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还要“驻心”
电视连续剧《马向阳下乡记》近日在央视热播,该剧展现了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生活状态及其辛勤努力给农村、农业、农民带来的新变化,引发百姓热议。
在昆明,也有很多像马向阳这样的“第一书记”。
2012年,结合“四群”教育实践活动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昆明建立了农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度。1520名“第一书记”从当时的市、县机关选派的驻村(社区)“四群”教育工作队队长和队员中选拔出来,旨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幸福乡村”和“和谐社区”建设。
2013年、2014年,根据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昆明又先后在全市范围内从市县机关选派了1539名、819名政治素质好、法纪观念强、工作作风正、责任感强,并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担任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任期一年。
从城市到农村,从公务员到“村官”,适应角色和环境转变后的村书记们,甩开膀子真抓实干,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为基层群众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在驻村过程中让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社会更和谐,用真情实举赢得了百姓认可。
驻村还要“驻心”
这不是电视剧,却又堪称一部部浓缩版的电视剧。
“‘群众满意是硬道理。’如何让群众满意,是开展驻村工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西山区政府办进驻海口街道青鱼社区的邝虎廷谈起驻村工作深有感触地说。
从今年3月驻村伊始,社区干部就发现这个邝指导不一般:自带铺盖行李,驻村为“家”。由于社区纪委会所处位置偏僻,他自掏腰包买了辆山地自行车,每天骑车走村串户走访群众,全方位了解群众的期盼,排查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溜烟来,一溜烟走,干部哪能接地气?骑自行车可以一路留心农田田间管理、村里卫生死角、违章建筑等,还可以随时停下与农民面对面交流。”邝虎廷说。
于是,老百姓几乎天天能在乡间看到骑着自行车的邝虎廷,时间长了,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他“单车干部”。不到3个月,邝虎廷走访了160余名群众、19家驻村企业,收集到关于小海口农贸市场运营等经济方面建议6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意见2条,梳理群众反映较多的青鱼村局部河道污染、进村道路改造等9个问题,现已解决6个,其余正在解决中。
在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中,作为“第一书记”的马向阳深得民心,解开了村民心中一个个疙瘩。驻村也是“驻心”。“用方言跟村干部和村民交流才能听到实话。”东川区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总队长田云峰说,为跟村民短时间内拉近距离,他学会讲东川方言,所挂钩的阿旺镇岩头村村民都不把这位城里来的干部当外人看,而是直呼他“老田”,这让田云峰心里乐呵呵的,因为他知道这是村民对亲人、兄弟、自家人的称呼。让驻村长出“金子”
《马向阳下乡记》里有一段修路的故事,诠释得非常感人。“要想富,先修路。”市交运局驻富民县永定街道南营村委会担任常务书记的常开贵到村后,也把修路当成了第一要务。
通过走访,常开贵发现从哨箐工业园到南营村委会西冲村的2.4公里是百姓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条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严重阻碍村庄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外界的沟通。
为帮助村民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满足村民出行需求,常开贵和驻村工作队的同志积极协调,筹措资金,最终市交运局投入近100万元硬化道路。目前,这条道路已立项,进入前期规划中。
看过电视剧的人都会对“让大槐树下长出金子”的情节记忆深刻,而昆明的驻村书记们也在想方设法帮助驻村发展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让村里长出“金子”。
驻石林县鹿阜街道叠水村常务书记毕连兴说,带领村民致富,提高村民收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输血还要造血!”毕连兴帮助村“两委”研究致富门路,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动员群众修建抗旱小水窖。
驻村后,书记们走访调研,一心想着群众,用心开展工作;开动脑子解决问题,想方设法筹措建设资金,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关注群众邻里和睦,运用熟悉法律法规的特长调解矛盾,关心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题,协调成立“光彩爱心助学”基金……他们想得到位、干得实在,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干事氛围,加快了“幸福乡村”和“和谐社区”建设步伐。如今,他们的努力已使不少村庄旧貌换新颜。
驻村书记的朴实蜕变
和马向阳一样,这些驻村书记大都住在村委会。从喧嚣的城市来到寂静的农村,起初也有些不适应。但他们为村民着想、替村民排忧解难,逐渐和村民成了一家人。
太阳帽、运动衫、户外鞋……东川区乌龙镇大水井村常务书记陈燕第一次站在村口,一身城里人休闲打扮。接下来的工作中,陈燕跟随农户们到田间地头,排洋芋、点包谷、铺地膜,穿朴实的农家衣,干一样的农家活,吃清淡农家饭,短短个把月时间,要不是特意介绍,陈燕完全一副农民打扮、浑身乡土气息,看不出是名机关干部。村民说,“这个城里来的干部不拿架、吃得苦,下乡也不是走马观花,实打实和我们融为一片。”
村务工作更多时候是处理一些烦琐小事。“做群众工作要有不怕麻烦的精神,邻里闹矛盾,‘第一书记’要登门做‘和事佬’;村民问建房的事,‘第一书记’要积极帮助了解相关政策。只有把务实理念贯彻到工作中,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五华区普吉街道观音寺社区常务书记席庆海说。
“马向阳下乡”步入常态
如何走活驻村书记这盘棋,在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今年4月,市委组织部再次探路,出台了《昆明市行政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常务书记的职责任务、日常管理、工作制度、激励约束上进一步完善,清晰体现对常务书记的要求和寄予的厚望。
细节凸显导向。《办法》规定,每年结合新农村指导员的选派,选派一批机关党员干部驻村担任常务书记。常务书记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要结对联系贫困户不得少于3户,驻村一年须走访全部村民小组和至少50%群众户,重点覆盖党员、干部、富裕、贫困、五保等特殊群体;开展民情恳谈、完善民情台账,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查找解决影响行政村(社区)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问题,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帮助理清村(社区)发展思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跨越发展。
同时,《办法》也对常务书记廉政纪律作出规定:不得在所在驻村(社区)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各种费用;不得用公款吃请;不得在所驻村(社区)以低于正常市场价格购买物品和土特产;不准收受所驻村(社区)的各种补贴、有价证券;不得参与有损党员干部形象的各种活动。
根据省委组织部统一安排,今年再次选派819名常务书记进村任职、结对帮扶。
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实践,昆明版的《马向阳下乡记》,已经形成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选派机关干部驻村担任常务书记、部门结对帮扶,既培养锻炼了一批具有“农村情”、能讲“乡土话”的机关干部,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和干部输送。记者李思娴报道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