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社的土地流转:热词下的冷思考

26.01.2016  12:58

2015年年初,随着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土地流转成了热词。在这一年里,有的地区利用土地流转盘活资源,扩大就业;有的地区却出现了“毁约弃耕”,上千亩良田变荒地。有的经营主体借土地流转扩大业务领域,形成新的发展模式;有的则由于流转土地后的成本提高和后期市场的波动遭受了损失。农机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通过流转、托管等方式经营土地,提高产出。那么,2015年,农机合作社的土地流转情况又如何?
托管土地:利弊皆明显
托管土地分散了经营风险,但地块小带来的提高农机作业成本等弊端也随之显现。”
托管土地能有效地降低风险——这是大部分合作社选择将托管土地作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关键因素。
王九利说,托管形式下,当地农民比土地流转给别人赚得更多。王九利的合作社以托管的形式给附近1300多亩地作业,与农民协商帮助农民卖秸秆,合作社只赚取作业费和管理费。“托管对于我们和农民来说是双赢,”王九利说,“我们帮他们卖秸秆的钱比他们流转土地赚的多。”陈仓区当地流转土地的价格为300-600元不等,王九利算过,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的农民,只秸秆一项一年就可以赚1000元左右。
托管土地显著分散了经营风险,但是,地块小且分散带来的农机作业成本提高等弊端也随之显现。”王九利说。由此可见,托管土地最大的问题便是农机作业的成本提高。土地连片是农机作业的基础,面积越大,单亩农机作业成本则越低,反之亦然。记者在采访、调研中了解到,当前北方平原土地,在耕地环节的成本就要45元/亩,而安徽等地则要60元/亩,西南山区等地则要更高。理事长们表示,这种价格还是建立在当前5元左右的油价和机具已经回本的基础上,一旦有因素发生变化,农机作业的成本就会更高。
成本的提高带来的是更高的风险系数,如果合作社自身不能承受,就会将风险转嫁给农民。为了避免将这种运营风险转嫁给农民,不少农机合作社坚持不提高作业价格,而是通过压缩合作社利润和寻求更好的经营来解决这一问题。王九利说,当前合作社耕整地的成本已经达到了45元/亩,但合作社只收农民40元。明年,合作社将再降10元,让农民安心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
流转土地:农机合作社更谨慎
机具投入就花了不少钱,所以在土地流转方面,我们会相对谨慎。
2015年,安徽省界首市前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林力排众议,没有大面积承包土地,降低了合作社的成本,在下半年粮食价格调整时,减少了合作社的损失。李玉林的合作社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2000多万元,每年农机作业面积20万亩。但流转土地面积不到300亩,其余的都是以农民托管土地和跨区作业为主。300亩地作为合作社的“自留地”,被用于尝试种植市场上流行的农作物,赚钱或者赔钱都不影响合作社的整体收益。
2015年年初,很多理事会成员建议合作社扩大土地承包面积,由农机作业转向经营土地,李玉林知道,如果经营效果好,或者有企业与之合作,收益会翻倍,合作社也许能因此在种植方面打品牌。但当他了解土地流转的价格后,却打消了这个念头。“土地承包价格在每亩600元左右,但是承包后的土地平整地费用都超过了600元,合作社2014年刚更新了机具,如果再承包土地,风险太大。”李玉林说,“机具投入就花了不少钱,所以在土地流转方面,我们会相对谨慎。
相比其他类型的经营主体,农机合作社要在机具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记者调查了2012-2015四届的“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其农机投入成本都在500万元以上。随着农机工业的不断发展,农机具不断先进化、智能化,其价格也随之提高。换言之,农机合作社作为“双主体”,其资金压力势必要比其他类型经营主体高。
节本增效:土地流转的成功秘诀
降低成本,提高产出,流转经营土地的八字箴言。”
当然,在经营土地的合作社中也不乏成功者,北京金利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是金利农机合作社种植胡萝卜的第三年。去年11月份,房山区胡萝卜采摘节活动在金利农机合作社举办。在土地流转价格较高的情况下,理事长朱言利开始种植胡萝卜等蔬菜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轮作。在提高农作物产品的收益下,合作社开发了观光、采摘等活动,使得土地经营效益最大化。在流转土地过程中,朱言利通过整村流转的方式,保证土地集中连片,大大减少了农机作业成本。同时,朱言利也坦言,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北京市农业部门给予了很大帮助,土地使用的大型喷灌和一些先进的收获装备都是通过农机购置补贴购买,为合作社省了不少钱。
提高土地产出是农机合作社经营土地的一种方式,与企业联合亦是合作社经营土地的一种有效方式。吉林省公主岭市万欣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土地流转价格为800元/亩的时候,就流转了不少土地。理事长薛耀辉介绍,合作社与粮食加工企业合作,为其提供粮食,企业对合作社提供的粮食质量进行检测和收购。因此,合作社流转土地后,从种子开始,严格控制粮食的生长过程,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更能保证质量。
薛耀辉说,2015年,当地流转价格由每亩800元降至每亩600元,合作社仍旧以原有的土地流转合同中规定的800元兑付给农民。除了诚信的因素,合作社的确在粮食经营方面没有因为市场波动而受到冲击。
除了经营之外,在控制成本、分散风险上,一些合作社也有自己的计划。以土地入股是如今土地流转的模式之一,不少农机合作社鼓励社员带地入社,既降低了自身的成本,又能将更多的农户吸纳进来,形成更加强大的力量。“降低成本,提高产出,这是流转、经营土地的八字箴言。”朱言利说。
市场波动:不容忽视的风险
土地经营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在每个经营主体身上都会体现,但在农机合作社上会更明显。
作为农机“老把式”,李玉林知道,土地流转后的作业成本不仅仅是土地承包的字面价格。“将土地耕平、去沟就会花费不少钱。”李玉林说。
安徽省肥西县成根农机专业合作社新晋理事长韩求有些失落,他得到消息,合作社附近的示范园区得到了高标准建设农田的补贴,而他的合作社今年把1500多亩流转来的半丘陵山区农地做了平整,整地成本达到了4800元/亩,却得不到任何补贴。
肥西县大多是丘陵、半丘陵山区,合作社流转的土地价格为400-450元不等。流转后,合作社要用工程机械将流转来的土地耕平,去沟,这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成本。但为了日后更好地作业,合作社必须要投入这部分资金。“县里的其他合作社和农户有的在等政府整平土地,有的就这样靠人工作业,我们是农机合作社,必须要让农机用起来,”韩求说,“所以我们选择自己平整土地,要不然流转来的土地,让人工作业,农机具没了用处,岂不是损失更大。
去年,合作社虽然把土地流转带来的作业成本赚了回来,但自身没有太多收益,原因就是今年粮食价格的波动。“今年少赚了1000万,”韩求说,“所以合作社流转土地之后,还要考虑明年到底要怎么经营,希望市场不要有太大波动。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利民秸秆机械化加工利用合作社理事长王九利说,合作社以经营玉米、小麦秸秆机械化加工和托管农民土地为主,除此之外只承包了100亩地。合作社将小麦秸秆销售给一家外资建材公司,将玉米秸秆销售给附近的奶牛场,走出了一条秸秆综合利用的致富路。2015年,在秸秆销售方面,合作社的利润达到了100万元。稳定的收益并没有让王九利动土地承包的心思,“原因很简单,要投入成本,”王九利解释道,“市场不稳定,成本投入越大,风险越大。
无独有偶,市场价格的波动让北京兴农天力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领很苦恼。该合作社经营的“万亩示范方”流转了1万亩土地,流转价格为1500元/亩,这在寸土寸金的北京,还是村里乡亲们给的“亲情价”。往年,“万亩示范方”可以给合作社带来不少青贮秸秆的销售收益,而2015年,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价格有波动,当初说好了的价格,到结账时却可能有变化,”陈领说,“但是没有办法,很多牛场都搬到了河北省,仅剩的合作伙伴,又不能因为这块儿八毛的就不合作了。”相比价格的波动,陈领更担心的是越来越多的牛场搬迁到外地,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在未来到底要如何经营才好。“土地经营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在每个经营主体身上都会体现,但在农机合作社上会更明显。”陈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