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信念养品德增能力 正心态修不足强感情

04.08.2015  19:0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既是全党推进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广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做好本职工作的必须课。“严以修身”位列“三严三实”之首,是我们践行“三严三实”的前提、基础和核心。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排在第一位。

      可见,“严以修身”既是全面深化改革语境中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现实要求,又是对中华优良传统的弘扬和继承,是价值观层面作风建设的新境界,不能首先做到“严以修身”,“三严三实”其他五方面也就无从谈起。

      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有什么样的修养,就有什么样的作为。“严以修身”不仅是古人对从政者要求的起点,更是共产党人执政的底线思维,如今已经上升到党员干部应有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给出了作风建设的新标尺。作为领导干部,“严以修身”,就是要始终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严以修身重在定“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思想总开关,是一种执着和不动摇。理想信念不会随着年龄和职务的变化而变化,“严以修身”之“严”,就在于它是理想信念之心越筑越牢、党性修养越炼越强、思想总开关越把越严的过程,需要一辈子的修炼、磨砺和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特质,是共产党人的精气神,是区别一个人是否从思想上入党的最重要的标志。

      对于一个人来说,信仰是人看待世界、人生、未来的一种终极信念,表现为真诚的信奉、忠诚的敬仰和坚定的守护;信仰是人的生命航标,人生之路如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要靠信仰来引领航向;信仰是人的力量源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奋不顾身的精神,要靠信仰砥砺意志;信仰是人的行为定力,要做到严于律己、洁身自好、慎独守终,需要信仰来抵制诱惑。
 
      90多年来,共产党人始终以崇高信仰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奋斗目标、精神动力、行为准则,正是由于有了坚定的信仰,才激励着成千上万的先进分子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竭诚奉献。正是由于有了坚定的信仰,才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像雷锋、焦裕禄、牛玉儒、杨善洲、高德荣等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时代楷模。
 
      严以修身重在养“品德”。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充分说明领导干部修品养德的现实重要性。领导干部修品养德重点是要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可靠、遵规守纪、崇尚公德、洁身自好。

      一要有政治品德。这是领导干部为政之德的灵魂。在涉及理论、旗帜、道路、方向、制度、路线等党的大政方针原则上,始终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隐不晦,敢于亮明政治立场,敢于抵制错误思想。坚决不能阳奉阴违、随波逐流,更不能“吃党的饭,砸党的锅”。

      二要有职业道德。领导干部必须牢记自身责任,增强职业使命感,把工作当事业,把服务当责任,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实事求是、务实重行,恪尽职守、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三要有社会公德。带头遵纪守法,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优良习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弘扬社会正气,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洁身自好,做社会新风尚的坚定维护者。

      四要有家庭美德。家庭是爱的源泉,也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起点。领导干部要心怀感恩之情孝敬老人、尊重配偶、爱护子女,扮演好每一个家庭角色。领导干部都应始终把德的修养摆在突出位置,以优良的品德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做到以德修身、以德立规、以德定行,使自己成为群众信任和点赞的好干部。

      严以修身重在增“能力”。 新情况、新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对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提高能力素质,学习是最基本的途径。
 
      一要加强法律法规、政治纪律知识和履职业务知识学习,树立强烈的职责意识、服务意识,提升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能力。
 
      二要强化责任意识,在工作中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说真话、报真情,做实事、求实效;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做人、办事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于细微处见精神、在细节上显水平;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变走马观花为下马赏花,变坐听汇报为登门查看,掌握真凭实据。
 
      三要牢固树立长期抵制“四风”的思想防线,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责任,以进取之心对待从事的事业,以真诚之心对待人民群众,自觉做好为群众、为机关服务工作,努力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严以修身重在正“心态”。 心态,是人们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的观点和态度以及对待人、事、物的心理素质。顾名思义,就是“心”要“大一点”,这样心态就会好一点。领导干部怎样保持良好的心态呢?

      一要懂得感恩、知足常乐。要充分认识到走上领导岗位,是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目前,领导干部享有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已经比很多群众好多了。要克服攀比心理,善于与先进模范人物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比,与共产党员的标准和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比,比责任而不比报酬,比奉献而不比索取,比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不比富贵荣华。要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职务和权力,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顶得住歪风,管得住自己。

      二要把握现在、调整心态。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如果过分好高骛远,心态就会焦躁不安。如果完全不珍惜和把握现在,不仅会失去现在,也会失去未来,要静下心来算好人生几笔帐。

      三要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当前,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多,领导干部要善于发现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健康积极的心态予以应对。
 
      严以修身重在修“不足”。 修“不足”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的重要方法,让自己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一要修补短板。领导干部要时常保持一种修补“短板”的紧迫感,努力学习与岗位职责相关的业务知识和经济、科技、法律、文化、管理等各方面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要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拓宽眼界和视野,善于从工作实践、社会实践、领导实践中探寻规律,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着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二要修剪欲望。对于领导干部来讲,修身的诱惑干扰来自四面八方、各式各样。如果总是埋怨工资低了、休息少了、提拔慢了,必然容易心态失衡。要多扪心自问,是不是想要的太多了,学会将个人欲望控制在合理范畴,懂得舍得,努力使自己成为“淡泊的人、宁静的人、高尚的人”。
 
      三要修正缺点。领导干部对自己身上的缺点,是听之任之,还是自警自省,既考验道德情操,也考验党性修养。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七个有之”,多照照镜子,用放大镜看看自己,主动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的方法,把“不严不实”问题查准、找实、摆具体,并针对这些问题,认真修正自己的人生缺点。
 
      严以修身重在强“感情”。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服务于民要求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群众感情,对群众负责,为群众办事,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党的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这不仅是一种称谓,更是一种责任和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适应为官的不舒服、不自在,让老百姓舒适度好一点、赞誉度高一点,这本身就是修身的过程,主要是修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感情的本源在为民。
 
      一是心中要装着群众。领导干部要摆正自己的公仆位置,端正自己和群众的态度,把自己的职责定位于服务为民,怀着深厚的友谊和真挚的感情与群众打交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服务认识和为民理念,始终做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

      二是冷暖要想着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经常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坚持问政于民,主动问需于民,敢于问计于民,直接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衣食住行,体察群众安危冷暖。

      三是凡事要帮着群众。对群众有感情,就要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不断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真正让群众尝到改革发展成果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