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地下综合管廊何以列入全国试点?(转自新华网)

25.04.2016  23:21

      前日,记者从保山市住建局获悉,4月21日财政部、住建部联合组织开展的2016年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中,保山市作为云南省唯一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参评州市,以第6名的优异成绩在2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15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未来3年,保山每年可获中央财政3亿元专项资金补助。在此次竞争性评审中,保山和广州、石家庄、青岛、杭州、南宁等城市一同成为全国试点城市,边城保山是如何做到的?这对于省会昆明又有哪些借鉴意义?

   1 能用百年?

  今年3月,财政部、住建部联合下发文件,启动2016年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要求各省择优推荐1个城市参与竞争。保山在全省评审中位列第一,代表云南赴京参加申报。

  保山隆阳区地下管廊建设,首次引起外界注意是在2014年7月,报道称,保山隆阳区未来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宽能跑汽车、高能站姚明,使用寿命100年。

   100年,保山做得到吗?

  保山市从2011年开始谋划,2013年正式启动。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市府所在地中心城市正在建设的永昌路、保岫东路、青堡路、南城大道4条城市主干道路,规划配建地下综合管廊。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昆明市政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设计,当年规划建设全长34.88公里,总投资约12.6亿元。目前,已完成中心城市永昌路、青堡路等35.7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含缆线管廊)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5.7亿元。

   2 上哪找钱?

  “综合管廊技术被视为解决城市综合管线建设的技术发展方向,但一次性投资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后续管理也面临许多问题。

  “保山市地方财政收入一年才40多亿元,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成本高、融资难,怎样破解?

  地下综合管廊曾被誉为“烧钱”的城市设施,建成后的维护运行成本也不菲。

  “过去没有推行,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因为政绩都被埋在地下看不见。”时任保山市委书记李正阳说。

  对于融资难的问题,保山决定到市场“找钱”,由市属昌源水务公司筹资,实施综合管廊土建项目。综合管廊建成后,昌源水务公司通过出让管线通道使用权的方式逐年回收建设资金。保山市还打出一系列政策扶持“组合拳”,例如连续5年每年安排1500万元的资金用于保山中心城市综合管廊贷款贴息等。

   3 市民咋看?

  谈起综合管廊带给城市的变化,家住永昌路的王大爷深有感触。他说,那些年一到雨季,道路就会积水,雨季施工时更是泥泞不堪。

  如今永昌路已建成9.4公里的综合管廊,宽敞的道路规划了机动车道、摩托车道、电瓶车道、公交车站台、人行道等。

  “这几天保山正在下雨嘛,但出门和前几年大不一样了。现在街道宽敞平整,低洼路段也不会积水了,现在的永昌路就是一个美字。”王大爷说,为了目睹综合管廊内部结构,他曾跟随工人下到管廊内,“里边太宽了,我相信几十年内肯定不用再挖了。

      对话

   正在产生

   良好经济效益

  春城晚报:此次评审中,保山为何得到好评?

  张文钦(保山市住建局局长):多数专家认为保山作为试点城市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示范意义。比如保山让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减少了政府投入;充分利用地上构筑物部分设置广告点位,收取租金,拓宽综合管廊运营的收入来源等等。

  春城晚报:目前工程进展如何?

  张文钦:已完成投资15.7亿元,建成综合管廊35.7公里。2016年还要计划新建干、支线8条,34.13公里以及两座监控中心,完成静态投资32.18亿元。

  春城晚报:从现在看,效果是否已经体现?

  张文钦:各方面的效益都十分明显,首先是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而且不仅提高了安全性,也化解了矛盾。其次,盘活了国有资产,目前正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是社会效益显著,从根本上解决了“马路拉链”问题。

   15个试点城市

  广州

  石家庄

  四平

  青岛

  威海

  保山

  杭州

  南宁

  银川

  平潭

  景德镇

  成都

  郑州

  合肥

  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