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 履行新职责使命 开创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新局面
7月6日,昆明市召开2019年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国“两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市“两会”精神,围绕全国、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新的职能定位,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会议总结2018年工作,并对2019年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
会议提出,今年是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组建后的开局之年,时间紧迫,意义重大。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新要求、新目标、新使命,统筹谋划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进自然资源改革和发展,提升自然资源保障能力,开创新时代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新局面。
围绕工作要求,今年将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即全力做好发展保障,促进自然资源规划健康发展;全力做好资源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全力夯实基础工作,维护自然资源规划管理秩序;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谋求自然资源规划工作新发展;切实加强自然资源规划领域民生保障工作;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以高质量发展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
会议明确要求,今年将继续强化重点项目用地保障,落实“多规合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动项目落地,做好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十三五”高速公路用地报批;保障各地商品住宅和商服等经营性用地、重点保障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事业及脱贫攻坚用地;千方百计消除闲置土地、盘活存量用地;将业务流程、办理环节进一步进行压缩、精简和优化,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新模式,推动实体大厅向网上大厅延伸,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最终实现“最多跑一次”。
会议强调,当前,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市县两级的机构改革刚刚启动,要正确处理机构改革、职能调整与工作衔接的关系,做好机构的调整、人员的调配、力量的整合。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心,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标准、最有效的措施,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用担当作为推动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创新发展,以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持续提升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在全市工作大局中的基础性作用。
各县(市)区自然资源局、局属各分局参加了会议,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
2018迎难而上 主动作为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的统一领导下,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部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全市稳增长保发展为目标,以强化资源保障和保护为抓手,迎难而上、主动作为、顽强拼搏,全力做好全市重大产业项目、重点项目落地服务工作,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助推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健康发展。
保护资源 严格落实节约集约利用制度
积极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试点。昆明市作为全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双试点城市,高位统筹,积极拟定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落实“两规同编”“两规合编”要求,合编昆明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成果于2018年10月通过全国专家论证会,12月向自然资源部作了专项汇报,得到了充分肯定。
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深入贯彻落实中央4号文精神,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制定出台了《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了重庆至昆明高铁、昆倘高速、嵩明至昆明高速等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补划工作,同时,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安排中央补助资金3614万元,完成建设用地项目占补平衡挂钩89个,落实1.5379万亩耕地占补平衡。
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 为全面查清全市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情况,加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按照省厅要求,我市深入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攻坚行动。
2018年10-12月,全市共核销和供应土地73279.2亩,共消化农转征用地指标66679.70亩(其中采取核销方式处置批而未供土地45033.6亩),超额完成省厅下达48261.16亩(20%)的目标任务。
促进矿产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严格实施矿产资源规划,按照矿产资源规划对各类保护区进行查询,出具规划审查意见表63个;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全年完成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1248.45公顷,完成目标任务(800公顷)的156%。
为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格贯彻执行矿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矿业权审批监管制度机制,完成了矿业权联勘联审及各类保护区审查29个,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估34个。
保障发展 全面加强土地要素保障能力
切实抓好用地保障服务土地供应。2018年,全市共完成建设用地预(初)审项目22宗2.57万亩,批复临时用地5宗1713亩;批复先行用地2宗815亩。重点保障了“五网”、“四个一百”、“十三五”高速公路和服务区及易地扶贫搬迁、乌东德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宝能项目一期、康美健康城、草海片区五号地块等重点项目用地。
全市(含滇中新区)供应土地4.52万亩,完成出让收入总计864亿元。办理转让业务共23宗947.63亩。
落实国土资源稳增长配套政策。不断规范土地供应,完善土地储备制度,落实产业用地政策和工业用地降成本各项政策,2018年停止征收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20845.5197万元。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科学调控房地产用地,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
维护权益 切实抓好各项惠民利民措施
实现“3550”改革目标。为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要求,我市于2018年7月1日起,进一步压缩工作时限,将二手房交易等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查封、注销等登记即时办结,顺利完成了市政府“3550”改革目标。同时,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对市登记中心、西山、官渡、呈贡各登记处先行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五华、盘龙登记处设立“一窗式”服务窗口,2018年12月主城区全面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狠抓地质灾害防治。通过巡查排查,排查出我市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880个,涉及110个乡镇,威胁3.78万户17.7万人,潜在经济损失59.54亿元,针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发放“两卡一书”3.8万份、落实监测人员3444人。全年开展地灾演练34次,演练人数共计4520人,开展培训167次,参与培训人数共计11953人。2018年,发生地质灾害7起(其中中型1起、小型6起),没有人员伤亡或失踪。
开展增减挂钩助力脱贫攻坚。全力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认真落实增减挂钩实施方案编制、安置点用地保障、土地复垦以及节余指标使用等工作,确保项目按时通过验收。
突出重点 按时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二级市场试点成效显著。2018年9月4日,自然资源部对土地二级市场试点工作进行了验收,我市的试点工作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的肯定,以位居第一梯队的优异成绩通过了部级验收。截至8月份试点工作结束,2018年1-8月完成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31宗1038.66亩,涉及金额28.45亿元;抵押157宗4.1万亩,涉及金额2305.69亿元。
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坚定不移推进滇池流域矿山关停及治理修复,2018年度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保护区范围内关停矿山共完成治理修复3329.12亩,占采损总面积的33.2%,任务完成率108.4%;积极引导和督促涉及轿子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矿山企业依法有序退出;完成了中国前寒武系省级地质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上报工作。
全面清理整治“大棚房”。昆明市“大棚房”问题共640个,涉及整改面积5866.65亩。截至2019年3月20日前对应拆除的地上建(构)全部拆除到位;3月29日前对占用地耕地(或永久基本农田)的地块复垦复耕全部到位,提前完成了整治整改工作任务。
2019
全面履行职责 推进自然资源改革和发展
今年是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组建后的开局之年,时间紧迫,意义重大。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新要求、新目标、新使命,统筹谋划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进自然资源改革和发展,提升自然资源保障能力,开创新时代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新局面。
全力做好发展保障 促进自然资源规划健康发展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落实“多规合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合各类空间管控手段,建立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为支撑,统一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按照权威、科学、可执行的原则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优化完善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合理配置“生产、生活、生态”三大要素,形成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高水平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按照“高、精、美、特”的要求,强化城市定位,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城市建设提质工程。积极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坚实基础。
健全要素保障体系。坚持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资源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优化资源供给结构作为战略重点,统筹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加大流量,推动资源要素保障提质增效。
一是推动项目落地。在下一步工作中要树立规划意识,做好规划布局与项目选址的协调统一,强化占补平衡工作,做好补充耕地指标储备,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提高审批效率,重点解决好规划规模与计划指标不足、耕地占补平衡、报批程序复杂等问题。积极做好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十三五”高速公路用地报批。
二是积极转变资源要素保障方式。精细化管理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保障各地商品住宅和商服等经营性用地使用存量用地和增减挂钩,新增计划指标重点保障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事业及脱贫攻坚用地。计划指标向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高、批而未用土地量少的地区倾斜。组织开展重点区域、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专项行动,强化措施破解保障难题。
三是严格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近年来,国家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督查问责力度空前,均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整改作为重点。要求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再细化,用经济思维和经济手段来管理土地,千方百计消除闲置土地、盘活存量用地。
同时,加快已批土地征收供应,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对线性工程、基础设施项目已用土地的加快完善供地手续;全面查清全市已批准,但未实施征收和供地、原地类未改变的用地。按要求实施原用地批文失效或撤回,核减已批土地总数,切实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四是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广应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引导矿山企业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实现矿产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
完善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推进不动产交易登记便民利用改革,提高“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登记效能。积极推进全市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加快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维护自然资源权利人合法权益,促进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完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做好基础测绘工作。强化卫星定位服务系统运行维护,做好机构重组后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的资源整合及2004昆明坐标系与87坐标系两套系统整合工作。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监督管理,积极推进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信用评价。
突出科技创新对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结合市政府建设“数字昆明”的部署,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大数据库,构建全市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自然资源电子政务平台,整合国土三调、地质环境及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监管等数据。推动实现业务联动、信息协同、精准治理。优化整合市级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和科研机构人才力量,强化卫星遥感监测等高新技术在土地矿产管理、地灾防治、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提高自然资源科技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科技支撑。
全力做好资源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工作力度。在全面履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的同时,努力探索创新耕地保护制度,做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根据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将永久基本农田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要素,摆在突出位置,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保护利用好永久基本农田。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对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管,坚决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及复垦工作,助推乌蒙山片区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整治及复垦区域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坚决推进滇池流域矿山关停和治理修复工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以实际行动践行“敢于碰硬,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重要精神,综合施策、疏堵结合、一矿一策、有序关停,并科学研究生态修复工作,逐步恢复滇池流域山青水绿的良好生态风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矿山治理修复,坚决打赢滇池流域采矿采砂采石整治关停和“五采区”治理修复这场攻坚战。
进一步规范矿业权管理。认真做好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协调衔接,加快推进各类保护区内探矿权采矿权分类退出,切实做好审批权限承接工作,加强对县(市)区审批的监管力度,全面提升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监督管理水平,加强部门联动,切实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效能。
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强化统筹、综合设计,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科学配置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国土环境为目标,将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探索建立以国土综合整治为平台的部门协调合作机制,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国土综合整治模式。选择问题突出、分布集中连片、整治投入产出效果明显的地区,推进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加快形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用地格局。加快修复国土功能,提高国土开发利用质量和效益,推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和质量提升,强化空间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全面加强民生保障 切实维护群众资源权益
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依法依规、便民利民”的原则,将业务流程、办理环节进一步进行压缩、精简和优化,做好行政职权事项精简工作,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深入推进自然资源审批流程再造,重点落实好用地预审、选址意见书和土地划拨决定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多审合一”“多证合一”,进一步完善审批服务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审批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切实提升审批服务效率。不断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新模式,推动实体大厅向网上大厅延伸,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最终实现“最多跑一次”,进一步提高不动产登记服务效率和水平。
全力助推打好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创新自然资源支持政策,大力推进生态扶贫,持续加强对挂钩点的支持力度,强化资源和资金保障,用好用活政策,全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推进污染防治工作,扎实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保护问题整改。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构建防治工作责任制,真正做到层层抓落实,完善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积极组织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与搬迁避让,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机制,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全力夯实基础工作 维护自然资源规划管理秩序
把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摆到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着力补短板、防风险、增动力,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做到自然资源保护更加严格、监管更加科学、权益维护更加有力。
履行好全市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确权登记、所有者权益和开发利用四个关键环节,调查监测是基础,确权登记是保障,开发利用是核心。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对三调工作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筹协调,按照扎实、真实、守时的要求,全面查清自然资源现状,客观正视和深入研究国土利用现状及当前管理间的矛盾和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组织开展好这项工作。
在完成好“三调”工作的基础上,下一步要按照国家统一安排,围绕夯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整合分散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职能,健全完善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推动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确权登记制度,加快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实现形式,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市场体系建设。
强化法治建设。积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充分发挥基层乡所法治建设第一阵地作用,持续推进服务型执法和执法责任制建设,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落实综治和平安建设责任,深入推进开展自然资源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加强源头治理。着力加强督察执法工作,坚持主动作为,主动出击,积极开展好“严格执法年”,从严抓好卫片执法检查,重点查处涉及破坏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环境,严重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等重大案件,增强执法监管震慑力,提高监管有效性。坚决完成好“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工作,构建规范现代农业项目用地管理长效机制,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农地姓农、农棚农用。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谋求自然资源规划新发展
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做好自然资源和规划各项工作,必须以坚强有力的高质量党建作为保证,为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把管党治党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责任,始终牢记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政治里面有业务,业务里面有政治。要严肃党内生活,严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把基层党建作为党的建设重点,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教育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尤其是新时代面临着新挑战,肩负着新的使命,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干部职工更要主动学习、主动适应、主动提升,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增强干事本领,既要有谋事的大智慧,还要有成事的真功夫,努力开创全市自然资源与规划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持之以恒加强队伍建设。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和正确用人导向,科学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打造一支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诚信廉洁、团结战斗的干部队伍,打破“论资排辈”常规,杜绝“唯票论”,按照事业需要选人,以岗位职责选人,以工作成绩选人。着眼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大力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加强干部多岗位实践锻炼,鼓励干部职工到一线岗位、艰苦岗位成长成才。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为担当的干部担当,对负责的干部负责,让干事的干部有想头,使成事的干部有奔头,营造人人尽责、个个实干,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由“要我干”到“我想干”“我敢干”的转变。
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承担的职能更多,队伍扩大,人员增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着力抓好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组织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纪检部门的监督责任,对党组织领导作用弱化、管党治党责任缺失和有问题不处置、不亮剑甚至姑息纵容、遮丑护短的,严肃追究问责。持续用力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坚决惩治资源开发、工程建设、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坚决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推进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
全系统要牢牢把握历史性发展机遇,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在大局中的定位,明确自然资源工作新方位,切实履行好建设生态文明、保障高质量发展和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重大职责使命。
全力做好机构改革工作。当前,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市县两级的机构改革刚刚启动,要正确处理机构改革、职能调整与工作衔接的关系,做好机构的调整、人员的调配、力量的整合。按照省厅的要求,要保安全、守底线,严监管、促发展,切实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
按照“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和先转隶、再“三定”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职能整合。进一步树立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老业务要做、新业务也要做,熟悉的业务要做、不熟悉的业务也要做,权力性的业务要做、非权力性的业务也要做,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心,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标准、最有效的措施,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用担当作为推动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推进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方向。对快速发展的昆明新一线城市,资源保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必须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资源要素保障能力,以高质量发展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持续提升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在全市工作大局中的基础性作用。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总体态势,要切实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全面体现贯穿于自然资源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以创新增强发展新动力,以协调构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以绿色开辟资源可持续利用新途径,以开放拓展发展新空间,以共享实现惠民服务新成效,努力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提供要素保障。
持续深化自然资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要素保障质量和效益。巩固要素保障有力的好态势,精准施策,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增强保障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政策研究,创新制度供给,强化自然资源政策与人口、产业、投资、金融、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汇聚保发展的政策合力。提升资源要素供给质量,不断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推动形成与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的资源供给机制。
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增强政治敏锐性,紧盯土地储备、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生产、执法监管、基层信访矛盾纠纷等重点领域,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坚决守住自然资源领域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突出抓好自然资源支持政策落实,着力在脱贫攻坚用地保障、项目和资金支持、生态扶贫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树牢保护自然生态意识,全力做好防治污染相关工作,全面履行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部门职责,着力推进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不断改善整体生态水平。(昆明日报 记者罗顺英 通讯员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