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准育才“孵化器” ——保山市印地语、缅甸语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扫描

12.10.2017  15:32

9月18日,保山市在永昌会堂举行了印地语实用人才培训班结业座谈会,经过两年推进,该市印地语、缅甸语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圆满结束。

2015年9月,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为保山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外事外语实用人才保障,由保山市委组织部、市外事办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市财政全额保障,投入500万元资金,在全省率先启动缅甸语和印地语实用人才合作培训项目。与云南民族大学合作举办保山市缅甸语、印地语实用人才培训班,以公派留学生的形式选送优秀年轻干部到高校、国外进行全脱产培训,打造了精准“育才”的“孵化器”。

保山市为何拿出大笔经费组织开展印地语、缅甸语实用人才培训?近日,记者深入实地,一探究竟。

创新理念  抢占人才“制高点

保山地处滇西咽喉,是我国陆路通向南亚东南亚的要冲,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对加快保山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经实地考察和综合论证,“昆明—保山—腾冲—缅甸密支那—印度雷多”线路在公路里程、通达条件、政治环境等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

有了区位优势,如何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答案首先是人才。2015年8月,三届市委第86次常委会议研究决定,由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外事办牵头,市财政全额保障,相关单位参与,与云南民族大学合作举办保山市印地语、缅甸语实用人才培训班,以公派留学生的形式将学员直接送到国外,进行全脱产长期培训,提高学员的国际眼光、印地语缅甸语交流和翻译能力及综合服务水平。

这是保山迎接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仪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为保山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语外事人才支持和保障。

保山市委下大决心、下大力气,举办印地语、缅甸语实用人才培训班,目的在于通过在国内外的全面培训和锻炼,将选派的学员培养成为熟练掌握印地语、缅甸语,具有良好交流和翻译技能、综合素质较高的外语外事实用人才,为保山抢抓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加强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加快保山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保山委托高校举办中长期的小语种实用人才培训班,在全省属首家,缺少可以借鉴的做法和经验。为做好跟踪管理和服务保障,确保培训圆满成功,保山市委成立了保山印地语、缅甸语实用人才培训领导小组,负责两个培训班的统筹协调和日常管理。在前期工作中,领导小组切实履行职责,在与承办机构和驻外使馆联系沟通、参训学员层层遴选、培训班策划管理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工作。

强化培育  铺就人才“快车道

2015年9月,保山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副主任李培英成为一名印地语实用人才培训班的参训学员,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她全脱产培训印地语,前半年在云南民族大学南亚学院接受基础培训,后一年半到印度古吉拉特邦“印度企业发展学院”进行深造培训。该班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主要开设印地语及印度国家概况、外事礼仪、经贸旅游、南亚东南亚国家文化发展史等相关课程,班上共20名同学。

课程设置上以管理学、企业发展、语言历史等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为主,由于学员底子较薄、基础较差,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李培英说,“针对学员难听懂、难开口、难交流的问题,坚持自我加压,在学校没有设置早读课程的前提下,每日提前一节课开展早读,由班委成员带头,全体学员轮流进行带读。鼓励学员互相分享学习心得,尽量用印地语与印度学生交流,不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印地语班坚持找准对外衔接这个“切入点”,积极参加各类与印度有关的讲座、会议和志愿服务活动,

此外,该班成员还拜访了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和孟买总领事馆,到萨南德工业园、浦那市海尔工业园、印度中资企业协会考察中资企业,学员们就关于企业赴印投资的土地、税收、法律、厂房及工资待遇等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互动;拜访尼赫鲁大学国际研究学院,与学院师生就国际学院的研究方向、中印交往成果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在印中资企业搭建了互相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拓宽了印地语班的外联关系。

印地语学习平稳渡过探索期、积累期、瓶颈期,实现从0到1的突破,全体学员均以较好成绩顺利通过民族大学、印度企业发展学员的期末考核。印地语理解、交流、阅读、写作、运用能力取得突破,与印度相关的知识学习扎实有效。”在今年9月18日的印地语实用人才培训班结业座谈会上,印地语培训班班长、支部书记李培英作了总结发言。

在此期间,保山市牵头主办的培训班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培训承办学校,通过加强统筹管理、协调服务、跟踪指导,为培训班顺利完成培训任务提供了充分保障。

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外事办、市财政局等成员单位按照《培训班管理办法》《培训班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明确专人负责培训班的跟踪管理和服务保障,及时对外协调处理培训班相关事务;及时了解和掌握培训班动态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报告有关情况;多次召集成员单位集中研究、协调解决培训期间的学习、生活和考察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支持和帮助班委会、党支部组织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培训班安全、高效地完成培训学习任务。

搭建平台  打造人才“孵化器

来自昌宁县公安局的王晓参加了全脱产缅甸语实用人才培训,2015年11月开班进行出国前集训后,她于12月初赴缅学习,2016年9月中旬结束培训回国。该班以中文和缅甸语为教学语言,主要开设缅甸语及缅甸国家概况、外事礼仪、经贸旅游、东南亚国家概况等相关课程,全班共17名同学。

目前,王晓在曼德勒完成了一年的语言学习任务后,在保山工贸园区顺利完成了一年的实践工作任务。“通过培训,我的缅甸语听说读写及缅甸语公文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我同班的大多数学员基本都能胜任各类场合的翻译工作。”她说,在保山工贸园区工作期间,自己承担了园区及入园企业的缅语翻译工作,培训园区缅籍工人工作,并积极到园区聘用缅籍工人的企业走访,出谋划策,得到了充分锻炼,为园区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保山市把强化学员的专业实践技能放在首位,在保山市工贸园区、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成立了“对印对缅合作交流办公室”,为学成归来的干部提供作用发挥平台。回国一年来,缅甸语班学员分批进驻曼德勒办事处参与“保山腾冲—曼德勒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项目前期工作,参与完成了“境外园区”项目可行性调研、合作协议签订、项目总体规划、项目施工设计等。

部分学员分赴曼德勒、仰光、内比都、密支那、木姐、瑞丽等地,针对缅甸对外资企业注册、项目报批、税费征收等相关政策,以及驻缅中资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研和咨询了解,形成了《缅甸原料进口加工—成品出口型企业税务及招工问题调研报告》《缅甸河运情况及进出口相关事宜调研报告》等12篇调研报告,为园区领导和入园企业提供了准确、有效的信息。

印地语培训班通过在云南民大9个月和在印度14个月的全面培训和学习实训,学员已成长为熟练掌握印地语,具有良好交流沟通和翻译技能、综合素质较高的外语外事实用人才,达到了“过好语言关,做好开路先锋,争当友谊使者”的要求,下一步将投身到保山沿边开放建设的第一线,为保山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文化交往搭建起桥梁和纽带。

保山市将根据实际情况把全市印地语、缅甸语人才队伍合理分配到国际大通道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工贸园区建设,以及保山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水电开发、工业园区建设、经贸往来等合作项目中去,发挥他们的语言专业特长和对印度、缅甸情况熟悉的优势,积极为本地、本部门加强和改进对印对缅沿边开放工作服务。同时,还要注重让印地语、缅甸语人才参与到保山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政策研究、人文交流和市场拓展工作中来,在保山布局发展外向型产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