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出台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01.03.2016  11:34
 

日前,陕西省档案局正式印发了《陕西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立了“十三五”时期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全省档案事业的发展要紧密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意见》及我省《实施意见》为主线,实施“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安全第一”三大战略,推进档案事业“三个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档,确保档案事业向法治化、信息化、社会化健康发展。到2020年,全省档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全省档案事业实现“追赶超越”发展,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省档案事业发展体系。

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在深入分析、研判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形势、客观条件、存在差距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时期全省档案事业七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和指标:

一是进一步完善档案法律法规、制度,构建法制统一、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服务的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管理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管理档案,推进档案工作依法行政;档案部门法律顾问制度,规避法律风险;建立、完善全省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主体、执法检查对象数据库,实现执法检查主体、执法检查对象双随机抽查;

二是深入实施“三个转变”,优化馆藏结构,丰富民生档案资源种类、数量,协助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完善会议现场音视频的采集与归档;征集民间、海外档案;实施口述历史、城乡记忆档案采集项目;普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

三是全面提升档案馆室基础设施水平,改善档案安全保管条件,全省106个县级档案馆全部达标;至2025年全省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含杨凌示范区、韩城市)全部达标;充分发挥新建馆的社会效益;提升、完善新建档案馆服务功能;实施、推广“标准档案室”评价工作。

四是提高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准,探索推广通过移动终端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建设功能完备的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平台;启动全省统一的档案云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初步实现省市县档案馆数据融合共享、电子档案移交的规范管理;完成12个市级数字档案馆(含杨凌示范区、韩城市),60个县级数字档案馆建设;省、市、县三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室中30%、20%、10%的单位基本达到数字档案室建设要求;基本实现档案存量数字化,省、市、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分别对30%、20%、10%的立档单位实现电子档案移交接收;

五是推进依法开放档案,深化档案利用服务,推进档案信息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提升档案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陕西档案编研成果50部精品”项目,普遍开展《资政参考》类型的定制型决策参考资料的编研,开发具有陕西地域文化特点的音视频档案文化产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六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经济科技档案工作。全省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10、11号令和《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指南》,落实《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确保应归尽归,确保归档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做到整理规范、管理科学、利用便捷。健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制度体系;继续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证工作;加强对新经济组织、新兴行业档案工作的调研与服务;加强对“一带一路”、西咸新区建设、关天一体化建设、关中城市群建设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档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的跟进指导;加强对非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引导与服务;加强乡镇机关和行政村两级档案室规范化建设。

七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守牢底线,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健全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档案安全防范体系;全面推行档案数据、电子文件(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加强国家重点档案的保护与开发;完成“感光影像档案病害治理系列关键技术”“档案整体脱酸技术”“同种纤维‘最小介入’档案修复补强工艺”“环保型防灾耐久档案封护工艺”等一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档案保护项目研究。

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实施创新驱动。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五是加强档案宣传。六是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作者:陕西省档案局    于洋宁

来源:中国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