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 同心共济 加快档案公共服务建设步伐

22.07.2016  21:37
 

        “十二五”以来,上海市普陀区全力攻坚和推进区域转型发展,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普陀区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程中深化档案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为“十三五”档案事业发展开局起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聚焦中心工作,保持档案事业发展定力

        围绕上海市,特别是普陀区的中心工作,找准档案工作与现实需求的结合点,主动作为,跨前一步,做好档案资政服务,自觉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服务。

        一是树立看齐意识,明确主体责任。确保档案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相互促进,要有看齐意识。要在思想上向中央、市委、区委看齐,紧紧抓住中央、市、区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现有的良好条件,结合区域基层治理,进一步强化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保障,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今年已将档案工作纳入区年度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中,今后要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全区的档案意识,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不仅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基础,更是一个法定的职责,必须落实依法管理档案的主体责任。

        二是记录好上海深改进程中普陀转型发展。今年,上海市普陀区将加快推进以桃浦为引领的“一轴两翼”新格局,逐步完成铜川路大型水产批发市场等整治、调整关闭工作。为全面做好关键事件的记录,在主动服务、做好城市更新档案的同时,启动城市航拍(原貌拍摄)计划。再比如旧城改造,普陀区自2012年开始正式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截至去年年底,已实施的征收项目有12个。区档案部门适时建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档案工作协作组,与房管部门联合申报的课题获市房管局立项后,成为上海市首家对房屋征收补偿档案全过程提出规范化系统化管理要求的区县。类似的重要节点、重大活动、重点建设工程、重要会议,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经济领域,包括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区划调整、体制改革、机构撤并、企业转制、产权变动、城市更新、旧改任务等,档案工作要全面覆盖、全程记录、全力服务,做到应收尽收,为补短板、化矛盾做好服务。

        三是提高档案工作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度。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这盘棋中,每个区县都在紧抓机遇寻找着自身不同的角色定位。普陀坚持服务转型发展大局,积极建设“并购金融集聚区”。去年,全球首家并购主题博物馆——上海普陀并购金融展示馆在普陀开馆,区档案部门组织编研并购案例,征集沿岸工厂老商标等档案,助力展示馆策展。当前全区正在全力推进“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建设,基层在积极推进“同心家园”建设,要结合这些重点内容开展档案工作。如根据市委“1+6”文件及区委、区政府相关实施意见,积极推广电子文件中心管理软件在各基层档案室的使用,着力加强对社区6大中心档案工作的指导服务,做好基层相关档案工作。各街镇及相关部门也要建立相匹配的档案管理体系及工作制度,助力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内设机构职能整合和功能优化。

        创新驱动发展,推进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

        作为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档案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要素。推进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档案的查阅利用是重中之重。

        一是首创社区档案服务机制。以街镇为主导,整合公安、民政、房管、计生等部门档案资源,创新建立社区档案服务机制。在档案馆和全区10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开通“民生档案社区受理”服务工作,将涉民档案信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共享并将其列入区政府工作要点,全力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档案馆”。

        二是打造“1+10+X”民生档案远程利用服务体系。将社区档案服务网络向区卫计委、民政局、房管局、残联等涉民部门延伸,在全区范围内打造“1+10+X”民生档案远程利用服务体系。1为档案馆,10为10个街镇社区,X为涉民部门。该项服务开展以来,受到市民普遍欢迎。

        三是打破区域限制共享跨区民生档案资源。在社区档案服务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就地受理,全市协同,跨馆出证”的设想并着力推进,形成了市与区县档案馆、档案馆与档案室、档案馆与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三联动”的档案远程利用服务体系。

        新常态下,完善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创新、有质量、讲效益、可持续。要一手抓建档、一手抓利用,加强对基层单位、特别是涉及民生档案的基层单位的业务指导,把档案服务纳入各类公共服务规划和服务平台,统一部署、同步推进。要完善档案鉴定开放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开放档案信息,提供便利利用途径。各部门、各单位档案部门要依法履行档案利用服务职责,深化民生档案服务,围绕民生需求,优先整理各类涉及民生的档案,改进查阅利用方式。各街镇也要继续协同配合,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老百姓知晓档案便民举措,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路。

        聚焦文化建设,激发区域档案发展活力

        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文化的传承,档案工作是文化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档案文化公共服务建设是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的现实需求。

        一是立足区情,深化档案文化产品开发。普陀区是苏州河流经岸线最长的中心城区,也是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21公里长的岸线曾汇聚了包括福新面粉厂、上海啤酒厂、申新九厂等知名企业在内的700余家工厂。档案部门抓住上海统筹苏州河两岸开发建设的有利机遇,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与文化局共同筹建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征集海力斯胶印机等实物档案,深化苏州河工业文明系列档案文化产品,如《回眸——苏州河工业文明撷影》图册、《苏州河工业文明》钢板雕刻画等。今后要进一步做好相关原貌拍摄和两岸工厂老工人的口述历史档案,同时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档案事务,对捐赠珍贵档案的社会组织或个人给予奖励,逐步构建富有普陀特色的馆藏资源。

        二是抢抓机遇拓展档案文化传播平台。新媒体的日益蓬勃给档案文化传播带来了新机遇,要树立网络思维特别是移动网络思维,以公共档案资源社会共享为目标,不断丰富档案服务载体。比如,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不仅要做好实体展览,更要创新展览的方式方法,结合新媒体办好“微展览”,使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带动公共文化的交流共融,打造公众口袋里的档案馆、指尖上的档案服务平台。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7月7日 总第2935期 第三版

      作者: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钱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