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IBM再走创新路 认知计算服务互联网+落地

25.12.2015  16:40

引言

  2015年8月11日,新的掌门人——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首次在媒体面前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陈黎明是IBM大中华区历史上第一个非“蓝血”的“空降兵”。此前,他的职业生涯与IT及科技行业几无关联。邀请这样一位此前没有“蓝血”基因的人跨界加盟,外界普遍认为,IBM希望他对中国市场的开拓注入跨界的商业经验。更重要的是,以一种“IBM之外”的眼光来审视IBM在大中华区的业务,给IBM中国带来创新的血液和能量。

在12月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IBM携“认知商业行业解决方案”亮相互联网之光博览会,融合了云、大数据应用等最热门技术及应用。104岁的IBM在互联网大潮涌动下再次走上转型之路。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现场,赛迪网总编刘兴波与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就IBM转型与创新及未来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对话。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左)与赛迪网总编刘兴波(右)

赛迪网刘兴波: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IBM的认知计算Watson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上演了它的首秀。认知计算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它包含信息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大量技术创新。作为本次互联网大会上最老的两家“百年企业”之一,有104年历史的IBM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最新”的公司,因为它也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型。“Watson”正是转型和创新的结果。请您为我们介绍下认知计算。

IBM 陈黎明: 基于认知计算的全新计算模式可以让世界更智能,生活中下班回家只需输入想吃的菜单,它就会自动把指令交给炉灶,放入食材即可,只等美味的食物出炉,如果觉得味道不合口,它会通过自己学习进行调整,在医疗上,它可以通过自己大量学习医疗著作、论文、临床报告等,并根据患者的生活环境和基因图谱来制定优选治疗方案,在投资方面,它可以帮助投资人做检索和推理,帮助投资人找到符合投资方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等需求,可以有的放矢的做出推荐……这款系统可以像人一样思考,可以和人类做更好的互动,利用大数据不断学习能够更聪明,可以帮助人类做更多事情,比如它可以变成医生、老师、律师这些人的助理,也可以变成记者的助手,帮助整理材料,甚至可以跟歌手一起来写歌。

它包含信息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大量技术创新。IBM中国研究院大数据及认知计算研究总监 苏中对认知技术做了详尽的阐释:第一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的自然语言,理解非结构化数据的图像视频,第二它可以不断学习,甚至能够与人类互动,这就是认知计算的一个基础。认知技术需要很多技术的赶紧,包括底层技术。之前的计算可能是偏左脑,运算很快,但不具备识别模式,就像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知道是谁,而并不是通过运算推理得出的,这就是右脑的能力,传统计算机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而IBM的Sinap芯片就是模仿右脑的这部分功能,实现识别模式。作为最早从事人工智能、认知计算的公司之一,IBM从数十年前就开始在认识计算领域进行投资,据IDC的行业分析专家预测,到2018年,全球一半的消费者将会基于认知计算进行服务交互。认知计算不但会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还将改变企业的商业与运营模式。当前,IBM的认知商业已在许多行业落地生根,如医疗、金融服务、教育、零售、法律等。IBM已与上百家企业、机构合作,并产生了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对于IBM来说,认知计算“Watson”在2011年击败美国智力竞赛冠军是继“深蓝”计算机击败国际象棋棋坛神话的卡斯帕罗夫之后又一标志性事件:未来的生活中认知计算“Watson”可能会渗透到人类各个领域。

赛迪网刘兴波: 在本次互联网大会上,您也提到了,IBM正以更开放、更创新的态势协助中国企业打造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中国和国际市场需求。那么IBM的认知计算Watson如何更好地实现多行业化应用?

IBM 陈黎明: 在今年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中,我们的展台有一大亮点那就是“大气污染的预测和管控系统” ——绿色地平线计划,这是IBM与政府环保机构的创新合作,也是认知计算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实践之一,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此计划可以实现提前10天对城市空气质量趋势进行预测;提前3天,实现精度达1公里乘1公里的高精度污染预测。这将助力政府相关决策者在空气治理方面,实现高效科学决策,致力于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实现最大的社会价值。当前,“绿色地平线”计划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取得了进展。此外,IBM还与国内医疗生态系统中的机构、政府和合作伙伴开展合作,通过认知决策支持技术,提升慢性病预防的疾病风险预测精度,并加速临床发现。

赛迪网刘兴波: 您在本次互联网大会上提出IBM在中国的定位是要实现“与中国同创”,要成为受中国政府、企业信任,为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落地献策献力的忠实合作伙伴。那么请您为我们介绍下IBM针对中国经济形势正在经历哪些转型与创新?

IBM 陈黎明: 应该说,IBM全球和IBM中国都在同时经历着转型。IBM全球的转型是从传统IT向CAMSS(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和安全)等新的业务转型。而IBM中国在上述转型的同时,还在加强在中国市场的技术合作,这是更大的业务模式转变。IBM在中国的定位是要实现“与中国同创”,要成为受中国政府、企业信任,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落地献策献力的忠实合作伙伴。 IBM要做“中国合伙人”,加强与本土企业的技术战略合作,提升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例如:通过开放主流的POWER及软硬件科技,IBM正在帮助中国拥有自己的芯片系统、软件等核心的IT科技,CP1就是基于IBM在科技合作计划中的第一款中国品牌的power芯片。

相信“开放与合作”仍会是中国IT 产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正在给IBM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IBM认为,跨国公司不能只是把中国当作制造基地,也不能只是把国外技术引入中国,而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自己的技术。因此,IBM将自己的核心技术开放给中国企业,要做“中国合伙人”。因此无论是专注于以认知计算为代表的创新技术,或是围绕IBM核心信息技术的一系列科技合作,IBM正以更开放、更创新的态势协助中国企业打造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中国和国际市场需求。IBM有信心凭借自身在创新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行业覆盖与洞察上的资产与能力,携手中国企业、产业、政府,通过联合创新,共同推动“互联网+”战略的落地,助力中国实现网络强国梦想。”

编后

1993年,被誉为电子商务巨子的郭士纳受命于危难之际,开启了IBM从制造商到服务商的战略转型之路。在互联网应用落地的催生下,云和大数据已经成为软硬件企业和服务商发展的方向。作为百年老店IBM,再一次踏上了转型之路。陈黎明说,“凡是转型都不会顺风顺水。我们首席执行官曾经说过一句话,变革是我们每一代IBM人的责任。今天轮到我们了,我们今天也要进行这样一个变革,变革本身也是需要创新,创新有两种,产品的创新,思想上和理念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IBM我们也在挑战我们自己。” 从最早做制表机,到工厂时钟和称肉秤,再到现在转型到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和安全。变革和进步,永远写在IBM的DNA中。愿这家百年老店能够永远走在创新之路的前列,永远做最年轻的公司。

来源:赛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