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凤山镇依托产业集群构筑“绿色银行”

10.07.2015  16:35

  近年来,凤山镇依托茶叶、核桃、油茶、林果、蚕桑、魔芋和蔬菜等绿色林产业集群,构筑“绿色银行”,富民效果日益突出。2014年,仅茶业和核桃两大绿色产业就实现产值3.8亿元,其中:毛茶实现产值2.2亿元,核桃实现产值1.6亿元。
  做优茶业主茶业,构筑富民“绿色银行”。做好老茶园改造,促进茶园提质增效,抓好高优生态茶园和特色茶园建设,强化无农残宣传,大力推广安石村茶园管理模式。2014年,完成茶园管护培训14场次,参训人数达1266人,完成茶园管护71721亩,低产茶园改造16300亩,新建高优生态茶园5000亩、特色茶园1000亩,茶园总面积达76721亩,高优生态茶园达42841亩,可采摘面积7.3万亩,毛茶产量达9889吨,实现产值21755.8万元。
  做强核桃大产业,构筑富民“绿色银行”。按照“精益求精做强产业、见缝插针做大产业”的要求,以“三率”管护为重点,以大苗移植为突破,不断加快核桃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步伐。截至去年,核桃总面积累计达147577亩,投产面积达74600亩,产量达5408吨,实现产值16224万元。
  种好“林果树”,构筑富民“绿色银行”。以开展“村头村尾树成林,农户房前10棵树”活动为抓手,因地制宜地发展套种技术,不断探索“茶林”间种模式,大力发展林果业,积极发动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茶园、荒山荒坡上种植桃、李、甜柿、杨梅等经济林果,构建了良好生态格局,村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仅以安石村为例,2014年就实现林果业收入150万元,人均达480元。
  发展万亩魔芋林下产业,构筑富民“绿色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生态富民,绿色崛起”战略部署,优化全镇中高海拔地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核桃+魔芋”产业,助推“三万工程”。去年魔芋种植面积达3406亩,今年新植魔芋6600亩,总面积达到一万亩。
  加快特色产业培育,构筑富民“绿色银行”。蔬菜产业:依靠科技,重点发展大棚蔬菜,扩大农残速测范围。蔬菜种植面积达4734亩,其中:蔬菜大棚104亩,2014年产量达3811吨,产值达1524万元。蚕桑产业:积极培育小蚕共育户和养蚕大户,发挥大户示范带动作用。共有桑园3452亩。油茶产业:加强红花油茶管护,进一步规范种植标准,提高苗木质量,扩大种植面积,去年完成红花油茶种植5200亩,红花油茶种植总面积达2.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