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保护洱海建设美丽大理

14.09.2015  16:16

        大理白族自治州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家园”主题,落实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做好洱海保护与治理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洱海保护治理当成头等大事、头号工程,紧紧围绕规划编制、产业调整、生态安全、依法治湖、严明责任、社会监督等6方面,以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措施,强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

        保护恰逢拐点 洱海迎来新机遇

        “在国家‘三湖三河’治理中,太湖、巢湖只要从上游打开一个口子,便可引长江水注入,最难治理的滇池,也实现每年引6亿立方米的牛栏江清水置换。”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保护局副局长熊仲华说,然而洱海这颗高原上的明珠,这个80余万人的饮用水源地,绝大多数补给水为V类甚至劣V类,苍山顶上流下的点点溪流,季节性断流,有水时也要经过人们截流饮用后变成中水,最终才流到洱海。连年的云南大旱更是让洱海雪上加霜,6年来入湖水量偏少六成。

        多年来,云南省环保厅每月发布的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监测显示,抚仙湖、泸沽湖,波澜不惊,铁定的Ⅰ类水质,其余湖泊也一直恒定不变,而洱海,闪烁不定,忽上忽下,在Ⅱ类与Ⅲ类之间“漂移”,2006年以来,45个月达到Ⅱ类,其余为Ⅲ类。1996年和2003年洱海两次爆发蓝藻。

        双廊,10多年前洱海边一个两三千人居住的渔村,近些年“”了起来,去年春节期间一天人流多达10余万,房子如雨后春笋,噌噌地往上蹿。大理去年游客达2648万人次,同比增三成,跳居全省第二,今年上半年已达去年人流量总和。“游客井喷,洱海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前所未有的压力。”熊仲华有感而发,保护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总投资资金到位率仅为54%;同时,截污管网覆盖率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洱海保护“压力山大”。

        正当洱海处于富营养化初期和关键转型期,保护治理的重要“拐点”时期。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云南的深情牵挂,亲临大理调研洱海生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给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立下了“军令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和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洱海保护分别作了重要批示,省委书记李纪恒、省长陈豪先后多次到大理,对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六个下硬功夫”要求,确保大理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开心。

        治理亮点频现 湖泊治理新思路

        “洱海保护领导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干部群众推进力度前所未有,执法力度前所未有,追责问责力度前所未有。只要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了。”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副秘书长吕实才说,在洱海保护中,治理亮点频频,创新不断。比如网格化管理,责任落实细化到每一个垃圾收集员、滩地管理员,走到每一个河沟或滩地,只要有垃圾,立即可以拨打当事人电话,电话不通将会追责,打扫不及时会被约谈。

        走进洱源西湖,荷花盛开,景色优美,人在画中。右所镇副镇长李润荣高兴地说:“一头奶牛的污染相当于20个人的污染,原来进入村中,牛粪到处是,下雨便会流到西湖当中。今年我们将村中700余头奶牛集中迁离西湖边,创办‘托牛所’——洱源县惠农奶牛养殖合作社。”“原来一家人只能养三五头奶牛,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养20多头,而且牛奶质量和价格均有所提高。”村民李吉秀高兴地说:“下一步,环境保护好了,家就改成客栈,再开个农家乐,不富都难。”“集中养殖、规范化、规模化,村民成本降低了,收入增加了,牛粪还可以出售给当地企业做有机肥,真正实现了多赢,为湖泊治理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托牛所”负责人程三中说。

        在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的生物净化多塘系统处,芳草萋萋,芦苇、茭瓜及杂草十分茂盛,入水口处进去的水是污黑的脏水,经过七弯八拐的多塘系统沉甸、植物吸附,出水口处流出了清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花几千元的租地费用,便可以将村中污水拦截处理,投入少,见效快。“现大理已建起了60余个。”大理州州长杨宁介绍:“准备完成大理市80条、洱源县20条入湖沟渠多塘净化系统建设,取缔洱源县城至入湖河沿线及海西的鱼塘养殖,改造成多塘湿地净化系统,提高农田废水的利用率,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在源头上,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农业点多面广的湖泊治理新路。

        国家示范项目 措施有力强推进

        “洱海治污史上的大手笔,百年大工程洱海环湖截污是我省第一个PPP示范项目,已列入国家PPP示范项目。”大理市住建局副局长潘秀华说,按照“依山就势,有缝闭合,管渠结合,分片收处,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洱海规划投资34.68亿元,建设306.3公里环洱海截污管道,建设6座水质净化厂,修建污水提升泵站12座,配套修建混合污水储水池13座。8月17日,决定中信水务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预中标社会投资人,进行公示,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完成社会投资人采购工作后,将先行启动双廊片区截污治理项目建设,工程预计于2018年投入使用。

        “为了保证有清水进入洱海,洱源提出建设万亩东湖湿地,实现1亿立方米清水入湖。”洱源县副县长龚红松指着东湖正在盛开的荷花说,恢复东湖湿地工程目前已建成葛官营湿地、邓北桥一、二期湿地,建成共5000余亩,拟在“十三五”期间建设湿地共计达13000亩,向洱海输送清洁水源,重现东湖万亩荷花景观。“大理州制定了‘2333’行动计划,着力实施好‘两百个村两污治理、3万亩湿地建设、清水入湖’三大类重点项目,实现清水流进洱海。”熊仲华说。

        “措施有力、先试先行、扎实推进。”熊仲华介绍,洱海主要采取的措施:一是机制建设,高位统筹推动洱海保护,按“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原则,成立由州委书记、州长共同担任组长,组建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二是网格化管理,保护措施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细分到16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167个村委会和33个社区、29条重点入湖河流;三是铁腕执法,形成洱海保护高压态势,首次公开审理两起“电捕鱼”案件,依法对4名被告人处6个月有期徒刑;四是环境整治,成立8个工作组,堵排污口648个,叫停在建民房2112户,强拆115户违章建筑;同时,强力推进项目实施进度、抓好规划编制、宣传教育、科研建设,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洱海保护。

        新起点高标准 大手笔保护洱海

        “立足新起点,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措施,全力以赴做好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把洱海保护作为政治任务的历史责任,作为事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头号工程来抓。”熊仲华说,通过不懈努力,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初步成效,在气候持续干旱、高温少雨、入湖污染负荷增加不利情况下,今年1至4月,洱海水质为Ⅱ类,5月至7月为Ⅲ类,在众多湖泊治理中,洱海一枝独秀。

        下一步,“既立足当前治标,又着眼长远治本,扎实稳步推进洱海保护治理。”杨宁说,大理以规划编制为龙头,谋划洱海保护治理长效机制,抢抓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高标准科学谋划好洱海环保治理“十三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坚持系统规划、问题导向、重点突破、综合治理的原则,编制了《洱海保护与流域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和7个子规划(洱海流域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与面源污染防治规划、林业生态保护建设规划、水利建设规划、城镇“两污”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大理市城乡统筹供水工程规划、洱海环湖截污治污工程规划),规划投入资金约267亿元。目前各项规划已向国家各部委、省级各部门作了汇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省级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盘子。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洱海保护工程性项目建设,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即:流域截污治污工程、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资源统筹利用工程、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流域监管保障工程。

        同时,坚持依法治湖、工程治湖、科学治湖、全民治湖,全域实施网格化管理责任制的“四治一网”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对污水直排洱海实行“零容忍”,重拳出击,铁腕治污,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让“党政同责,属地为主、部门挂钩、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深入实施,形成人人关心洱海保护,个个参与洱海治理的良好社会氛围。(记者 管毓树)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