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要强化“权力法定”的意识

21.11.2014  11:5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依法治国必须克服官本位思想,废除一切特权,牢固树立权力法定的意识,学法守法,依法行使权力,依法维护权利。在以往“官本位”盛行,官贵民轻,特权思想处处“兴风作浪”的语境里,“权大于法”,依法办事更多是以长官意志办事,依法办事成了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把式。
 
      如此“把式”的存在,大大地破坏了公平正义,不仅破坏了机会公平。如媒体上多次曝光的“萝卜招聘”就是其典型,而且严重毁坏了权利公平,分配公平;手握“重权”的某些官员,看病不用排队,就医有VIP病房;利用公权力买房不用花钱,“房叔”、“房姐”的曝光自可窥见一斑。孩子教育,一张“条子”,重点中小学一路开绿灯。
 
      与这些“特权”相比,普通百姓的公平权利无从谈起,“特权”破坏了公平正义,百姓怨声载道。
 
      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韩愈在《送孟东野序》的开篇中说道“物不得其平而鸣”百姓忍气吞声,总有一天会爆发。在此逻辑下,理顺百姓的不平之气,还给百姓应有的公平正义便成了治国理政不可忽视的“接地气”,
 
      而反腐倡廉是匡正公平正义在当下最好的行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倡廉新风兴起,响应了民意,理顺了民气,尤其是最近几只“老虎”因违纪问题被立案调查,百姓在心里竖起了大拇指。
 
      据中国廉政研究中心最近的调查显示,近80%受访者认为,目前党和政府的反腐工作效果明显,比2012年上升14.6%;73.7%的人对今后5至10年我国反腐取得成效有信心,比2012年上升13.7%。
 
      事实胜于雄辩,不少高级别的官员“大佬”纷纷“下马”的“亮丽成绩单”便是明证。这大大地增强了民众对反腐的信心,同时,公平正义的“落地”有了夯实的基础,得到了伸张。
 
      反腐倡廉能取得成功,公平正义能得到伸张,得益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反腐的“铁腕”和魄力。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我们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 。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习近平的这番话为反腐倡廉奠定了基调,也为“公平正义” 铺平了道路。而“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更是凸显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盘点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党的历次四中全会,议题很多,但都有侧重点。1979年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主要讨论农业发展问题;十二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党内组织规范,即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原则;十四届、十六届、十七届,对执政党建设问题做出新的界定,其中,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键点尤为引人关注。而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念置于重要位置,则是历史的跨越。
 
      其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同时也折射出新一届中央领导运用依法治国处理当下复杂问题尤其是反腐问题的高瞻远瞩,因为只有依法治国,在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刑不上大夫”才会退出历史舞台,官贵民贱的“官本位”思维才会被清除“出局”。
 
      只有依法治国,公民意识才会在新时代的国人心里“开花结果”;只有依法治国,党员干部才没有“例外”,特权思想才会失去市场,官员权力的边界才得以限定,权力被关进“钢筋水泥”里才会成为一种常态;只有依法治国,百姓的心气才会理顺,民心才能得以凝聚。
  
      只有了依法治国,依法办事才能成为“家常便饭”。有了依法治国,依法办事才会成为一种惯性和素养;也只有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才会得到保障,不会成为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唤起的制度力量,必将有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