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 昆明将恢复历史文化名城韵味

31.05.2015  16:54

本周,《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2020)》在昆明市规划展览馆开展,这是昆明市规划局主办的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宣传周活动中的重点宣传内容。作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规划,已获得云南省政府批复实施。

  本周,《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2020)》在昆明市规划展览馆开展,这是昆明市规划局主办的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宣传周活动中的重点宣传内容。作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规划,已获得云南省政府批复实施。

新规划不仅重新提炼出昆明七大价值特色,而且结合遗产保护发展趋势,针对昆明名城保护现状,积极完善了保护规划的技术路线,并增加了市域、环滇池地区、历史建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四个部分的保护内容,新划定三片历史文化街区和七片历史地段,这将有助于保护好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名城保护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增加四部分保护内容

昆明是我国第一批、西南地区重要的省会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多年来,昆明各级政府精心呵护这项荣誉,高度重视名城昆明的保护与管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从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地方法规制定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

随着国家与区域层面发展条件的改变,昆明作为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整体战略中的核心城市,其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急需系统规划的指导。在此背景下,昆明市政府2010年组织编制《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2020)》,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和评审,于2014年底得到批准。

据介绍,编制《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2020)》规划的目的有三个。一是保护与抢救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二是全面、系统、深入的梳理昆明文化遗产,结合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从更广泛的历史与空间视角出发,进行更细致深入的价值评估,构建完整的纲领性保护框架;三是结合旧城更新与城市化的紧迫现实情况,推动与指导具体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展开。

规划范围与昆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适用于整个昆明市域范围。本次规划坚持全面保护、强调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突出合理利用和永续利用的原则、注重科学保护与公众参与的原则。

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共分为三个保护层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基础上,本次规划还增加了市域、环滇池地区、历史建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四个部分的保护内容。

本次规划的保护重点包括:历史城区中的山水形胜、传统格局、历史地形;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南强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晋城古镇上、下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太和宫金殿、地藏寺经幢、云南陆军讲武堂为代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公布的两批62处历史建筑以及滇池文化景观等。

提炼出昆明七大价值特色

据介绍,相比其他城市的名城保护规划,新规划首先建立了完整的名城价值与特色评估体系。

价值特色的挖掘提炼,是名城保护规划的核心与基础。规划通过建立完整、系统的价值评估体系,从市域、环滇池地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层次出发,对每个层次中的子项进行了细致评估。

新规划重新提炼出昆明的七大价值特色。

一是我国西南要会、南中首邑、通达中外的关口;二是山环水聚、地质奇观、气候宜人的滇中盆地;三是形胜宏大、依山就势、清晰独特的古城形制及其山水格局;四是民居多样、地方特征突出、主题鲜明的历史村镇与街区;五是积淀深厚、影响巨大、价值突出的文化景观与文化线路;六是波澜壮阔、遗存众多、影响深远的近代文化与抗战文化;七是兼容博大、多民族交融、类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规划还将现有遗存与七大价值特色进行全面的对应梳理,对与价值密切相关的物质与非物质载体,制定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要求,形成与价值评估体系对应的遗存保护体系,以便于日常管理和规划实施。

3街区7地段纳入保护

结合遗产保护发展趋势,新规划针对昆明名城保护现状,积极完善保护规划的技术路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增加了环滇池地区层次的保护内容。对于昆明来说,滇池是文明生发的重要区域,是昆明名城有别于其他名城的特色,因此本次规划增加了环滇池层次的保护内容。通过GIS资源落点,规划在环滇池层次中划定了西山文化遗产聚集区等7片遗存密集、主题相对明确的文化遗产聚集区,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二是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扩充保护内容,提出对市域文化线路与文化景观的保护。规划从方法论的高度研究文化线路与名城保护之间的关系,对昆明古驿道、滇越铁路等昆明境内的文化线路进行了价值认定,遗存排查和落位,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要求。其中,昆明古驿道是我国古代驿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南丝绸之路”联系密切、遗存众多,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滇越铁路,是二十世纪初世界山地铁路的典范,其沿线遗存体现了当时中外结合的艺术审美取向。同时,规划还增加了文化景观的保护内容和要求,包括清代昆明八景、官渡八景等。

三是从历史城区的层面,对传统格局进行了分析和价值认知,提出“南部规整”、“北部顺应山水”、“翠湖周边十三坡”等历史地形是传统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历史城区的保护,应正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现状,坚持规划控制,坚持应保尽保,将历史城区以及具有一定规模、保存文物较丰富、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或者具有地方历史、民族特色的历史地段纳入保护名录进行保护。继续实施“疏散古城、发展建设新区”的战略,从整体上协调昆明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对重要地区进行重点控制。

本次规划确定历史城区的范围:中庆城与云南府城范围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遗存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北至一二一大街、圆通北路,东至盘龙江,南至铁皮巷、西至玉带河、东风西路,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

历史城区的保护结构为“三山绕一湖、城轴带相连”。其中,“三山”指五华山、圆通山、云大山。“一湖”为翠湖。“一城”指原明清云南府城的城郭,旧址为青年路、南屏街、东风西路、圆通公园内道路与云南大学东门内道路。“一轴”是正义路、三市街、文庙直街、文明街以及沿线历史文化遗存要素形成的城市轴带。“一带”指圆通山、翠湖、篆塘、大观河、大观楼形成的“山、湖、城、河、楼”的历史文化景观带。

四是重视对昆明近代历史的研究,丰富名城内涵与保护内容。昆明在近代史上地位重要,但对相关文化遗存的认识局限于讲武堂等重要文物建筑,规划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如城南的南强街,虽然规模较小、传统建筑等级较低,但却集中了清末昆明自开商埠的大量遗存,同时还是民国时期昆明《市政计划大纲》实施的重要见证,本次规划对其价值进行确认,并增补其为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

另外,位于历史城区东北向的龙泉镇等传统村镇是抗战时期西南联大驻昆的重要避难基地,长期以来未得到重视。规划对该地区传统建筑进行调研评估后,认为该地区是我国顶尖学术机构繁荣昌盛的第二故乡,中华民族抗战精神集中体现的空间场所,海内外学术文化同宗同源的重要联系纽带。因此,将该地段增补划定为历史地段进行保护。

本次规划划定三片历史文化街区,包括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南强街历史文化街区,晋城古镇上、下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划定七片历史地段,包括官渡古镇历史地段、祥云历史地段、云南大学历史地段、震庄历史地段、翠湖周边历史地段、大观公园及其周边地区历史地段、龙泉宝云历史地段。

五是加强对昆明地方民居的记录与特色研究。规划对昆明境内历史建筑进行细致梳理和增补,并对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及传统建筑进行测绘和三维扫描。同时,量化记录了传统建筑的平面类型、组合形式、立面类型、细部、色彩等。

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

据介绍,近年来昆明市规划局加大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提出了名城保护的新思路,结合城市建设,采用“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的方式对昆明城市进行有机更新,为建设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奠定良好基础。

在保护规划研究方面,市域层面,全面普查和梳理历史文化资源,在组织编制《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同期组织开展了《昆明传统中轴线城市设计与更新规划》的规划研究工作;以及《昆明市域文化线路调查与保护策略研究》、《昆明市域传统风貌村镇调查及保护策略研究》、《昆明近现代建筑(含工业遗产)普查及价值评估》的3大普查和价值评估工作,这为我市下一步开展具体的保护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在行动层面,不断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着力推动西山区乐居村、马金铺化城村、安宁禄?村、石林鹿阜镇、大渔海晏村5个村镇,官渡、宝云龙泉2个古镇,文明街、南强街、晋城上下西街3个历史文化街区,呈贡南门街、祥云街2个历史地段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在法规制度建设方面,2011年市规划局和市文广体局共同修订了《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12年月1日颁布实施。根据上位法的有关要求和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际,对上位法进行细化,确立了保护名录制度,将历史城区、历史村镇、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纳入法律保护的轨道,构建了比较全面的保护体系。

在新技术运用方面,2012年昆明市规划局建立了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随着逐年对系统的数据录入不断充实,为我市保护历史村镇、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相关资料建立完整的空间和多媒体数据库,逐步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管理,满足城市规划管理业务审批的需要,提高规划审批工作效率。

同时,将三维点云数据扫描技术运用到文明街片区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中,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实施管理和历史建筑、传统建筑的维修设计审查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后续街区的动态监管构建了良好的信息技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