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农惠农 服务天下农民

14.01.2016  19:58

品牌农资中国行”有了落脚地儿

惠农服务站的建立,让品牌农资中国行公益活动有了落脚地儿,从而实现常态化运行,扩大服务辐射面积,使更多的农民获益。”1月9日,农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詹新华在第二届惠农服务站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介绍说。

近年来,农民日报不断探索创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途径,品牌农资中国行公益活动是其主要抓手。该活动自2013年启动以来,先后在河北(定州)、河南(确山)、山东(平原、青岛、宁津)、陕西(洛川)、江苏(南京、江苏垦区)等9个地区举行,为国内优秀农资企业和当地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搭建起一个直接对接的平台,将质优价廉(比市场价优惠20%~40%)的放心农资直接送到农民手中。该活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被农业部列为“为农民服务重点活动”。

为了让品牌农资中国行活动能够落地生根,克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不足,主办方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在全国各地选择经营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惠农服务站。2015年8月22日,在“品牌农资中国行走进黑龙江”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家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首批惠农工作站,旨在探索构建为我国优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和带动本区域农户共同发展的大平台,开展政策惠农、信息惠农、科技惠农、产品惠农、营销惠农等活动,通过线上惠农网站“牛轰轰网”、微信公众平台“帮农问”,将各项惠农服务内容落到实处。

在媒体融合发展大背景下,“帮农问”微信公众平台是农民日报信息惠农的新探索。在“互联网+”的时代,农民接受到的信息量也在

合作社在这里“”“”两头都受益

传统一家一户的分散式、小规模经营农技落后、盈利能力越来越差,要通过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科技化、组织化、规模化生产,来增加效益。惠农服务站重点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团购的方式采购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

从2013年品牌农资中国行启动之初,河北玉田县俊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辛俊银就积极参加对接活动。他的专业合作社通过品牌农资中国行活动在2013年节省200万元、2014年节省300万元,2015年通过惠农服务站节省农资投入更是高达1400万元。

给合作社省了这么大的实惠,要不是我自己操持的,想都不敢想。”辛俊银说,他的合作社有301户社员,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芥菜、白菜等,辐射周边1万户农民。今年由惠农服务站出面直接与品牌农资厂家对接,仅一袋复合肥就省60元,基本上一亩地可以节省189.5元,还多打了100斤麦子。

来自湖南湘潭县排头乡的彭水平与辛俊银一样,是2015年惠农服务站成立后的第一批站长(全国仅10人)。2009年年底,她从湘潭民旺科技职业学校副校长位置上辞职,回老家在锦石、排头、河口等地挽起裤管种起了田,现在流转了8000多亩地。“这么多地,买农资必须得精打细算,一袋肥料就算少10块钱也是不得了的数字,加入惠农服务站可解决了我的大麻烦。这两年我选择的农资厂商不是央企就是上市公司,而且还保证了质优价廉。”她说。

优质的农药化肥投入让彭水平种出的稻谷更优质。通过惠农服务站,她与中储粮湘潭直属库达成协议,一年销给该粮库8000多吨稻谷。由于是单一品种,她的粮在直属

让农民服务农民,让农民带农民致富

惠农服务站的目标不只是让农民买农资花钱少、卖农产品价钱高,更大愿景是培育更多新型经营主体让农民服务农民,让农民带农民致富。

美好的前景需要有现实的路径。惠农服务站已制订了为期三年的发展规划,2015年成立100家,2016年增加到1000家,2017年达到3000家的规模,实现服务30万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

为此,惠农服务站将整合涉农企业、专家学者、涉农媒体等社会各方资源,不定期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解读国家惠农政策;扩大交流培训力度,“帮农问”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最新的农业信息,并与广大农户进行交流,开设大地讲堂邀请三农领域专家做深度讲座、民间高手亲传技艺。

今年,惠农服务站举办首届中国农艺竞技会,大赛将以多种方式为工作站展示先进的现代农艺、先进种植模式,实现科技惠农。

为农产品流通搭建高效的营销渠道也将是惠农服务站重点工作之一。通过线上展示和线下寻找销售渠道,为惠农服务站农产品树立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谈及惠农服务站未来的发展,站长们也都各抒己见、出谋献策,让记者禁不住感叹高手在民间。“这么多年我们买化肥农药都是赊销,秋天粮食卖了钱之后再结账。惠农服务站直接与厂家对接,赊销估计是很难了,可以往服务站里引入金融公司,为农民提供低利率贷款。”山东汶上县郭仓镇雷沃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郭波波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