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三人谈:《健康中国2030》的牛鼻子在哪里?

16.03.2017  22:40

    医书《丹溪心法》曾说:“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从古至今,健康养生一直都是中国人热衷的话题。

    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纲要提出,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距离2030年还有13年的时间,“健康中国”的小目标要如何实现?

     落实《纲要》要抓住这几点

    中国网政协频道(微信号:cppcc_china)记者梳理了历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医疗的问题。从2014年的“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2015年的“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016年的“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再到2017年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每年的核心内容都不一样。

    方来英认为,这些变化反映了“一个时期内我们卫生方面的重点工作”。他说:“2017年,我们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

    要如何落实?方来英提出了两方面的建议。

    首先,要树立大健康的理念。“当我们提到‘健康中国2030’时,不仅仅是指‘看病’这个事儿”,健康的范围很大,首先要抓住大健康这个“”字,方来英说,“因为影响我们人类生命健康的,有医疗,有教育,有群众体育,还有环境,这是个方方面面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8月举办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来英非常拥护这一点,他认为,所有的公共政策都要推动人的健康发展。

    其次,要抓住当前影响健康的最关键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慢病防治”。方来英介绍,现在面临的最大的健康挑战就是慢病,这其中突出的问题就是肿瘤。以北京地区为例,据《2015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白皮书》显示,北京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三者共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2.7%。

    方来英认为,解决慢病问题,需要个人对生活行为的约束、需要对健康知识的传播,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来支撑。比如在老少边穷地区,需要一批适宜的技术,一套适宜的方案。

    孙涛认为,推进医疗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重点是推进三医联动。

    三医联动即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

    国内目前探索了多种“三医联动”的医改模式。福建三明的综合改革模式、安徽的新农合大病保险模式以及上海的家庭医生签约模式都有较突出的代表性。

    孙涛认为:“三医联动要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要让人才在基层发挥作用,强基层;其二,实现更好的医疗服务。

    孙涛具体阐述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要让三级甲等医院在三医联动中起到引领作用,在国家层面为基层医疗、分诊医疗服务。让三级甲等医院成为医联体的试点,通过试点推进改革的速度。

    在此过程中,要把分级诊疗落到实处。让大医院起带头作用,不是把病人全部吸引到大医院,而是帮助基层医院强化医疗服务,让病人到基层就诊,通过分级诊疗减少大医院的压力。

    在实现更好的医疗服务方面,孙涛认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最重要的。因为医务人员是改革的主力军。这其中就包含了医患关系、药品回扣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从机制出发。孙涛提出建议:“通过医药价格的调整,把医务人员的薪酬提上去,打掉灰色收入,让医务人员光明磊落合情合理地拿到该拿到的薪酬。

编辑:合宇聪责任编辑:合宇聪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