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共同”建设美丽村庄

15.01.2015  11:40

临沧市双江自治县景亢公共管理合作社

      景亢组距县城6公里,有农户84户332人,有耕地617亩,是一个傣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寨,2013年9月,在县供销社指导下,在村委会、村民小组和理事会的组织发动下,成立了景亢公共管理合作社,依照章程选举产生理事5人,监事3人,有社员99人。合作社成立后,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以“六个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建设美丽乡村。“不上锁的村庄”成为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
      银行贷款共同用,家家户户建新居。景亢组采取村民大会通过、全组农户共同承担银行贷款风险的形式建设新民居,共协调贷款250多万元;先贷到建房款的农户匀出部分资金支持暂时没有贷到建房款的农户,共同建设新民居。
      特色民居共同建,成就了风貌统一的美丽村庄。在建设新民居过程中,群众达成了统一户型,统一颜色、统一建筑风格的共识,按照15至21户的规模组成互助小组,相互换工,集体劳动,加快建设进度。同时,合作社牵头与建筑材料供应商协商价格,统一采购钢筋、水泥、砖块、石料等建材,降低了建设成本。
      大事小事共同帮,互帮互助好风尚。合作社充分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引导村民采取就近自愿、主动互助的方式,在红白喜事、生产生活等方面进行自主管理,形成了团结互助,不计得失、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在甘蔗砍运、粮食生产、冬农开发等生产劳动中,根据全组成年人的年龄层次及各自特长组建了生活互助组,村民以相互换工的形式进行生产互助。
      公益事业共同干,民族特色旅游村。为美化村容村貌,景亢组群众投工投劳投料,积极参与道路建设、活动场所等公益事业建设,合力打造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村寨。在拆墙透绿的同时,贴签保护村里的大树古树,在进村道路两旁种植肉桂、印度紫檀等300多株,在房屋后种植蜜雪梨、海南黄花梨等经济林木800多棵;建成环村硬板路510米、入村硬板路3040米,绿化美化率达100%;为了打造“小桥流水人家”的傣家村落,从4.3公里外引水入村,为村庄增添一份水的灵动。投资100多万建成了傣家特色寨门和泼水广场,建成了具有傣家风味的景泰农家乐,实现了民族风情与旅游服务的完美结合。
      产业发展共同谋,收入水平步步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培育五大产业促进增收。做优甘蔗产业,种植甘蔗406亩,年入榨2030吨,实现收入87万元;做强畜牧产业,扶持养殖大户,养殖收入达150余万元;做大水产养殖业,养殖面积70余亩,年收入70万元以上;做实冬农开发,连片种植马铃薯、油菜,年收入60余万元;发展运输车辆65辆,年收入130余万元,2013年,全组农民人均收入达8639元,同比增长21.4%,比全县平均收入水平高出2880元。
      文明村寨共同建,和谐社会得凸显。在合作社的组织引领下,景亢组广泛开展评先争优活动,“星级文明户”覆盖率达100%,培养“党员示范户”4户、“致富能手”20人,形成了“比、学、赶、超”奔致富,齐心协力建设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成立文艺宣传队,经常开展文艺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为新建的农家书屋选配了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的科技、法律、卫生等图书1200余册,电子音像制品50余种。制定了《景亢组文明公约》规范村民言行举止,促进村民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生活习惯。
      如今,景亢组84户农户全部建起傣家特色新民居,群众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多元发展模式,建筑、餐饮等新兴产业兴起,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农村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公德魏然成风,党群、干群和邻里关系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