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作家半夏作品《忘川之花》首发暨赠书式在昆举行

02.09.2015  13:37
  读者排队等候半夏签名嘉宾

读者、嘉宾与半夏合影

半夏向昆明地区12个县区公共图书馆以及昆明市图书馆部分分馆赠书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王诗贻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我知道我无力驾驭一个战争题材,但我可以写非常年代的日常人生。”9月1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本土作家半夏关于远征军缅北滇西抗战背景下的爱情悲歌、向死而生的长别离长篇小说《忘川之花》新书发布会暨赠书仪式在昆明市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

    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副局长徐艳波、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尧、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昆明市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张庆国、中国著名探险家、文化名人金飞豹、昆明信息港彩龙社区总编张玮、作家徐兴正等近百名嘉宾、读者参加了首发仪式。活动仪式上,作家半夏向昆明地区12个县区公共图书馆以及昆明市图书馆部分分馆赠书。

    “远征军抗战背景下的爱情悲歌,向死而生的长别离。”这《忘川之花》的封面上,这句话对这书作了概括。《忘川之花》,写的是远征军缅北滇西抗战背景下、非常时空里的日常生活,以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爱情揪扯为故事内核,展现了战乱年代人生所能遇见的各种细部,酸甜苦辣咸涩。虽然没有正面写战争,但与这些能够看到的历史图片一样 。

    首发式上,作者半夏跟现场读者分享了写作这部小说的心路历程,怀着对“”的追求,写作期间她去了保山、腾冲、德宏游历感知。而金飞豹的《等你,在1945》彩色老照片,则给了半夏很多创作的灵感跟素材。那些老照片充斥着当时云南百姓的日常生活和风土民情。有营养不良而挺着“罗锅肚”的少年,也有和美国大兵谈笑的老人,有牛车、马车,也有黄包车和大卡车……照片是直接的真实记录,这些旧时的场景,成了半夏小说里的真实细节,繁衍出了长篇小说中多元的描写和演绎。

    活动中,主持人老虎用滇西腔调朗诵了《忘川之花》的片段,生动活泼,让现场观众感受了这个小说的皮肉骨胳间蕴含的丰厚的奇风异俗,读者反响热烈。

    “一段逝水,一副咒词,一副用稀释的鲜血点燃而就的山野春花图——揉揉就碎,碾碾成灰,不留痕迹!一个名族面对重大牺牲时,也许只能以其广大、坚韧乃至琐屑、卑污来承受灾难。然而,收蓄痛苦的大地肌肤将报以未来时岁轮替的鲜花。这就是《忘川之花》予人的影像。”黄尧评论说。

    “《忘川之花》的叙述让故事呈现撕裂状态,使记忆出现破碎感,刚性的故事外壳得以软化并有所隐退,故事中人的情感及命运波折,因此得到突出。”著名作家《滇池》杂志主编张庆国说。

    首发结束后,活动嘉宾、读者们纷纷到发布会背景墙上签名,并排队请半夏签名、合影留念。

     作者简介:

    半夏,原名杨鸿雁,云南人。1988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供职媒体,高级编辑。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研班学员。致力于长篇小说及自然人文随笔创作,长篇小说《心上虫草》《活色余欢》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发行。写文革的长篇小说《铅灰暗红》刊发于2009年第3期《芳草》。城市题材小说《潦草的痛》发于《小说月报•原创版》,百花文艺出版社发单行本。《忘川之花》发于《十月》2013年长篇小说5期,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发行。曾在《凤凰周刊》《中国妇女报》等报刊写专栏。怀着对人世间的悲悯和爱写作,她认为写作要回到人的处境。曾获得首届老舍散文奖优秀作品奖、边疆文学奖、昆明市文艺茶花奖银奖、昆明文学年会奖、云南省四个一批文艺新人奖、云南省德艺双馨青年作家奖等。

    《忘川之花》,是继《心上虫草》《活色余欢》《铅灰暗红》《潦草的痛》推出之后,半夏依托真实故事为背景而创作的第五部长篇小说。

点击进入专题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