有价值。

    当然,倡导“入乡随俗”的最终目的,也是希望能“出口转内销”,进而提升国内公共场合下个人行为的文明程度,最终着眼点,仍是“文明”。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