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全国人大代表李金莲:傈僳族群众生活很幸福

09.03.2018  14:21

  “阿爸阿妈,我在北京学到很多东西,等我回来好好讲给你们听。”身着一身漂亮傈僳族服装的李金莲代表一脸兴奋,对着手机视频边说边笑。电话另一头,传来傈僳山寨乡亲们欢快的笑声。

  休息时间,李金莲就会打开手机,第一时间把每天会上了解到的好消息与家人和乡亲们一起分享。尽管远在几千公里外的北京,但她的心和家乡人民紧紧连在一起。

  “90后”代表李金莲活泼、开朗、热情,直言快语,是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攀天阁乡新乐村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生之一,是云南省代表团年龄最小的代表。她记得,来北京之前,平时少言寡语的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人民选你当代表,你就要用心为群众说话。

  “傈僳族群众‘阿时阿克嘎尺哇’(生活很幸福)!”不管是大会发言,还是面对媒体采访,李金莲都会真诚地用本民族的语言表达感恩之情。她深深知道,这句话后面承载着太多的内容:

  过去村里的房子都是木楞房,如今家家户户都盖上了砖瓦楼;

  过去村中只有羊肠泥土路,如今许多地方都铺上了硬板路;

  过去乡亲们喝水要靠人背马驮,如今水管已架到家里头,龙头一开,水就哗哗来;

  过去黑灯瞎火,如今到处灯火通明,家家户户用上了电器;

  过去村庄卫生脏乱差,如今大家安装了太阳能,每天都能洗上热水澡;

  过去孩子上不了学,群众生病没着落,如今上学不花钱,看病就医有医保,还有很多惠民好政策……

  李金莲说,今昔对比,家乡的变化数不清、说不完。

  今年是李金莲第一年履职,她重点关注身边事。她提出,希望能够尽快打通农村边远地区交通“最后一公里”。在她的家乡,还有一些村组没通公路,乡亲们的愿望很迫切。她还希望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李金莲说,作为新代表,自己的履职路才刚刚开始。今后,她将花更多时间去学习、调研,把视角放得更宽一些,提出更有分量的建议。(记者 陈晓波/文 雷桐苏/图)

美丽的庆福村。

  阳春三月,记者沿着蜿蜒的水泥路来到海拔2800多米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春乡庆福村东山村民小组,只见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风格统一的傈僳族农家小院和村民活动场所等格外惹眼,一派新时代新房新村新景象。

  走进老党员李宗煜家,明亮整洁的客厅、厨房和卫生间内,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谈起村里的变化,李宗煜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以前出门是泥巴路,晴通雨阻,大家住的是木楞房,上漏下湿。现在的东山有了水泥路和宽敞明亮的小别墅,新房新村新生活,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东山村民小组属易地扶贫搬迁的傈僳族村寨,有村民41户152人。3年前,村民居住地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较差,产业发展滞后,自然灾害频发,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为彻底解决东山村民小组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紧紧围绕“新房、新村、新景,新产业、新生活、新发展”的目标,严格按照“就近就便,记得住乡愁”的原则,采取“农旅一体,产村融合”建设傈僳新寨的思路,累计投资3800余万元改善了基础设施,新建了43栋既能满足群众居住需求,又能发展乡村民俗体验旅游的傈僳族特色民居。

  村民从低矮阴暗潮湿的木楞房搬迁到宽敞明亮的小楼房后,一改昔日的生活方式,一心一意谋发展,日子越过越红火,房前屋后种满了果树,菜园里蔬菜郁郁葱葱。村民李向刚家种了30亩中药材和22亩蓝莓,年收入超过6万元,家里还买了小轿车。

  在庆福村党总支第三党支部办公楼前,“拥护核心,心向北京”和“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东山村民小组组长蜂秀春信心满满地说:“东山村民小组永远不忘党的恩情。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大力发展增收致富产业,过上新时代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记者 尤祥能)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福贡、贡山、兰坪4县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丽江、德宏、楚雄、保山、大理、临沧、普洱等州(市)以及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他们多数与汉、白、彝、纳西等民族相杂居,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傈僳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目前,怒江州境内各民族通用傈僳语和老傈僳文。

  傈僳族群众称一年一度的年节为“阔时”。“阔时节”现已定为怒江州傈僳族共同欢度的一个民族节日,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20日。德宏、腾冲的傈僳族群众每年农历二月十七日过“刀杆节”。

  (摘自云南民族宗教网)

   相关阅读:

   阿昌族代表张益俊:像锻造户撒刀一样“锻造”阿昌人民新生活

  阿昌族全国人大代表张益俊的家乡,在距离北京3000公里之外的边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缅甸。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想说的话很多。”来京参会前,曾担任过省人大代表的张益俊做了不少调研。今年春节期间,德宏州中医医院副院长张益俊从芒市回到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的老家,与亲朋好友在村里过年。村里的变化让他直呼:“意想不到,变化有点大、有点快。

德昂族全国政协委员杨艳:品味“”的甘美

  “德昂族是最古老的茶农,茶是德昂族的根。种茶、饮茶、食茶、敬茶、送茶,德昂族时时、事事都离不开茶……”住滇全国政协委员杨艳从茶开始讲述本民族的故事,一个善良、平和、勤俭的古老民族,从历史画卷中走来。

  就像茶,先苦后甘。德昂族在漫长历史中经历了艰苦,也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与其他民族兄弟姐妹迎来了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