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傈僳村,如今的小日子过得真舒坦

22.10.2020  12:52

  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邑郎委会东升村是一个地处高寒山区的傈僳族村寨,全村29户人家里26户都是傈僳族。在脱贫攻坚之前,是一个贫穷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的地方,属于弥渡县深度贫困村之一。

村寨焕新颜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弥渡县坚持“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找准脱贫攻坚突破口,探索实践“党建+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的扶贫工作模式,走出一条“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的路子。2017年,东升村对村里的道路进行除险加固及路面硬化;2018年共投资178.78万元完善村组道路建设,从而实现了东升村户户通硬化路的历史;随后又解决了人畜安全饮用水,告别饮水困难的历史;2019年东升村人均收入到达6317元,彻底摆脱了贫困。这个小小傈僳族村子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变,东升村群众逐步告别了贫困,迎来了幸福的新生活。

   从垛木房到安居房,很多人买了小汽车

  9月,走进村民张嘉贵家,一栋二层砖混结构的新楼房映入眼帘,楼房两旁种着果树,梨花、苹果花竞相开放,果园里放着几箱蜜蜂,而房前的一大片山地里,金黄的麦浪翻滚。

行走在田间

  “以前我家就是三间茅草房,出门进门走的都是泥巴路,没有厕所,家里的收入来源就是靠上山打猎、挖药、采蘑菇。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盖起了新房,每年栽种烤烟、核桃,养猪养,一年的收入差不多10多万哪!”张家贵站在自家崭新的房前回忆起以前的日子。

  前来串门的同村傈僳族老人田光明也应和着张家贵的话,“我们家祖辈上是逃难过来的,解放前我们一样都没有,解放后慢慢的好起来,但是最好过的就是这几年,特别这个扶贫后,我们的日子一天一个样,很多村民都盖起了新房子,家家都有卫生间,很多人都买了摩托车、小汽车。”68岁的田光明说自己见证了这些变化,深有感触。

住进新房笑开颜

  东升傈僳族直过民族靠山居住,以林为伴,祖祖辈辈靠就地取材,建造的住房、伙房、仓房、畜圈等都是垛木房土坯房响瓦房里。

  自脱贫攻坚以来,弥渡县实施了危房改造计划,千方百计帮助直过民族群众住上安居房。截至2019年底,危房改造16户,住房由垛木房变成安全稳固的瓦房,东升所有农户直过民族群众的住房实现了从垛木房到安居房的根本改变。

   日子越过越馨香,文化生活有“滋味

  “南山开满哟红山茶,傈僳人家景上花,唱着丰收歌,心里乐呵....。。”“腊肉越腊越有味,日子越过越馨香”“谢谢你们来,会吃不会吃吃一口,感谢党的好政策,傈家过上好生活....。。” 56岁的东升村建档立卡户张万发坐在自己新院子里悠闲地吹着芦笙,7岁的孙女用清脆的童声唱起了爷爷教的傈僳新民歌。

载歌载舞

  村里,不少上了年纪的傈僳族老人们聚在一起对比今昔的生活,他们都无不开心地说:“以前天一黑,整个村子静悄悄的。现在路灯、广场等全都有了,我们吃完晚饭后,就跟城里人一样又唱又跳,小日子过得很舒坦。

  今天,在各级党和政府关怀重视下,“直过民族”逐渐摆脱千年贫困,迎来了新的历史性跨越,张万发作为东升村最后一户贫困户,也如期实现脱贫,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内心也越发自信起来。

新居新面貌

  2019年东升村投资237万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为东升村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东升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以促进产业强、群众富、民居有特色、村美人和谐为目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充分发挥当地优势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展经济林木,宣传傈僳族村寨民俗文化。并建成了民族活动中心,对全村房屋进行特色民族墙体文化建设,同时安排了专项资金,对傈僳族歌舞及语言进行抢救性保护。

  如今的东升村,家家户户的新院子干净卫生,男女老少团结友爱,一副村美、民富、幸福、和谐的景象。

  云南网记者 秦黛玥 通讯员 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