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

27.12.2016  18:41

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

——一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本报评论员

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质量都是一个关键词。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质量元素尤其突出。特别是在部署明年关于振兴实体经济任务时,提出“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这一提法,可以说是把质量的重要性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我们知道,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历代领导人都有关于质量的深刻论述,都明确讲过“质量第一”。但这次会议对“质量第一”意识使用“强烈”一词来凸显,这释放出中央更加重视质量工作的明确信号。

国内外实践表明,以质量为切入点,走质量振兴之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尤其是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必须是提高供给质量。只有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真正改善和扩大有效供给,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也只有坚持“质量第一”,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国制造才能真正拥有国际竞争力,我国的国际形象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突出强调质量的重要性,更加重视质量工作,既是经济发展规律和质量逻辑使然,也有严峻现实的逼迫。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消费者出境旅游每年超过1亿人次,海外消费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国人痴迷海淘代购,从马桶盖到电饭煲,从奢侈品到生活日用品,几乎无物不淘、无物不购,造成大量消费力外流。这种现象直指中国制造业的痛点:国内市场本有需求,自家产品却满足不了。其背后,正有一些企业“质量第一”意识不强的原因存在。由于长期忽视了“提升消费品品质”“转型升级”等供给要求,中国制造尴尬地在消费者对优质、智能、个性化商品的需求面前捉襟见肘。

显然,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是基于中国制造业面临诸多难题,中国经济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提出的。那么,谁要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怎么培养这种意识?第一个当然是企业。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企业也是实现质量提升的主体,因此,广大企业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质量,担负起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主体责任,在创新、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下功夫,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将工匠精神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每一道工序,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增强产品和服务竞争力。

质量从来都不仅仅是企业的事,而是全社会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的事。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当然也要从每一个社会成员做起。相关职能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要把质量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日程,要坚持质量提升和质量监管双管齐下,建立健全质量激励机制,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督促和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多出优品、打造精品。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理念,看重质量品牌,突出优质优价,拒绝假冒伪劣,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用脚投票”,形成对生产者的责任倒逼。

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绝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我们要把它内化为深入骨髓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原则,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将其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监管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质量竞争新优势,才能提升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

中国质量报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转载地址: http://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6-12/27/content_3766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