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 再接再厉 加快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

28.10.2015  20:29

(来源:2015年10月,《云南科技管理》)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  龙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用“四个全面”引领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全省科技工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要求,结合“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往开来、再接再厉,充分利用好云南的区位、资源、开放优势,抓好重点工作部署和落实,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我省科技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2008年,围绕我国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目标,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实际,启动实施了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2008—2012年),通过组织实施重点产业创新、重点行业、企业重大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引、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八大工程,首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亮点频显。2012年与行动计划实施前的2007年相比,实现了 “五个突破”、“六个倍增”、“七个填补国内空白”,多项技术国内领先。

  ——五个突破:争取国家科技经费取得突破,由3.5亿元增加至10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取得突破,按新标准新增至540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取得突破,由463.6亿元增加至2160亿元;重大新产品开发取得突破,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297个;获国家科技奖取得突破,5年来获得国家科技奖45项,其中一等奖4项,获奖数居全国第20位。

  ——六个倍增: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实现倍增,2012年为1785亿元,是2007年的2.45倍;新产品产值实现倍增,2012年达416亿元,是2007年的7.82倍;专利授权量实现倍增,2012年达5853件,是2007年的2.75倍;创新平台数量实现倍增,2012年达355个,是2007年的3倍;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实现倍增,2012年达1181人,是2007年的2倍;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实现倍增,2011年达28.30亿元,预计2012年达35亿元,是2007年的2.68倍。

  ——七个填补国内空白:钛带卷产业化生产技术、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技术、一炉三段直接炼铅工艺技术、多缸小缸径车用柴油发动机、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高原湖泊砷污染治理技术、9种体外诊断重要试剂等七个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2013年,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策部署,云南省又策划了新一轮为期5年的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决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工程、重大新产品开发工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工程、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引工程等六大工程,并以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创新强省、重点新产品开发等九大科技计划为支撑,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条件平台建设,努力依靠科技创新走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2014年,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全国排名23位,较上年上升了4位;我省8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数在全国省(市、区)中居第15位;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794项,成交金额48.72亿元,比上年增长近12%,为历史最好水平;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782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全国排第17位,西部第3位;全省国家级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达1973亿元,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22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5%和19.0%,在经济新常态下逆势增长,为支撑促进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已达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107个;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落地云南;正式启动了云南科技创新园建设,成立了云南省科学技术院,按照PPP模式设立了规模1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投资基金,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全省科技改革发展正以磅礴的力量向前推进。

  二、抓好重点工作突破,推进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

  目前,我省在生物疫苗、天然药物的研发,稀贵金属功能材料、催化材料、锗材料等制备技术,以及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技术等方面全国先进;车用柴油发动机、氯化法钛白粉量产技术、一步法煤变油技术、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大型铁路养护工程机械、长距离固液两相输送技术等方面全国领先;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马铃薯、甘蔗、茶叶、烟草、橡胶、花卉、核桃、咖啡的研发水平保持全国先进。但总体看,云南的科技发展仍较滞后,处于全国中后水平。云南经济不大不强不优,核心还是科技支撑不够有力、创新动力不够强劲。解决这些问题,最关键还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持续把重点工作研究好、部署好、落实好。

  一是要持续支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云南的产业发展以资源型产业为主,过度依赖资源和重化工业,“烟草独大”、结构单一的格局一直困扰着云南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并进而影响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要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融合推进,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一方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速推动烟草、能源、矿业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从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耗能污染向环境友好转变,打造创新型、开放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产业。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后发赶超,加快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石化及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要促进科技与农业、旅游、金融、智慧城市建设等融合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云南各层次产业综合协调发展。

  二是要加强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2008年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以来,我省已累计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593个,获批上市的世界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的三七龙血竭胶囊、获欧盟授权的月季新品种“赤子之心”等都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产品,云南白药胶囊、注射用灯盏花素、络泰注射用血塞通等单品种实现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要通过实施重点新产品认定、重点新产品开发补助、首购首用我省企业自主开发的高新技术新产品风险补助等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持续推进重大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

  三是要持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围绕提升我省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大品牌、大产品。要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优选产品有市场、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增长潜力大的企业给予精准支持,从项目安排、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持续大幅增长,为稳增长作出新贡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激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如改进和规范研发费用计核办法,加大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快速折旧等政策落实力度。要深化产学研合作,对产学研合作项目和人才培养引进项目优先给予支持。

  四是要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打牢科技发展人才基础。人才是云南科技创新的短板,2014年全省R&D人员5.29万人,每万人拥有R&D人员数为11.2人,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目前,我省有两院院士9人,遴选培养了科技领军人才20名,引进高端科技人才96人,遴选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912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628人、创新团队131个,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64个。要在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实行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机制,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敢于创新、敢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同时注重培育一批引领创新的优秀企业家。要健全科技人才流动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交流,健全人才分类评价激励机制,使一批技术创新的先行者脱颖而出。

  五是要持续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要持续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互联网+”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加快云南科技创新园建设,打造云南科技创新发展的新高地、新亮点。支持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实施新型科研运行管理机制,探索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和分配新途径。

  六是要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我省发挥区位、资源、开放优势,着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云南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搞活沿边、联动廊带”的战略布局,重点围绕建设辐射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目标,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粮食、蔬菜、花卉、水果、新能源开发利用,以及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开创高水平的沿边科技交流合作新格局,充分发挥科技在睦邻、安邻、富邻中的积极作用。

  三、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形成创新发展强大合力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好战略部署。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统筹研究、协调解决创新型云南建设的重大问题,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协调,争取国家在研发项目安排、制度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科学制定“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工作路径和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要改进加强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考核,进一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是要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要结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实施,在政策、资金、人才、配套设施和环境条件等方面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支持。用好评价激励“指挥棒”,从收入分配等方面采取措施,让创新创造者劳有所获、创有所值,充分释放创新人才的智慧资源和创造潜力。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拓宽技术创新的间接融资渠道。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各类主体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知识产权利益机制。

  三是要加强合作,汇聚资源,凝聚力量,营造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要争取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 “十二五”以来,云南省新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支持3663项,获国家科技经费支持32.0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云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深化部省共商、部省共建工作,加强部省协同,积极探索合力支持云南科技改革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坚持“科技入滇”常态化,围绕“四个落地”(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落地)要求,持续推动全国优势科技资源入滇集聚和优化配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助推云南加快发展。

  四是要完善监管,务求实效。近年来,财政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14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43.1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0.97%。其中,省本级财政科技支出15.0亿元,占省本级财政支出的1.71%。科技经费的投入要完善机制,加强监管,用出绩效。要按照政府权力做减法、公共服务做加法、换取市场活力充分释放做乘法要求,改革完善“三评”机制(人才评价、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使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等各个环节更精准、更科学、更客观、更公正。既要把科技项目管好、管严、管出实效,又要让科技人员潜心科研和推进成果转化,不因项目的评审、检查、验收等工作分散精力,加快重大创新成果的形成和转移转化,大幅提升云南的创新发展能力。

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所:成果铺就干热河谷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
2011年至201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区所)向社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面积累计达217.5万亩,增产农产品78万吨,新增社会经济产值11.科技厅
践行初心使命 选派精兵强将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云南省科技厅认真落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挂包帮”定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