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彩虹水窖”富农家

23.10.2015  13:00

   近日,走进凤庆县鲁史镇,漫山遍野的生态烟田跃然眼前,犹如一幅水墨画。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在初秋的田野里格外动听,循着笑声过去,几个烟农正忙着收烟叶。

  说起彩虹水窖,40岁出头的鲁史村象脚井烟农赵光良打开了话匣子:“连续几年的干旱,今年又遇旱情,但有烟草公司扶持建起的59个彩虹水窖,在栽烟前就灌满了水,整个象脚井寨子290亩烟田还是在最佳节令栽下地。”赵光良指着他家7亩烟田表示:“我家种烟已有八九年了。由于缺水,我们村以前栽烟需用水都得使用拖拉机或人背马驮的方式到8公里外的鲁史河去拉。由于山大坡陡,拖拉机运的水一路泼洒,车到坡头烟地,水已剩下不多了,仅一亩烟用水成本就得花近300元。无钱的人家硬是起早贪黑靠人背马驮把水运上山,前年烟草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在鲁史河建起3道取水坝,铺设了44公里的管通,把水引至鲁史、凤凰、金鸡等5个村委会86个村民小组,又建起大水池73个,有了水源,群众建水窖的热情格外高涨,仅我们象脚井村小组,38户人家,就建起了59个。水窖不但解决了烤烟及其他产业用水,也使全寨人喝上了干净水,劳累了一天回来,还能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

  短短3年,象脚井村小组生产生活发生了如此巨大变化,源头在水。在凤庆县,当地人常把澜沧江以北,黑惠江以南“两江夹一山”的鲁史镇、新华乡、诗礼乡“一镇两乡”称之为“大江外”。然而,属云岭山系的江北峰峦起伏的大山,不但让仅有的降水流落山脚,还使“两江”从山脉两侧的谷底一走了之。无法给资源型缺水和功能性缺水均十分严重的“大江外”带来些许滋润,让山民子孙饱受“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的苦楚。昔日吃水愁白头,今日山泉院中流。前后对比,赵光良百感交集。

  其实,象脚井的巨变,只是“大江外”彩虹水窖建设的一个缩影。仅2014年,鲁史镇、诗礼乡、新华乡一镇两乡就建起彩虹水窖1561口,烟草行业投入765.5万元,让1274户上万亩烟田地受益。加上历年所建的水窖,使吃尽缺水苦的“大江外”各族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本报记者 曾滨

  通讯员 李廷昌 李家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