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生态牌”建设绿色农业——洱源县立足绿色生态建设农业“三大基地”

15.02.2015  13:05

 
  通讯员 杨品高 王世秀

  去年以来,洱源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积极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娱乐养生基地“三大基地”,将农业产业和二、三产业有机衔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农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14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8.5亿元、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7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3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5亿元、增长10.9%。

  走生态环保路 建绿色原料基地

  右所镇中所村农民宋宏家有1.8亩水稻田,去年被列入洱源县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建设,收获稻谷1350公斤。他算了一笔账,按每公斤3元市场价格计,种常规水稻能卖4050元,而种植绿色水稻产品则可卖到4657.5元,增收607.5元,不仅能吃到放心米,收益也得到保障。

  去年,洱源县创建10031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按每公斤价格高于常规稻谷0.45元、亩产700公斤计算,一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比常规种植水稻多收益315元,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产值可增收315万元。同时,还减少施用复合肥128.17吨、尿素65.04吨、农药0.81吨。通过走生态环保路,建设绿色品牌农业,既达到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又促进了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而且在效益上还有巨大优势。

  为此,洱源县提出把农业融入大健康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和科技高度融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该县在2014年创建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础上,2015年继续将10万亩蚕豆、10万亩水稻、3万亩大蒜、1万亩油菜列入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走生态环保路,建设绿色食品品牌。目前,该县已认定无公害产地认证86.4万亩,建成出口农产品种植质量安全示范基地23万亩,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品牌产品7个、农产品产地认证2个、无公害食品5个、有机食品5个、绿色食品9个。

  走产品加工集群路 建特色产业基地

  2014年9月24日,洱源县人民政府与丹东天赐花卉有限公司签订“蓝莓庄园建设项目投资协议”,协议投资3.4亿元,规划在凤羽镇新建蓝莓酒、饮品、果干、含片等加工生产线和种植1.6万亩蓝莓生产基地,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产30吨以上蓝莓酒、50吨以上蓝莓饮品、10吨以上蓝莓果干、2吨以上蓝莓含片,年产值达4.16亿元。

  近年来,洱源县立足区域优势,结合洱海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和高原特色产业建设,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采取“政府引导,公司主导,发展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等形式,走农产品加工生产经营集群路子。先后创建了“蝶泉有机奶庄园”、“洱宝梅果生态庄园”、“彩云岗蔬菜生态庄园”、“正果药业生态庄园”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周边的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目前,洱源县正围绕蔬菜、中药材、生态畜牧、梅果、核桃、高品质油菜、菜用型蚕豆、绿色大米等开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农工一体化和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走休闲农业观光路 建娱乐养生基地

  大理凤头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凤羽投资建设“印象凤羽生态农业庄园”,该农业庄园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建设以农业种养加工、乡土风情、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农业庄园基地。目前,庄园已完成1800余亩土地流转,种植500多亩大樱桃、200余亩杨梅、200多亩蓬莱仙桃、200亩苹果。下一步,将通过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打造特色产业,遵行农村风情风貌和生态环境保护,走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之路,建设娱乐养生基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洱源县深刻分析了当地的气候、生态、物种、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出大力推动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休闲养生农业基地。按照“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观鸟”的品牌创意,立足绿色生态建设休闲农业娱乐养生基地,突出生态环境优势,打好“生态牌”,以休闲农业、娱乐养生为主打产品,加上生态观光、文化风情,品农家风味,融民俗风情等,构建全新的绿色生态休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