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沧市计划报告(书面)

06.10.2014  18:18
临沧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4年3月26日在临沧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临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临沧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是临沧很不平凡又成效突出的一年。面对干旱灾害严重、融资困难、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滑等困难和挑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下,按照“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快”的总要求,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理念,以“构筑生态高地,成就大美临沧”为目标,努力打造“世界佤乡、天下茶仓,恒春之都、大美临沧”城市品牌,紧紧围绕市二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扩开放、惠民生,突出“10大产业、10大园区、10大基础设施”重点,打好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全市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6.1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17.3亿元,增长37.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9亿元,增长2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3亿元,增长14.1%;外贸进出口总额35.4亿元,增长6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3元,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66元,增长17.6%;人口自然增长率6.47‰、城镇登记失业率3.5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4%,均低于控制目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2%,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

    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及成效主要体现为以下9个方面的特点。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按照“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快”的总要求,及时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政策措施,在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提升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第2位,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第一产业增长7.1%、第二产业增长18.5%、第三产业增长12.9%。在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第一动力”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培育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步增强。

  (二)绿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产业建设掀起高潮。启动实施“产业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了27项省级、400项市级示范带动项目,组建产业指导组加强督查指导,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促进示范带动项目全面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共完成产业投资171.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41.2%,绿色产业品牌持续做大,产业发展后劲增强。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粮食播种面积达446万亩,总产量98.6万吨,再创新高。新增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150.2万亩。甘蔗农业总产量639.4万吨、茶叶产量8.3万吨。烤烟面积43.6万亩,收购烟叶110.2万担。新植咖啡27.5万亩,澳洲坚果24.4万亩。实现畜牧业产值58.4亿元,渔业产值4.4亿元。“八星”庄园建设有序推进,启动实施了华叶临沧庄园、云县幸福农业循环经济庄园等一批庄园。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解决了19.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0.8万亩、“五小水利”工程5.5万件。

    工业转型升级提速。市级财政安排资金6000万元,积极解决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制茶、酒及饮料、矿产业、轻纺等主要行业快速增长,制糖和电力行业难中有进。园区化进程加快,入园企业达244户,中国网库云南生物产业电子商务基地、天地行集团通用航空产业链等重大项目入驻园区,临沧工业园区东扩正式开工,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临沧产业园申报设立工作稳步推进。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共实施工业项目283个,完成投资111.7亿元,增长22.3%。非公经济增加值166.7亿元,增长19.7%。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服务业健康发展。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启动申报工作。临沧被列入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获得“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恒春之都”称号,荣获“2013年中国避暑旅游城市”美誉,凤庆古墨、沧源翁丁荣登“2013中国避暑小镇”排行榜。临翔南美、双江冰岛等12个村进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国红茶之都、中国夏冬旅游气候舒适度最高的地方等九项内容列入《中国旅游之最》。成功举办首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和“金海棠”奖颁奖活动。全年实现旅游业收入30.8亿元,增长31.3%。金融保险、邮电通讯、住宿餐饮、物流仓储、咨询信息等服务业加快发展。《临沧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

    (三)投资保持强劲增长

    以200项总投资上亿元项目为重要抓手,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在重大项目建设、前期项目储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投资增速居全省第2位,总量达417.3亿元,居全省第8位,连续4年新增10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加大,交通、水利水电、城建分别完成投资45.6亿元、41.3亿元和180.6亿元。项目建设强势推进,全市在建项目达1279项,比上年增加146项。羊头岩至振兴桥二级公路、孟定南华糖业日处理甘蔗1万吨制糖生产线、临沧新闻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完工或基本完工。沧源得龙机场、凤庆郭大寨水库、镇康大丫口电站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临翔至博尚快捷通道、云县晓街河水库等项目启动建设。祥云至临沧铁路列入全省2014年争取开工计划;玉溪新平至临沧临翔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四)城乡统筹成效明显

    以“村美、民富、人欢乐”为目标,扎实推进“美丽家园”建设。临沧主城区一城两片一体化、云凤一体化和耿孟一体化加快推进。实施了青华医院、新闻中心、边交会会展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城镇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稳步推进惠民安居工程,完成旧城改造102万平方米,续建的52296套保障性住房加快推进,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8630套。改善性商品住房启动实施。启动10个“千户村”建设。完成旧村(组)改造401个、农村危房改造4万户、“农转城”22.5万人。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4.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3.9%。

    (五)森林临沧全面推进

    大力开展“十百千万”森林临沧建设工程,共投入资金5.92亿元,种植各类树木523.1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2%。实施了一批治污、节能、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和低碳发展项目。8县(区)城市和重点城镇环境空气质量均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13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均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16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以上保护区要求。

    (六)开放水平有效提升

    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获批为国家级边合区,省政府支持临沧边合区若干政策即将出台,实现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67.9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5.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1.8亿元。临沧被国家纳入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临沧机场航班由2班增加至4班,开通了经停昆明飞往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的航线,旅客吞吐量增长45%。利用各种招商平台,积极参加南博会、厦洽会,成功举办第三届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和百名浙商临沧行等活动,荣获“2013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称号,全市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934项,实际到位资金510亿元,其中:省外到位资金370.4亿元,利用外资4622万美元。

    (七)财税金融运行平稳

    加大财源培育,强化税收征管,实现财政总收入60.2亿元,增长17.9%。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1.3亿元,增长12.9%。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404.8亿元,增长16.6%。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优化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规模,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321.1亿元,增长19.3%。首支企业债券成功发行,募集资金5亿元。第二支企业债券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

    (八)重点改革不断深化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承接、取消、下放、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营改增”试点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实现8县(区)全覆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4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以资源性产品为重点的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了5个县城第二步供排水价格和凤庆县城污水处理费政策调整。推进永德、镇康、沧源三县电价改革,开征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疏导了电价矛盾。教育体制等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完成了全面深化改革十大重点问题研究。

    (九)民生得到更好改善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优先保障教育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完成中小学D级危房拆除重建10.8万平方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实现全覆盖。进城务工子女、农转城子女以及留守儿童公平接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市人民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青华医院主体工程已完工,市精神病专科医院搬迁建设项目完成三通一平,建成一批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文化体育健康发展,建成了临沧佤文化广场、亚洲微电影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临沧体育运动中心进入扫尾阶段,临沧文化中心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完成2个省级文化惠民示范村和23个市级文化惠民示范村、40个村级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95个“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

    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3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29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020个。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参保扩面取得明显成效,新农合参合人数达194.6万人,参合率达97.1%,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40元,23类大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等参保人数不断增加。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月人均增加212元。救助救灾体制不断完善,共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1.7亿元,人月均提高31元,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1763万元;共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4.9亿元,人月均提高14元,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8612万元。共下拨救灾资金3482万元,救助受灾群众34.3万人。

    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继续实施“兴边富民”、以工代赈、异地扶贫搬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工程,启动实施3个扶贫开发整乡推进、47个行政村整村推进、37个深度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86个自然村整村推进等工程,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移民扶持和稳定工作成效明显。

    同时,社会创新和治理不断加强。持续开展“打非治违”,安全生产主要控制指标有下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稳步提升。统计、档案、地方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地震、气象防灾减灾功能进一步加强。

    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基础设施仍然滞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效益下滑,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高。

    二、2014 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建议及主要任务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加快绿色崛起,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临沧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中央将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将为临沧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临沧有望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中央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支持力度;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正式获批为国家级边合区,省政府将研究出台《支持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若干政策》;临沧将举办第二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和第四届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祥云至临沧至普洱铁路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的支持等,为临沧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市委立足临沧发展实际,确定了“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为临沧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崛起、成就大美临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全市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仍未完全解除、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仍然较弱、企业竞争能力仍然偏低、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低迷,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较多挑战。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着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活力。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0.8%。

    实现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三稳三进”的工作总要求。“三稳”,就是“发展思路要稳、经济社会要稳、全面改革要稳”;“三进”,就是“绿色崛起要进、质量效益要进、民生改善要进”。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议突出抓好以下7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改革,激发动力活力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一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确权颁证进程,抓紧搭建农村综合产权流转服务平台和保险平台,努力在盘活农民资产、破解农村发展融资难上实现大的突破,积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农业庄园、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农业。

    二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森林临沧建设制度保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政府和部门预算决算公开。积极化解地方性政府债务。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四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

    五是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争取落实区域性电价政策,引导企业开展大用户直购电试点。进一步理顺地方电网上网电价。推进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完成临翔区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价格改革,启动其它县前期工作。

    六是加快民生领域改革。启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支持扩大社会办医。

    七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好省级下放的审批事项。继续精简市级审批事项。推动投资项目集中审批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审批机制和监管机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继续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加强政府监管能力建设,切实做到该放的坚决放开到位,该管的管住管好。

    (二)加快产业发展,推进转型升级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拓展高新产业发展空间。加大传统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发展原材料深加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引进吸收先进适用技术。严格执行能耗、环保和安全生产等行业准入标准,坚决遏制新增违规产能。认真落实《临沧市服务业发展规划》,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一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达101万吨基础上,新发展产业化基地150万亩以上。确保种植竹木65万亩、烤烟40.4万亩(产量102.2万担)、咖啡10万亩、木本油料60万亩(澳洲坚果30万亩、核桃25万亩、红花油茶5万亩)。确保甘蔗产量达645万吨、茶叶产量达10万吨。

    二是大力发展庄园经济,重点推进40个产业庄园建设。三是推进标准化养殖。打造一批万头生猪出栏、千头肉牛出栏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确保肉类总产量达30万吨,畜牧业产值达60亿元以上、渔业综合产值达10亿元以上。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孟定南华糖业日处理甘蔗1万吨制糖生产线、茅粮集团1万吨木瓜果酒生产线扩建等项目投产达产,扩大工业生产规模,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

    二是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加快中缅鞋业轻纺文化产业园、后谷咖啡年处理10万吨鲜果加工生产线等项目进度,加快推进天地行集团通用航空产业链、临沧市烤烟复烤厂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工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三是增强民营经济活力。实施成长型企业培育工程,培育扶持一批小微型企业发展。确保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00亿元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40%以上,企业从业人员达23万人以上。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推进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推进5个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启动10个避暑避寒恒春小镇创建工作。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体育休闲、电子商务、文化产业、康体养生等现代服务业。举办好第二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第四届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等重大活动。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确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改善消费环境,引导超市向乡镇延伸,实施一批农家店、乡镇集贸市场改造、配送中心以及重大商贸流通项目,降低流通成本。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权益保障,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逐步把进城落户的农民纳入城镇基本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年内完成“农转城”10万人,力争城镇化率达36%。

    优化城镇布局。完善“两线一点”城市总体布局,加快建设沿边境一线南伞、孟定、耿马、沧源城市群和沿国道214线凤庆、云县、临翔、双江城市群,提升永德县城功能。重点推进临沧主城区一城两片一体化、耿孟一体化、云凤一体化。启动云县、凤庆撤县设区,加快全市范围内撤乡建镇(办事处)步伐。统筹推进南伞姊妹城、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永德县城、双江县城及一批特色小镇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全域景区化”的思路,宜城则城、宜乡则乡。

    抓实重大城建项目。以重大城建项目带动城市扩容提质,年内确保完成城建投资150亿元。确保旗山花园、2011年至2012年保障性住房等43个重大项目竣工,加快2013年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改善性商品住房、茶马古镇、临沧森林公园等50个在建重大项目进度;新开工4600套保障性住房、临沧海棠国际和海棠佳园、沧源县温泉园林度假酒店等41个重大项目。

    加快美丽家园建设。深入推进创园活动。按照城市、园林、山水三者融合,乔树、灌木、花草三绿并举的要求,加大园林城市创建力度,着力实施好园林城镇建设。打造美丽村庄。围绕“村美、民富、人欢乐”的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经济林木种植、硬板路建设和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治十乱”为切入点,积极推行门前“三包”和“户自洁、组保洁、村收集、镇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置模式。力争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万户、打造美丽村庄100个。

    (四)突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作用。一是突出抓好重大项目。突出抓好“四个一百”重点项目建设,确保100项竣工项目按期投产,100项在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00项新开工项目按期开工建设,100项前期项目完成工作目标。

    二是加强综合交通建设。力争开工建设祥云至临沧铁路,加快推进玉溪新平至临沧临翔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沧源得龙机场,临翔至博尚快捷通道,耿马至孟定快捷通道,云县至凤庆一级公路,龙镇桥至南伞、孟定至立新、勐省至小黑江桥沿边二级公路建设。完成省道319线临翔过境公路及2013年建制村通畅工程续建项目1060公里、县乡道改造续建项目94公里和澜沧江小湾、糯扎渡库区水运基础设施在建项目。争取新开工建制村通畅工程项目1000公里以上,县乡道改造40公里以上。

    三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在建的11件中型水源工程、16件重点小(一)型水源工程。力争新开工5件重点小(一)型水库。实施“五小水利”工程5万件以上。确保有效灌溉率达41%以上。解决1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65平方公里、中低产田地改造25万亩。

    四是加快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中小水电开发利用。启动实施4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一批农网改造升级项目。推进城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加快推进中缅天然气临沧支线管道、500千伏博尚变电站、220千伏南伞变电站二期工程、双江忙糯风电场项目前期工作。扩大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积极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五是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力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总量达230亿元以上。

    (五)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加快绿色崛起步伐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统筹推进“森林临沧”建设,完成“十百千万”工程树木种植521万株。确保完成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100万亩、2000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6%。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分步实施南汀河一线、边境一线、澜沧江一线生态治理工程,重点抓好南汀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打造苗木产业带、生态景观带和林果产品交易带。加快推进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建设、生态市创建步伐。

    强化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重点改造水泥、硅冶炼行业,实施好制糖企业节水技术改造项目。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实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共伴生矿、工业“三废”、再生资源回收、林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提高资源产出率。加强建筑节能,发展低碳建筑。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0.8%,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4.1%、0%和3.5%,二氧化碳排放量完成减排任务。

    (六)立足沿边优势,开创沿边开发开放新局面

      搭建沿边开放平台。抓住国务院批准成立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机遇,落实省政府支持临沧边合区若干政策意见,完善体制机制,力争在通关便利化、投资、融资、财税、土地、林地、基础设施、产业和公共服务政策等重点方面取得突破。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进清水河至登尼,沧源得龙机场,孟定核心园区“两纵三横”市政道路,南伞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孟定清水河中缅国际商贸城,提高承载能力。积极争取南伞125号界桩边境陆路通道和孟定清水河口岸边境陆路货运通道尽早获批,争取南伞口岸、永和口岸升格为国家新开一类口岸及清水河口岸对等开放。

    推动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围绕初步建立与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现代金融体系的总体目标,力争在跨境金融人民币兑换、提高携带人民币现钞进出境限额、跨境电子商务结算、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保险市场发展、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跨境合作、健全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

    深化区域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建设。主动对接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争取将一批重大项目和事项纳入国家、省对外合作计划。深化区域合作,承接东部地区出口导向型产业转移。强化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和通道招商,精心组织中华茶商临沧行等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利用好各种招商平台,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针对性。督促招商引资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已落地项目加快进度,确保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540亿元,其中:省外到位资金443亿元、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新签约项目开工率达50%以上。

    (七)发展社会事业,保障改善民生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构筑滇西南教育高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新建幼儿园29所。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新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0所。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快滇西民族学院申报建设工作。加快发展医药卫生事业。

    巩固全民基本医保,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加快推进青华医院、市精神病专科医院搬迁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建成村卫生室100个,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9个,新增住院病床900张。加快养老体系建设,新增养老床位1050张。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尽快开工建设临沧文化中心、沧江文化影视城等重大文化项目,完成临沧体育运动中心、20个文化惠民示范村、100个行政村“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基础设施、100个行政村文化室和50个村级文化广场建设任务。承办好全国女子柔道锦标赛。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和进城农民就业问题,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加强农民工就业转移培训,力争全年农民工就业培训1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确保参合率达98%以上。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提升。做好救灾、救助、救护、社会福利及优抚安置工作。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推进扶贫攻坚。继续实施以工代赈、“兴边富民”、异地扶贫、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产业扶贫等工程。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争取实施整乡推进4个、行政村整村推进48个,实施扶贫安居工程2000户、易地扶贫搬迁2000人以上,确保年内减少贫困人口12万人。持续巩固好漫湾、大朝山水电站移民工作,扎实推进小湾水电站凤庆库区、糯扎渡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认真落实后期扶持各项政策。

    统筹做好粮食、防震、档案、地方志、外事、侨务、人防、水文等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确保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设市、县、乡三级视频接访系统。坚决打好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继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测,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增强防范意识,坚决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边境安宁。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绿色崛起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