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大井镇“双轮驱动”助群众脱贫

29.04.2015  12:41

 
  阳春三月,掩映在大山深处的会泽县大井镇山花烂漫、草木葳蕤,一派欣欣向荣的画面。

  位于大井镇西南部的马鞍村,清澈的牛栏江穿境而过,属典型的山区贫困村。2013年,马鞍村实施山区连片综合扶贫开发项目,打造以提子、蔬菜为主的生态果蔬庄园,项目总投资1626.34万元,实施了以马鞍农贸市场、坡脚新村改造和蔬菜、葡萄产业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公共服务等工程建设,实现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

  “通过近年来的扶贫开发,现在村里路通了,供电质量提高了,电视电话普及了,还接上了宽带网络,软环境的建设给马鞍村带来了发展契机。”马鞍村委会主任高明绍介绍,马鞍村采取“公司+支部+协会+农户”做法,充分利用当地气候与水利条件,发展蔬菜产业,在江边种植上百亩传统蔬菜,栽葡萄、种樱桃,养蚕桑,搞生态养殖等,千方百计找项目引资金,拓展致富门路。村党支部在项目引进、技术管理及销售等各项服务工作中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精准扶贫,扎实开展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党建扶贫“双轮驱动”,做到扶贫开发在哪里,基层党建工作就跟到哪里。

  高明绍就是基层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的践行者,他在“双带双富”(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引导群众脑袋富和口袋富)中,经验丰富。他在村里带头流转了上百亩土地,种葡萄、栽樱桃,发展庄园经济。下一步,他还准备利用牛栏江边独特的水资源优势,开发旅游项目,让周边的人群到村里休闲度假,坐船看风景,玩水吃野生江鱼,体验水果采摘乐趣。

  高明绍还是大井镇小有名气的“电商扶贫”推广员,也是村里人脱贫致富的贴心“保姆”。近年来,高明绍积极利用自己“高老庄”的QQ网名、微信等网络平台,为马鞍村的农特产品、新兴培育的樱桃、软籽石榴及早秋蔬菜等宣传叫卖,把产品推广出去,成为曲靖、昆明、贵州等省内外的畅销品。去年,当地因为雨水多,很多农户栽种的葡萄滞销,出现了烂果危机,农户心急如焚,高明绍利用自己的网络宣传阵地加大推介,闻讯后广西货商赶来拉走了几十吨,减少了群众损失。

  如今,有700多户的马鞍村群众逐渐富裕起来,沿路不少人家盖起了小别墅,村容村貌大变样,有的人家还买了小汽车,年轻人出去挣钱,老人还能在家门口转流的土地上打打散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成为大井镇脱贫的缩影。

  地处偏远的大井镇,紧紧围绕“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目标和“扶贫开发抓硬件、党建工作抓软件”的要求,着力在强化党建带扶贫、创新机制促发展、优化环境强服务上下功夫,从体系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资源优化、服务建设、增收致富、服务群众7个方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实施精准扶贫,重点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素质提高、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基层党建7大工程,实现了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共同推进。两年来,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变。

  “牛栏江中养鱼,江边万亩蔬菜,山脚种玫瑰,山腰栽种林果,山顶栽桑养蚕,这是我们大井镇扶贫开发的思路,结合土地珍贵、气候温润等地域特点,打造‘立体庄园,绿色大井’主题,扎实推进全镇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成效凸显。”会泽县大井镇党委书记刘科兵说。

  记者 张明磊(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