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冷水鱼产业“游”出致富新路子

10.11.2016  22:11

 
  本报讯(特约记者刘光信)近年来,在冷水鱼产业上,会泽重点发展鲟鱼、虹鳟鱼“两条鱼”,打造“省级优质冷水鱼出口基地县。突出土著鱼驯养繁育新亮点,加大“金沙江水系会泽县土著鱼研发中心”的建设力度,打造成部省级土著鱼推广示范基地。

  会泽县引进的云南阿穆尔鲟鱼集团,经过5年时间的发展,已在上村乡建成鲟鱼繁育、成鱼养殖、鱼子酱及鱼肉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鲟鱼产业基地,成了中国最大的鲟鱼产业基地。今年3月,鱼子酱加工项目正式投产。

  目前,该公司已投资2亿元,在上村村、瓦厂村流转土地445亩,新建鲟鱼种苗繁育基地50亩,年可培育各种鱼苗1500万尾,建成鲟鱼成鱼养殖区129亩,鱼池151座,存鱼量超过20余万尾,可加工生产的成鱼达200余吨,总产值超3亿元。

  今年,公司预计出口鱼子酱5吨左右,主要远销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鱼肉分类后主要销往内地,其中鱼筋市场价在800元每公斤。整条鱼均价在2000元每公斤。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加工出口鱼子酱50吨、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5亿元以上、完成县级税收5000万元以上。

  “冷水资源丰富、无工业污染,水质、水温非常适合鲟鳇鱼生长,会泽各河流的水质、周边环境、气候条件之良好,会泽冷水资源地球上独有!”在上村乡鲟鱼养殖基地,云南阿穆尔集团总经理石振宇说的话,说出了会泽独特的冷水资源优势。

  成年鲟鱼可达200斤,2米多长。这么大的鱼,可是从来没见过。了解到这个产业的带动作用,可以说直让人赞叹。上村鲟鱼在游出国门的同时,还游出了当地百姓产业致富创富的新路子。基地不仅为60余人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让他们从“土著农民”直接变身“产业工人”,还带动400余户1200余人直接脱贫。

  待补镇鹧鸡村、迤车镇迤北村、以礼河毛家村等地养殖的虹鳟鱼,也成了会泽特色产业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虹鳟鱼单体不大,但会泽的规模、产量在全省最大,品质更是最好。目前,会泽已建成年产百吨以上的集约化虹鳟流水养殖基地6个,养殖大户10余家,产量达1500吨,以礼河、待补河、罩子河、小米河等清澈的河流里更游着占全省60%以上的虹鳟鱼。

  会泽境内江河众多,有着极为珍贵的土著鱼类。从2014年开始。相关部门都要在牛栏江等河流放流近20个种类、100公斤左右的土著鱼苗,每年都有几万尾的土著鱼苗流放在河流里,保护和恢复了牛栏江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修复牛栏江渔业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