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主动作为红河州发展壮大粮食产业经济

17.08.2016  00:06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全国粮食局长年中座谈会和省粮食局党组(扩大)会精神,进一步总结近年来有关州市粮食部门做好粮食流通工作,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经验和做法,7月中下旬,由省粮食局领导带队,组成3个调研组分别深入昭通、玉溪、红河等州市粮食部门,采取实地走访、现场调研、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省局调研组形成了典型经验材料,红河州粮食部门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

 

近年来,在红河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粮食局的指导下,全州粮食系统认真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进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主动适应粮食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确保区域粮食安全、保供稳价、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为中心,认真落实省政府加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意见,把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提升粮食经济效能作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构建粮食工业新型化、粮食经营产业化、粮食产业园区化经营体系为目标,全面推进红河粮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确定发展目标,聚焦产业发展。红河州粮食部门主动融入州委、州政府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红河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红河谷开发和精准扶贫的重大决策部署,把粮食产业发展贯穿整个粮食流通工作全过程,以发展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强化目标指向,科学确立符合红河粮食产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围绕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的总目标,按照 “粮食工业新型化、粮食经营产业化、粮食产业园区化”的模式,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双百万亩”基地(红河北部100万亩优质粮食产业基地和红河南部100万亩红米产业基地)和“双百亿元”(粮食经济200亿元)的目标。为发展粮食产业明确了方向、找准定位。目前,全州优质粮食产业基地订单面积已达138万亩,实现粮油经济总产值93亿元。

(二)规划园区建设,引领产业发展。依托红河州粮食资源、区位优势、工业基础等条件,抓住国家实施“粮安工程”重大机遇,大力实施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引领粮食产业发展。围绕 “个开蒙弥建”核心经济圈,整合红河粮食发展资源,着力构建滇南中心城市粮油食品功能集散区,打造集仓储、加工、中转、物流、贸易、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城市粮食功能示范区,规划了红河粮食产业园区、蒙自滇南粮油农贸大市场、河口火车北站粮食物流节点等粮食物流园区。启动了红河粮食产业园一期项目,总投资3亿元,规划用地96亩,新建标准化楼房仓4栋,总仓容21万吨、大米加工能力10万吨、物流中转100万吨。截止2016年6月底,已完成1、2、3栋三层主体仓房,计划9月投入使用。产业园区规划“6个10万吨”粮油加工项目(年加工10万吨特色优质大米系列产品项目;年加工10万吨高端食用植物油和香料系列产品项目;年加工10万吨高端婴幼儿红米粉系列产品项目;年加工10万吨五谷杂粮系列产品项目;年加工10万吨粮油食品系列产品项目;年加工10万吨酒制品系列产品项目),将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招商引资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完成。蒙自滇南粮油农贸大市场、河口火车北站粮食物流节点项目,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将通过“退城进郊”方式建设,目前已完成规划等前期工作。这些粮食仓储、加工、物流项目的建成,对引领当地产业升级、加快粮食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培育龙头企业,支撑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整合州、市资源,组建成立红粮集团和大红屯粮油购销公司。几年来,红粮集团已发展为拥有四个子公司和一个分公司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成为全州最大的粮油龙头企业。大红屯粮油购销公司集仓储、贸易、加工、中转、物流、军供为一体,形成全产业链的粮油龙头企业。近年来,两家公司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充分发挥了主渠道作用,集团和龙头企业优势得到显现。截止2015年底,全州有18户龙头企业,其中:国有粮食企业9户。完成订单生产110万亩。目前,已形成红粮集团为龙头、州市区域性粮食龙头企业为骨干,县级粮食企业为基础的全州产业发展总体构架,对全州的粮食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支撑作用。

(四)打造粮油知名品牌,助力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绿色精深加工,实施粮油品牌战略,不断助力粮食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积极争取协调项目和信贷资金,支持粮食加工企业技改,先后完成了红粮集团、个旧大红屯、开远卧龙米业、元阳购销公司技改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粮油“精、特、优”工程,重点开发“红米”系列产品。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培植发展技术含量高、生产规模大、发展前景广、市场信誉好的粮食产品。近年来,精心打造“梯田谷雨”“梯田魂”、“梯田红”、“大红屯”、“卧龙谷”、“元阳红”等知名粮食品牌,“哈尼梯田红米” 荣登“2013年度中国十大魅力农产品”光荣榜,“卧龙谷香软米”、“梯田红米”双双被授予“云南六大名米”荣誉称号,元阳县被誉为首家“中国红米之乡”。同时,通过建立直营店、参加省内外产品推介会、展销会、媒体、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拓宽了销售渠道,扩大了品牌辐射范围,提高了品牌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十二五”期间,红河粮油知名品牌产值大幅提高。作为红河优质农产品“九红”之一的“红米”品牌系列产品逐步进入大中城市,远销北京、上海、深圳、河南、贵州、昆明,深受消费者欢迎。

(五)搞活企业经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只有企业经营机制变活了,效益提高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才牢靠。近年来,红河粮食部门坚决以提高粮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不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转变企业“买原粮、卖原粮”经营方式,创新经营模式,通过建基地抓订单、深加工创品牌、拓市场抓经营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企业提质增效,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建立粮源基地,抓好订单收购,为企业经营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利用“双百万亩”特色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的契机,采取“公司+基地+中介”、“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协会”等方式发展订单粮食,不断完善产购利益联合机制,粮食企业在互利平等的基础上,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产购合同,协商合理收购价格,形成稳定的产购关系。在开展订单收购中,主动服务农户,采取包订单、良种供应、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粮食收购、种子回收和与绩效挂钩的“六包一挂”措施,保证粮食品质和粮农收入,实现农企利益“共赢”。如红河卧龙米业有限公司建立1000亩特色优质稻核心示范基地,确定5元/公斤的最低收购价,在农户种植水稻质量达标的情况下,保证每亩每年受益不低于3000元。在收购期间,按照农户实际交售量,再给予500—600元/吨的质量奖励,极大调动了农户生产积极性,推动完成25000亩无公害优质稻种植产地认证,带动当地3000多户农户集中连片种植18000亩优质稻。又如个旧大红屯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在红河县、元阳县、金平县、绿春县建立7万亩红米核心生产基地,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德宏州建立3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在订单收购中,培育粮食经纪人370多人,经纪人由粮源基地村民小组长组成,企业按照大米用途签订订单,种子由企业提供或指定,粮食经纪人负责监督种植和收购,每收购1公斤粮食给经纪人0.01—0.02元/公斤的工作经费,提高了经纪人的积极性。红粮集团分别与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建立合作,签订粮食订单收购合同,产出粮食到收购时间按照市场价格按质、按量收购绿色、无公害和有机高端产品,即保障了粮源又保证了粮食质量,为企业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抓好市场营销,提高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面对多元市场主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认真分析企业经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抓好市场营销,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粮油进军营、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基本做到了全覆盖。第一,充分发挥粮源、加工、质量保障、诚信等方面优势,不断扩大学生粮和企业、政府机关食堂供应范围,目前,国有粮食企业供应的学生粮和政府机关食堂用粮覆盖率达到70%以上,同时把学生供应粮不断向州外延伸。如个旧大红屯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已将学生粮供应到文山部分县,目前占文山州学生粮供应市场的35%。同时,利用军粮供应配送中心优势将米、面、油等产品供应到辖区外的州、市、县部队中。第二,建立扩大销售网络。红粮集团在个旧、蒙自、开远开设了直营店;元阳购销公司把自己生产的红米,送到各大超市、农产品商店;个旧大红屯粮油购销有限公司按照1个销售店面辐射5万人的计划,在个旧、开远、蒙自城区开设粮油门市12家,预计未来增加到35家。在粮油销售中,采取灵活多样的粮油配送方式,利用居民小区车库以及农村杂货店,发展粮油配送业务,把企业的产品直接送到城乡居民家中,既扩大了销售,又提升企业形象。第三,用健康、营养、绿色、文化来引导消费,不断扩大销售。如红河卧龙米业有限公司通过打造粮食文化产业园,吸引广大消费者了解参观粮食从生产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过程,引导粮食消费健康、营养、绿色观念,取得较好的效果,公司产品销售供不应求。近年来,红河州粮食部门在创新经营方式,提高市场占有率,发挥主渠道作用成效显著。市场占有率从改革改制初期不到30%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企业经济效益连续9年实现盈利,为当地粮食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经验

当前,红河州粮食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迈上新台阶,发展势头良好,走在全省前列,在今后3-5年中,将实现粮食产业跨越式发展,其成功经验主要是:

(一)党委政府关心支持是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保证。粮食产业发展,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红河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产业发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精神,先后出台红河州人民政府加快发展现代粮食产业的实施意见和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办法,把加快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为全州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提供政策、资金和制度保障。同时,州委、州政府把发展粮食产业作为实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红河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红河谷开发和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双百万亩”产业基地、“双百亿元”产业集群总体规划建设上给予了土地、资金、政策支持,为全州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粮食队伍稳定班子团结稳定是发展粮食产业的基础。粮食产业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粮食队伍和坚强的领导班子。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中,州县粮食管理部门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通过努力,不断巩固提升职责职能,州级和县(区、市)粮食部门争取到了班子稳定、编制不减的有利局面,红河州粮食局仍为正处级部门,党组、行政班子、科室、直属企事业单位归属和编制等维持原状。下辖13个县(区、市)均设有粮食局,除个旧市和石屏县人财物并入发改部门外(加挂粮食局牌子,职责职能不变),其余11个县(区、市)人财物均独立。粮食机构和队伍的稳定,领导班子团结干事,工作经费的保障,客观上为粮食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奠定了基础。

(三)围绕大局理清工作思路是发展粮食产业的前提。粮食流通产业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把粮食产业经济放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来通盘谋划,要有清晰的思路和目标任务。红河粮食部门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实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决策部署,抓住国家实施“粮安工程”,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重大机遇,结合粮食行业实际,从不断加快发展粮食精深加工转化,扶持壮大骨干粮食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动粮食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提出“构建粮食工业新型化、粮食经营产业化、粮食产业园区化经营体系”,实现 “双百万亩”产业基地建设,“双百亿元”产业集群总体目标,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清晰的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找准了定位和努力方向。既符合当地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又符合粮食行业发展需要。

(四)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发展粮食产业的动力。发展粮食流通产业,要不断适应粮食流通工作新形势,不断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提供动力。近年来,红河州粮食部门认真总结行业发展改革发展经验,深入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大粮食、大市场、大物流、大仓储、大加工的理念来引领红河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用现代工业发展理念链接粮食流通全产业链,通过深化国企改革、整合资源、规划园区、打造品牌、建基地等一系列措施,促进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有机衔接,努力实现粮食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在深化改革中,按照“优化配置、集约经营、规模发展、降低成本”的思路,推进粮油企业资源整合。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转移,组建粮食集团和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产业化集群。在发展粮食经济工作中,积极适应需求侧结构变化,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针对市场需求,引导农户生产适销对路、效益好的品种,以“公司+农户+基地”主动与种粮农户对接,积极建设优质“红米”基地,实现产业链增值,带动农民增收。在园区建设中,抓住国家实施“粮安工程”建设机遇,规划建设“一区多园”的红河粮食园区体系。即:以红河粮食产业园区为核心,配套一县一市产业园作为节点,整合红河粮食经济发展资源,构建滇南中心城市粮油食品集散功能区、粮食收购功能区、粮油食品加工区、粮食物流功能区等产业体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区域性粮食经济示范区,为统筹推进红河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五)能征善战积极作为是发展粮食产业的关键。发展粮食流通产业,离不开能征善战、吃苦耐劳的广大粮食行业职工,离不开敢于担当、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在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工作中,领导班子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支持,2015年,争取到红河粮食物流园区中央专项建设资金6000万元,为推进红河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在打好粮食收购“攻坚战”和安全储粮“持久战”工作中,粮食部门职工认真履职,长期奔波田间地头、各销售网点,储粮仓库中,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在“危仓老库”建设中,不等、不靠、不要,企业资金困难时,粮食职工自己筹集资金,支持仓储建设。如个旧大红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职工近年来通过职工筹集资金,建成了400万公斤仓容。近年来,红河粮食行业干部职工,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上下齐心、思想统一,积极作为。在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市场稳定,发展壮大粮食产业经济发挥了重要的关键作用,为全省粮食行业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