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避震”后要防复牌“引震”

14.07.2015  18:38

    据媒体报道,随着行情逐步企稳回升,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加入到“复牌潮””中。据悉,仅7月9日、10日两天,沪、深两市就已有96家公司宣布复牌,只是复牌的理由实在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甚至有点令人莞尔。截止到7月10日止,两市尚有1382只股票停牌,接近上市公司总数一半。

    毫无疑问,除一些原本就已经停牌或确实需要停牌的公司之外,绝大部分都是为了“避震”而突击停牌的。考虑到当时的特殊情况以及企业提出的停牌理由,虽然监管部门知道多数企业只是为了“避震”,而非真的有什么需要停牌的事项,但是,也找不到恰当的理由制止企业停牌。

    从表面看,大面积停牌对企业及其投资者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了市值的贬损和投资者的损失。实际上,也加剧了市场的震荡,加大了市场的风险,特别对公募基金构成了极大的压力,以至于证金公司不得不通过购买向公募基金注资,迫使央行不得不向证金公司发放无限额透支信用卡。相反,如果各公司都能通过增持、推出利好消息等共同“抗震”,市场的震荡现象要好得多。

    事实也是如此,按照证券市的相关规定,如果企业没有恰当的理由随意停、复牌,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提供虚假信息,可以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即便是为了“避震”,从证券市场监管来看,也不能逃避监管的处罚。除非企业能够找到适当的理由,能够让投资者接受,让监管制度接受,而不是一、两天重组就宣告失败。否则,今后如何控制企业以虚假重组等方式随意停复牌呢?

    更重要的,由于市场刚刚止跌企稳,基础仍然非常脆弱,任何不利因素,都仍有可能导致市场继续处于震荡状态,且“国家队”已经涉水很深,没有条件再继续用超常规手段救市,而急需市场形成自我造血功能、自我繁殖功能。所以,在复牌问题上,一定要十分谨慎小心,有效地把握好节奏。对没有充足理由复牌的公司,或提出了复牌理由,但明显不符合市场规则的公司,或承诺的事项被毫无理由自我否决的公司,在复牌时都要严格审查把关,加大检查监管力度,该处罚的决不手软,这也是为后市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应当说,管理层还是充分考虑到停、复牌的实际情况,给了企业停牌或复牌的良好通道的。如日前提出的不限于大股东增持、董监高增持、公司回购股份、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等维护公司股价的具体方案,实质就已经考虑到企业需要快速复牌的实际情况,给企业指了一些明路。关键是,企业会不会按照这些套路去做,尤其是大股东、董监高等的增持,很多企业好不容易高位减持套现了,再让他们增持掏现,可能比登天还难。能够提出的,极有可能是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不确定性最强的手段。因为,这些缺乏刚性约束的手段,可以用时间去自我否决。反之,增持则必须真金白银地向外套。

    如此一来,在确定企业能否复牌、何时复牌问题上,笔者倒觉得,对那些推出大股东、董监高等在规定时间内增持计划的企业,可以优先复牌。反之,则向后推延。没有这些方面复牌理由的,则慢慢排队等待。至于那些用“神理由”申请复牌的,则需要更加严厉地监管。一旦发现诸如几天之内就重组“失败”这样的公司,监管层要以提供虚假信息加以处罚,迫使其必须用更为恰当的方式申请复牌。同时,在复牌的速率上,也要把握好节奏,原则上每天不要超过100家,避免给市场带来新的资金压力,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恐惧。

    对广大投资者来说,面对即将出现的复牌潮,也要谨慎从事,切不要再追高杀跌,更不要再高杠杆投资,而要真正把投资目标转向价值投资,选择那些成长性好、有市场前景、做做大做强希望的公司。至于蓝筹股,在经历了被救和被做空双重洗礼后,仍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但不是短期炒作,而是长期投资。

    总之,从市场的全局出发,对等待复牌的公司,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以及企业提出的复牌理由,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予以复牌,切忌象停牌那样,大批量地复牌。否则,会给市场造成新的冲击,引发市场新的震荡,并有可能被做空都再次寻找到做空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要更加严格地控制好高杠杆投资现象,在停牌公司高杠杆隐患还未能消化的情况下,再增加新的高杠杆风险,对市场是相当不利的。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