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口从70%降至9% 会泽五星乡8年重生路

01.03.2015  11:15

五星乡位于会泽县北部,曾因贫困闻名:“山高水冷石头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包谷+洋芋”。

2007年,五星乡在全省率先开展“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8年过去,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132元增长到6112元。

五星人如何走出贫困?“会泽经验、曲靖模式”能否给云南其他贫困地区一些启示?

2月26日、27日,作为“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走基层·看云南乡村新貌”系列主题采访和“编辑部走进乡村看新貌”活动的第二站,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报道组20多位记者走进五星乡。

五星风”,故事背后的无奈

来到五星乡,第一印象是风大。

走在路上,记者也被风吹得踉踉跄跄。

水冷风特大,瓦片吹到地底下。”这是当地人对“五星风”的形容。

大风在这里生出很多故事:风一吹,只见“石头”骨碌碌滚下山,仔细看,原来滚下的“石头”是洋芋。还有,当地种山葵的大棚原来都是木结构,大风一来,棚子都飞上了天。

会泽县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是云南省人口第三大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距县城22公里的五星乡,属会泽县贫困乡镇之一,有10个行政村141个村民小组,年均12.5度的气温,人均1.06亩耕地。2007年,全乡共有8258户,有贫困人口20232人,占总人口70%,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县人均水平低40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318元。

新突破,整村推进变整乡推进

扶贫,一直是当地的重头工作。“以前主要是‘撒胡椒面’式扶贫,一个村给一点。”五星乡党委书记杨贵森说,由于各村各干各的,容易出现“断头路”、“无源水”。

要真正实现脱贫致富,亟需创新与突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五星探索一条扶贫开发的新路子,改整村推进为整乡推进。2007年,五星整乡推进扶贫工作正式启动实施。

杨贵森的感受是:整乡推进一次规划,不留死角。“为我们整个乡能实现田成方、水相通、路相连、树成行提供了支持。

从2007年至去年底,五星乡通过整合资源,先后投入资金2.7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现在五星乡油路、弹石路全部通村入寨,彻底改变了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状况。

种山葵,每亩收入超5万元

脱贫还需强产业,适合五星乡的项目在哪里?

杨贵森和五星乡的干部,带上村里的农业大户,到呈贡、玉溪、楚雄、昭通等地看别人怎么做。

五星乡石龙村六组的黄文富在昆明第一次接触到了山葵。

如今已是五星乡山葵种植基地总经理的他,说起山葵来头头是道。

去年,黄文富在五星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争取到了4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加上自筹资金,建起了211个钢架大棚,山葵产业成规模发展。原来种包谷、洋芋时,每亩收入不到500元,现在种山葵,深加工后每亩收入超5万元。26日,当记者来到黄文富的山葵种植基地时,工人们正在移栽山葵苗,石龙村村民洪玉兰也在其中。以前,她只能在家闲着看看孩子,如今她一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在家门口打工还能照顾家,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抓产业,从一粒种子开始

在位于五星乡石龙村的一块试验田里,有来自山东的胡萝卜,还有板蓝根、姜黄等。“我们把适宜五星乡种植的作物在这里先做试验种植,也让村民能看到,觉得不错,然后再推广。”杨贵森说,在他看来,五星乡的产业,就从这一粒粒种子开始抓起。

2010年,五星乡正式摘下“贫困帽子”。

如今,全乡已有龙头企业、种植大户14家,每亩地的产出从500元跃升至1.2万元。

去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12元,信用社存款从2007年的2300余万元增长至如今的1.8亿元。

今年,整乡推进扶贫还将在会泽县继续推广。2008年至今,全县已实施整乡推进项目6个,其中有以旅游开发为主的、有突出立体农业发展的、也有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和生态修复战略的,各乡镇侧重点不尽相同,强调因地制宜、特色突出。

春城晚报记者 蒋琼波 赵梅圭 杨茜 云南日报

点击进入“走基层看会泽新貌”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