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两会前瞻:哪些经济热点值得关注

28.02.2015  10:08

  2015全国两会日渐临近,作为年度最重要的会议,人们对每一年的三月初有诸多期待。过去一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经济下行压力大,GDP增速创近24年新低,“新常态”特征得到全面呈现。2015既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涉险滩、啃硬骨头的任务愈加突出。今年两会将怎样看待目前的经济形势,如何制定发展路线图,又会有哪些关乎国计民生的改革被提上日程,众多热点值得关注。

   GDP增速是否下调?

  一年前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GDP增长预期在7.5%左右。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GDP增速为7.4%,创自1990年以来新低。在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上,除西藏设定的增长目标与去年持平外,29个省份均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上海则干脆取消了GDP目标,只提出了“经济平稳增长”。各省份大多将GDP增长目标设为一个区间值,而非绝对数字。

  彭博经济学家预测,由于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设定一个稍低的增长目标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劳动力人口下降、工业产能过剩、银行背负大量不良资产,意味着中国的增长潜力无法与以往同日而语。

  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已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的关键词。它不仅意味着对片面追求GDP增速的思维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当以GDP论英雄的时代逝去,“新常态”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今年新增长目标确定为多少?“双引擎”将给出多大力量?人们期待两会给出解答。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走向如何?

  随着1月CPI增速创五年新低、PPI持续负增长,市场普遍担心中国经济会陷入通缩。虽然官方表示目前我国还没有进入通缩,但是通缩风险不断加大已成为业内共识,未来宽松政策有望继续加码。

  巴克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常健在预期两会时表示,CPI和M2增长目标将分别下调至3%及12%左右。巴克莱银行业分析师还预计,中国将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因而金融改革及进一步放松银行业管制将是议事日程上的重要主题。常健表示,由于资本外流及实际利率增加以及用以支持社会性支出的财政赤字加大,需要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抵消上述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可以预测中国近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整体框架将是“审慎”的。

  货币政策放松需要财政政策的配合,中金发布报告称,偏紧的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起到掣肘,并拖累总需求。中金预计,两会后财政政策将较当前偏紧的状态大幅放松。

  今年地方政府面临债务管理机制的转变,地方财政将面临较大压力,需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方面发挥更有利的作用。瑞银证券中国经济学家胡志鹏指出,若地方政府投资大幅收缩,中央料加大财政对冲力度,通过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并会寻求其他融资渠道,包括PPP和引进私人投资等.胡志鹏认为,今年的财政预算赤字目标或为正式的地方政府债务发行留出一定的空间,预计今年赤字率将较2014年(占GDP的1.8%左右)提高0.5个百分点。

  彭博经济学家预计,全国人大会议将提供政策走向的重要信号。以往,货币政策的作用是支持增长,而财政政策则相对较为保守。如今,银行过度放贷,而中国政府负债较低,两者的角色正在发生转换。

   全面深化改革怎样落地生根?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5年则被称作“关键之年”。如今中国几乎没有哪个词比“改革”受到的关注更高。改革不仅被视为当今中国最大的红利,也寄托了民众对中国未来的期许。

  习近平在中央深改小组第十次会议上表示,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两会既要检阅过去的成绩单,也将为未来的改革加码。彭博经济学家估计,今年两会将确定中长期改革方案的优先顺序,有望在投融资、财税、价格、金融、国企体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社会、民生、司法等领域的改革也将提速。

  专家预测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官方会透露更多明确而紧凑的改革“时间表”,使条件成熟的改革加快推进。本届政府将如何引导各项改革落地生根,牵动多方利益的“改革”将如何纵向、横向深入是今年两会的重要看点。

   区域协同发展将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官媒近日透露,“一带一路”规划已经获批并在小范围内下发,即将正式出台,京津冀顶层设计方案也有望近期发布。鉴于全国两会在即,上述消息颇有信号意义,这意味着以“一带一路”为统领,以京津冀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等为着力点的区域协同发展已是箭在弦上。中国经济将在今年正式开启区域协同作战的“大棋局”。

  在当前全球经济疲弱,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骤增的大背景及经济新常态下,多位专家表示,“三大战略”绝不仅是简单地解决区域协同发展问题,还被赋予诸如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引进外资转型升级,推动优质资本走出去,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等更加重要的使命和更加丰富的内涵,“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均有空间上的交叠,这三大战略的联动实施,有望盘活中国全境与周边,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协同发展的“一盘棋”。

  全国两会历来是中国政府完整阐述其重大政策的平台,亦是中央与地方执政者高频次互动、政策上密集“对表”的最佳时机。三大战略如何下好先手棋?国家层面的意愿怎样与地方发展思路同频共振,这也会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会否产生增长新引擎?

  产业发展思路已经出现明显转变。大部分地区制造业产能过剩。在此前陆续结束的地方两会上,大部分省份都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些省份甚至出台了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规划。发达地区推动产业高级化。发达地区在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等要素方面有绝对的优势,产业发展程度较高,如北上广和江浙这些发达地区,都明确提出发展高端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前结束的地方两会上,

  民生宏观团队指出,未来的产业将重新洗牌和分化,中央拉动投资的思路也将适应新常态。“传统产业、房地产投资相对饱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投资机会涌现”。未来中央支持的投资方向明确:一是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二是一些符合人口和经济发展趋势的新增长点,比如养老健康、学前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电子商务、环保产业等。国家设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中央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在制造业、房地产业等传统产业经历调整的背景下,两会将如何布局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将利好哪些领域来打造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我们拭目以待。

   新的“创新周期”和“创业大潮”来临?

  近两年来力度空前的“简政放权”一方面希望对政府权力作“减法”,另一方面也通过降低门槛,对大众创新创业的热情作“加法”。去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数次释放自主创业的利好信号,激励创业创新,为青年清障开路,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重要一环。

  “创新与创业”始终处于本届政府大棋局的重要位置。近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这被认为是激发国家发展潜能和社会创造活力的钥匙。它与全面深改和转型升级相贯通,通过两会有望化为更有力的实际行动。

  (财经网综合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观察者网、华尔街见闻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