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砥砺淬炼打造“清风昆明”

13.02.2018  13:54

3名干部未认真履职被追责;5人违规违纪动贫困群众“奶酪”被追责……

党的十九大后,昆明市纪委通报多起典型案例。今年1月,市纪委又组织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组织各县区开展交叉检查,组成检查组对市脱贫攻坚各分指挥部进行重点检查。

高节奏、强力度的背后,是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多年来保持政治定力,聚焦监督执纪问责,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一个缩影。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担当诠释忠诚,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取信于民,砥砺淬炼打造“清风昆明”。

全面从严治党与改革发展同发力

市纪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改革发展同发力、同推进,紧紧围绕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和干事创业的发展生态,推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建立管党治党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开展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督促落实100项整改措施;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纪律作风上彻底肃清余毒;出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1+7配套制度,以实施“纪实制度”为依托,压紧压实“两个责任”。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共查处违反政治纪律案件18件20人,及时处理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干部643名,查处违反组织人事纪律80件96人,倒查“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县处级干部22人,查处干部档案造假1人,清理不符合兼职规定的人员962人。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市纪委对中央环保督察组、国务院第三次大督察、国务院第十六督察组移交问题进行核查追责,问责党员干部29人。以零容忍态度惩治生态环境领域违纪违规问题,以强有力问责倒逼环保责任落实,保障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

构建形成完备的“制度链”,激励干事创业的发展生态。围绕解决昆明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敢担当、不想干事”等“为官不为”突出问题,建立了容错纠错防错机制。

廉以养德,文以化人。如今,昆明不仅有全省首个廉政教育基地,已有5万余名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各县区也结合自身特色,建立了一批以纪律教育、党性教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为主题的“廉阵地”。昆明市还重点打造了地铁廉政文化主题站“市级行政中心·清风站”和地铁专列“清风号”,打造廉洁文化旅游专线、翠湖廉洁文化园等。以培育“廉洁文化”为根基,涵养崇廉尚洁的清廉政风,初步形成了具有春城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

实践“四种形态”  持续正风肃纪

大量案例表明,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违纪乃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无不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轻到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挺纪在前、抓早抓小,实践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从苗头性问题和违纪行为发生之初开始,设立四重“防线”,层层设防,节节阻击。

2017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2608件。其中,谈话函询1742人次,占67%;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494人次,占19%;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209人次,占8%;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163人次,占6%。实践运用“四种形态”,依纪依规、不枉不纵、罚当其过,达到了惩处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纪律和社会效果。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去年9月25日,市纪委开通“作风问题·即时拍”手机客户端,对17项纪律作风问题进行受理、登记、转办,做到快速接收、快速处理、快速回应。手机客户端成为“移动的监控点”,使群众的监督无处不在,营造了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的高压态势,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同时,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不断升级创新工作打法和招数,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坚决捍卫来之不易的作风建设成果。2017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开展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查处问题63起,追究责任97人,通报典型案例12起,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深化拓展;集中整治“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约谈655人,追究责任654人,推动干部作风呈现新风新貌。

保持高压反腐  严查“微腐败

党的十九大报告号召全党奋力“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为深入推进这场输不起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败工作上的力度,历来有目共睹。

2017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2821件(次),立案778件(涉及县处级干部28件34人),处分党员干部838人,通过纪律审查挽回经济损失3226.45万元。

数据的背后,是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以坚决的态度重拳反腐,保持高压态势,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不断强化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真实写照。

侵吞群众拆迁补偿款、侵占扶贫资金、套取救济款……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基层,着力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点名曝光,持续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特别是以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为重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2017年,市纪委拓展五级联动监督平台,实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信息化管理,受理群众诉求7618个,办结7471个,办结率98%;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排查问题线索1433个,移交督办问题648个,问责247人,通报典型问题119个279人;约谈“零报告”和排名靠后的县(市)区纪委负责人21人次,问责监督执纪不力的基层纪委书记3人。注重惩治基层腐败,以监督执纪问责为脱贫攻坚工作保驾护航。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力促监督全覆盖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用好巡视“利剑”,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推进派驻机构“全覆盖”,完善监督机制严防“灯下黑”,用铁的纪律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队伍。

2017年,全市组建18个巡察组开展3轮巡察,巡察党组织27家,发现问题338个,问题线索198件,立案14件,党政纪处分6人,问责7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督促建立完善制度260项,追缴补缴党费320余万元,收缴违规发放津补贴464.45万元、“小金库”资金109.75万元;县一级组建巡察组264个,巡察党组织316个,发现问题3038个,问题线索651件。同时,督促抓好整改落实,发挥政治巡察的震慑作用和治本功能。

去年12月26日,市纪委派驻市住建局纪检组进驻联系单位,不到一个月时间,已发现涉嫌“私车公养”的问题线索7起,清退违纪资金2万余元——这仅是纪检组下沉到各被监督单位,发挥好“探头”“前哨”作用的一个缩影。

2017年,市纪委采取单独派驻和综合派驻相结合的方式,向市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28个纪检组,覆盖93家市级党政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县(市)区纪委派驻137个纪检组,覆盖760家单位,实现市县两级派驻监督全覆盖。监督对象大幅拓宽,监督实效大幅增强。

同时,扎实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目前,昆明市已明确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内设机构和行政编制,177名干部转隶到位,案件线索移交完成,市县两级监察委员会顺利组建挂牌,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打铁还需自身硬。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内部监督管理,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坚持“刀刃向内”,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行为“零容忍”,受理处置问题线索44件47人,党政纪处分6人,问责7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坚决防止“灯下黑”。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拧紧管党治党的螺丝,全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以坚实有效的实际行动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走好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昆明日报 记者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