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融入“一带一路”专家处方:多修路 少盖房 发挥能源优势

22.08.2015  09:58

云南网讯(实习记者 范春艳)21日,云南省社科联专家在保山市调研了茂华义乌国际商贸城、工贸园区、国际大数据服务产业园等地。调研组专家、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冉文学开出“处方”:保山融入一带一路发展,要多修路,少盖房,充分发挥能源优势。

多修路

在保山市工贸园区的包纱工厂里,女工们正在细心的工作。机台上的包纱极细,一根根飞速缠绕,肉眼几乎不可见。据介绍,目前厂里有586台机台开工运作,自从去年6月投产以来,已经创造了七八千万的产值。

包纱,是制作保暖内衣、丝袜等纺织品的原材料之一,用于保持弹性。按照计划,全部建设完成后,这家工厂将有2000台机台投产。届时,全世界10双丝袜里,将有2双的原材料来自这里。

公司总经理楼东青不是本地人,工厂原来也在东部。之所以选择向保山转移,是看重“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后保山的交通优势。他说:“我的货从这里运到缅甸装船,能节省约20天的时间。

同样看重了保山交通优势的,还有国际大数据服务产业园,这里通往印度陆路距离最短。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东部企业向西部转移,这对处于西部的保山来说,是一次机遇。冉文学说:“我们一定要把物流的瓶颈解决掉,把物流成本降下来,企业才会更愿意来。

少盖房

在吸纳外来企业的同时,冉文学认为保山也应该注意保持自己的城市特色。本次调研行程中包含了施甸温泉契丹古镇。专家学者们对此都非常感兴趣,纷纷询问保山的契丹文化研究保留情况。

得知保山契丹文化的独特和罕见,冉文学提出这也许是保山特色文化的一个亮点。“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特色,例如昭通的特色之一就是彝族文化,那么保山能否好好利用好契丹文化呢?

除了契丹文化,保山的抗战历史和永子烧制等都很有魅力。冉文学建议要努力把文化转化为产业,做成自己的特色。他强调尤其要控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如果到处是高楼大厦,保山就和其他城市一样了。

发挥能源优势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西部都能承接。冉文学说,他更愿意看到云南,尤其是保山承接一些少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群众就业。

现在一些外资企业纷纷转移向南亚东南亚,是看中那里低廉的人工成本。我们的人口红利是在消失,但是保山有个南亚东南亚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能源优势。

记者了解到,保山市辖区发现矿产资源56种;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达到822万千万;有地热泉田187个,是全国第二大热气田;生物多样性良好,农副产品种类齐全。无疑,这些都是保山未来发展的“竞争资本”。

而且,人口红利也不一定消失。冉文学说:“现在在东部打工的,很多都是西部去的。如果能在家门口打工,打工者付出的成本更低,他们愿意回来,回来也能陪伴家人。”因此,他对保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常有信心。

当然,在此基础上,他也提醒保山需要尽量做好建设标准化厂房等服务政策,才能长期吸引企业投资。

相关报道:

云南省社科联专家把脉保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