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没有节味还容易被工作占据 你造吗?

29.12.2014  10:26

元旦”,维基上解释为物之伊始。4000多年间,这一天几经变化,最终定在冬末。较之春节、元宵、中秋,甚至是圣诞,现代中国人对元旦的庆祝通常缺乏仪式感,民间活动也很少。但节日作为一个概念,除了表示日子在单维时间中有阶段性地循环往复,还有人们赋予的涵义。所以,节日往往不仅关乎时空,更关乎人心。

如何度过元旦这样的节日,不少现代人已懒得思考,但每每过后又心生惶恐,总觉得错过了一个重要节点。

其实,如何围绕节日本身的意蕴去“阐释”,并融入自身的生活,虽然没有太多“仪式模板”可供参考,但我们不妨“矫情”些——或以此为契机来整理、总结反思过去,安排将来;或在某个山头海边观看一次日出积蓄能量,“满血复活”;更可以用一种新的姿态来仰视明天升起的太阳,让其带来新希望。

尽管如何过节是个人自由,但还是希望大家发挥想象,在这个节日里能有更多参与感与成就感。

这样的元旦,眼熟吗?

场景1 忙啃书

随着期末临近,刚结束圣诞狂欢的大四学生小程,开始频繁跑图书馆了。即将到来的元旦对她而言只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元旦除了放烟花,没别的娱乐项目,电视上看看跨年演唱会也就过了。主要还是因为快考试了,得抓紧时间复习。

场景2 宅在家

睡眼惺忪的杨女士起床后开始做早餐,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一会要上绘画辅导班,还得送去学校。每到年末,杨女士总会被单位的各项总结、各类普查折腾得喘不过气,回家还要做家务,提到元旦,她没有丝毫热情。“最近工作太累,哪里也不想去,也没想到什么庆祝的方式,睡一觉就过去了。

场景3 晨练场

宋爷爷每天早晨都有晨练的习惯,这不,记者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精神抖擞地跑步。在宋爷爷看来,他不理解为什么年轻人喜欢过圣诞,元旦对他的意义更大一些。但相比春节,元旦也只是一个时间节点,“对中国人来说,春节的意义远不止是一个新的开始,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

节味的缺失,为什么?

元旦,记者也为你感到略微心塞呀,你PK不过圣诞、PK不过春节,更悲催的是你还很有可能被工作打败。而对于像小程这样的90后大学生来说,正所谓任何节日都可以变成情人节和购物节,不是你不重要,只是时间不对,谁让这个时候学校要期末考试呢!不过话说回来,元旦究竟为什么不被重视呢?

自春节取代了元旦的地位后,元旦的意义就慢慢缺失了,元旦节对于人们来说,多只是公历新的一年开始的象征。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中文系刘应全老师认为,“元旦辞旧迎新的意义被春节继承后,随着意义缺失,内涵缩小甚至转移,仪式被曲解,元旦节也就变味了。

另一个原因是,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过洋节。今年圣诞过后,昆明一度上了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标题是“昆明圣诞狂欢后垃圾遍地”,当然也有西安某高校学生穿汉服抵制过圣诞的相关新闻,狂欢和抵制的背后引发众人思考。

在刘应全看来,年轻人过西方节日和对西方节日的看重可以理解,现在的青年人处在信息化时代,应该具有全球眼界,形成新的生活方式也很正常,“以前是西化跟传统的碰撞,现在是外来和本土的交融,但是很多人过圣诞节可能根本不知道是为什么过,只是凑热闹,并未取其精华,这就值得思考了,还是要继承‘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思想,不曲解国外文化。

当然,除了接受西方节日,刘应全认为,年轻人要加深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节日的了解,在提倡多元文化的同时,弘扬民族特色,“国家层面也提到要恢复传统文化,只有传统不丢失,文化才能健康发展。

春城晚报记者 欧阳小抒 实习生 薛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