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产业发展乐农家

12.07.2016  15:10

 
  本报记者 谢进 通讯员 李廷昌 赵光平

  从凤庆县城驱车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车程,就到了三岔河镇秀衣庄村。地处三岔河镇西部的秀衣庄村,雅朗河从山脚下缓缓流过,18平方公里的热土分布在1450米至2100米海拔之间,大多数群众居住在海拔1650米的山坡半山坡。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有农户418户178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3户434人。

  由于该村山高坡陡,土壤贫瘠,村民们的科技意识不强,综合致富能力弱,群众一直过着种粮为吃饭、养猪为过年的生活。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大部分群众在自家土地上种植了以茶叶核桃为主的绿色经济作物,但因为核桃生长周期长,目前靠核桃收入致富的群众还不多。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自从县农业局挂钩帮扶以来,为使贫困群众早日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扔掉穷帽子,县农业局抽调了精兵强将进驻秀衣庄与村“两委”一同开展帮扶工作。通过多次调研,全面分析贫困原因,制定了“以党建领村、基础强村、产业富村、科技兴村、文明引村”的总体规划和“以打造蚕桑专业村为重点,壮大茶叶、泡核桃、畜牧业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小区域特色经济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构建了高海拔地带发展野生石斛、南药鸡血藤、红茶油茶种植,中海拔地带实施茶叶核桃提质增效、种桑养蚕、特色农业发展、林下产业开发,低海拔地带发展澳洲坚果、水果种植为主的经济带。

  “县农业局驻村工作队驻村以来,以村为家,吃苦耐劳,精准施策。分片包干抓扶贫,科技服务扶真贫。分别在畜牧业、蚕桑产业等种养业发展上给予技术和资金扶持,切实调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的积极性,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村党总支书记段映文说。

  “找出致贫根源,制定一户一策一方案一台账,因户施策,一户一技,落实帮扶措施,明确贫困户发展目标、脱贫时间表及责任人,实行‘发展目标上图、工作措施上图、作战组织体系上图、时间流程上图’,做到挂图作战倒计时,任务倒逼回头看。”县农业局副局长、挂钩帮扶工作队队长叶占国指着作战图说。县农业局采取“扶智、扶技、扶业、扶贫”等措施,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做到1个产业配套1名技术员,构建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各项任务。

  “为拓宽贫困群众视野,消除思想贫困障碍,组织秀衣庄村272名贫困群众到小湾镇春光、锦秀、桂花等村学习种桑养蚕技术、参观新农村建设,通过实地学习取经,坚定了贫困群众干产业、建新房、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县农业局农广校常务副校长杨大庆说,“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从地块的处理、品种选择、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等重要环节来实地示范操作培训,使贫困群众掌握了油菜免耕栽培技术,免费投入油菜种子200公斤,种植面积400亩。2015年,结合秋冬季桑园管理,无偿提供化肥4.5吨、玉米种子110袋,实施桑园秋玉米套种技术推广,使贫困群众在增加玉米、荞麦等作物收入的同时,加强了桑园管理。

  走进大箐小组杨维映家,杨维映正忙着管理小蚕。“我家在蚕桑产业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为了增加收入,我也经常到外面打工,自从村里实施脱贫攻坚工作、加大蚕桑产业发展力度以来,我就回家种桑养蚕,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杨维映说,“我家于2011年投资20多万元建盖了300多平方米的综合用房,随着蚕桑产业的发展壮大,小蚕共育空间狭窄,今年又投资10多万元,建盖一幢170多平方米的新房,主要用于蚕桑产业的发展,房屋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预计夏蚕养殖可投入使用。

  “种桑养蚕短平快,群众致富有盼头。”蚕桑技术员张永明说,“为使贫困户种植蚕桑不低于两亩,连片规划种植(桑园)500亩,提供桑苗70万株,新建小蚕共育房21间830平方米,配套微耕机22台套,为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