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特色城镇化:守住红线 城镇朝着山坡走

03.04.2015  18:59

  俯瞰保山城 刘正凡 摄 美编 刘一飞 制图

  腾冲城市中心花园 黄之瑜 摄

  近年来,云南保山市以经济发展转型为主线,把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促进就业与城镇建设发展相结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城市功能优化,实现以城集产、以产促城、产城联动、城乡统筹、同步发展,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守住“红线”:城镇朝着山坡走

  从隆阳区保岫西路登上太保山森林公园,俯瞰保山中心城市,映入眼帘的是整洁宽敞的道路,鳞次栉比的商铺,车水马龙,绿树成荫;远眺东山脚下缓坡低丘地带的青阳片区,吊塔林立,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山地城镇初见雏形。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保山市实施特色城镇化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

  保山市曾被誉为“滇西粮仓”,人多地少,是保山面临的现实困难。保山坝子人口密集、土地平整,大多属基本农田保护区。虽然保山坝子仅有40万人口,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却不足0.4亩。如何解决好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在满足城镇建设需要的同时保护好基本农田,成了市区党委、政府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要求,在中心城市东山脚缓坡低丘地带规划青阳片区,建设新的城市组团,改变了保山中心城区一直南北延伸的“摊大饼式的”发展格局,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保山市坚持规划引领。

  “早在三年前,保山市就以保护坝区农田,建设资源集约、生态良好、山坝结合的组团城市、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制定了《保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2030)》,并于2013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市规划局副局长李明介绍。

  根据《保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2030)》,保山市将建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门户枢纽,滇西城镇群核心城市,新型产业基地,生态优美、宜居宜业、休闲宜游的历史文化名城。至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60万人,城市规模60平方公里。

  新的规划利用保山中心城市周边的自然地貌,确定了“一带、两区、五组团”空间结构,“一带”即按照“山水田园一幅画”的理念,依托青华湖和万亩荷塘及板桥、金鸡、汉庄等乡镇的农田村落,围绕城市形成青山绿水、田园如画的田园风光带。“两区”即以现有大保高速路为界,将保山中心城市分为东城区、西城区。“五组团”指青阳组团、云瑞组团、小梨园组团、青华湖组团、老城区组团。记者了解到,除老城区组团和青华湖组团以外,其他三个组团都属于低矮缓坡丘陵,体现了“城镇朝着山坡走,天地留给子孙耕”的理念。

  保山不仅在中心城市加快了“城镇上山”的步伐,其他四县的规划建设也严守“耕地红线”,探索“山坝结合、因地制宜”的特色城镇发展方式,积极破解县城建设空间不足的瓶颈。

  在腾冲县,县委、县政府按照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思路,重点开发了以荒坡坟地为主的西山片区和东山片区,留下县城坝区5000多亩农田加以保护。在建设中,坚持“适度增加容积率、坚决降低建筑密度,留住田园风光、做足生态空间”的指导原则和“跳跃式布局,组团式发展”的城镇群建设理念,在保护好坝区农田的基础上,做精、做大城镇。

  目前,腾冲县已形成老城区、西山、东山、中和第二新城区的“一城三片区”发展格局。

   以人为本:宜居宜业发展快

  “用最好的地建保障房,才能发挥保障房的保障作用”。这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在保障房选址方面达成的共识。目前保山中心城市确定的民强街、和平路、太保北路等6个保障房地点,都选择了城市中心,或者是建成区,或者是交通主干道边上,真正体现了保障房的民生效应。

  保山中心城市规划区内有很多城中村和棚户区,市委、市政府总投资167亿元,将其一并纳入2013年至2017年棚户区改造序列。为了棚户区改造的顺利进行,保山市按照实物置换和货币补偿的方式,解决拆迁户的住房问题,又根据拆迁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长达40年的生活补助,保证拆迁户的生活正常融入城市生活标准之中。

  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科长李问梅介绍:“在棚户区改造中,保山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合理补偿、依法办理,采取思想疏通、惠及民生的措施,顺利实施房屋拆迁及过渡。

  目前,红花一期、青华湖一期等拆迁已经结束,安置上充分考虑居民拆迁户故土难离的情结,选择就近就地安置,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眼下,高标准建设的红花安置小区建设项目选在了保山中心城市东客运站旁边,并已启动了一、二期建设工程。

  记者了解到,红花安置小区周边有小学、老年活动中心、小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能基本满足上学就近、小病就诊、活动就地的要求。尤其是小区配套的一户一个停车位和高达38%的绿地率,超过了保山商业住宅的标准。

  保山市着力破解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让群众同城入住社区、同城实现就业,真正改变传统农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按照“旧房变新房、旧区变新区、农民变市民”的理念,保山市在东城区均衡配置了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学校、医院、商业服务网点等各类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不久将形成上万人的大型社区。

  为了把进城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保山市引进义乌国际商贸城,打造了聚集2万多种商品、上万家商户的销售平台,把生产加工、商贸物流有机连接形成一体化。义乌商贸城将打造成辐射滇西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贸易、批发、物流中心,去年底即实现上千人的就业。

  走特色城镇化道路,众多企业向保山伸出了橄榄枝。目前,保山工贸园区已有56家企业进驻,仅轻纺产业园今年即可实现就业7000人,达到设计产能后可实现15万人就业。

  “随着浪潮集团、路华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园区,就业需求量大,对涉及棚户区改造的居民,通过重点培训,优先推荐安排到园区就业,中心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迈开大步伐。”市住建局有关领导表示。

  记者采访时看到,位于新城区的安置小区项目,就在保山一中新校区的旁边。随着保山工贸园区、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保山中等专业学校和保山市人民医院等项目的建设,既增加了进城农民的就业岗位,又优化了人口空间布局,有效缓解旧城区拥堵的现状,使“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落到了实处。

  已搬进和平小区过渡房的新居民张明寿说起这次棚户区改造,脸上笑开了花。老张以前在建筑工地干活,虽然有一定收入但是特别辛苦,如今他已被聘为和平小区的保安,每月不仅有一笔房屋过渡补贴和生计补贴等,还有1500元的固定收入,生活比以前更轻松了。

   城乡一体:山水田园一幅画

  2014年,保山特色城镇化建设可圈可点。全市10个省级和27个市级特色小镇建设进展顺利,腾冲县和顺镇被列为全国第一批美丽宜居小镇,腾冲县水碓村入选全国最美乡村,全市另有59个村庄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近年来,保山市除了坚持按照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的新思路建设中心城市外,腾冲、昌宁、施甸、龙陵4个县城的特色进一步彰显、品位进一步提升,重点镇、特色镇建设取得新进展,传统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相得益彰,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在素有“极边第一城”之称的腾冲县,近年来采取“中心聚集、跳跃式布局、组团式发展、分类推进”的方式,较好地推进了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以10个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为抓手,在农村积极推行“离土不离家,农民变居民,产品变商品”的政策,使全县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亮点纷呈。

  走进昌宁县城的滨河公园,倍感舒适与宁静,城市的喧嚣被挡在了外面。湿地、荷塘、湖水、翻飞的白鹭、游览的人群,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迎面扑来。

  昌宁县滨河农业生态示范园是昌宁县为做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市化进程而实施的一个水景公园项目。该项目于2013年1月10日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为4134.96万元,规划游客容量3395人。内设桂花园、荷花池、鹭岛、儿童游乐区、文化雕塑广场、景观桥、生态有机园环岛、红色飘带、滨水驳岸、生态湿地、入口广场、道路绿岛、农耕小品、生态浮水种植技术示范区等十五个功能展示区。

  围绕打造“最宜人居住山水田园城市为目标”,昌宁县全力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使“田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画中”的山水田园城市呼之欲出。随着2013年昌宁县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该县在全市率先启动了依法依规保护田园风光工作,《云南省昌宁县田园风光保护条例》立法进程不断加快。

  近年来,施甸县以发展壮大旅游业为突破口,深入实施“城镇富县”战略,围绕打造“水墨施甸·秘汤胜地”的总目标,注重旅游规划与城市功能布局有机衔接,高标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精品旅游项目,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和内涵,加速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休闲养生城市。目前,施甸已与云南浩宇集团达成城镇上山意向性开发协议,建设集酒店服务、生活居住、商业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一期规划面积2252亩。

  在“滇西雨屏”龙陵县,该县以“打造山水玉特色城市”为目标,按照“不求其大、但求其优,不求其最、但求其特”的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功能分区,依托龙陵丰富的自然资源,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龙陵特色,树立精品意识,以“中国松山·宝地龙陵”为品牌,全面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滇西边境旅游目的地。

  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去年初,保山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试点镇建设的意见》,决定将施甸县姚关镇、龙陵县勐糯镇、昌宁县柯街镇—卡斯镇一体化建设作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3个市级试点。计划用3至5年左右时间,使各试点镇的建成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以上,可容纳居民3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60%以上,成为衔接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融合发展的小城市和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示范。

  目前,施甸姚关、龙陵勐糯、昌宁柯街—卡斯3个市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正在有序推进。

  据介绍,截至2014年底,保山市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6.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40.51%。

  保山,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中,将持之以恒推进产城融合,提升特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让百姓、城镇与乡村同步发展,城乡界线逐步淡化,城乡统筹和谐发展。(记者 贾云巍 崔仁璘 朱金磊 通讯员 李建国)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