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滇池奔来眼底,竞选最美湿地,你投票不?

20.06.2016  19:41

 

五百里滇池,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这是孙髯翁所作大观楼长联里对滇池美景的描写。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样的描绘仅仅出现在书画中。


可喜的是,现在的滇池沿岸,这样的美景正在逐步恢复。这几日,全国10个湿地竞选中国最美湿地,滇池更是独得人们恩宠,截至6月17日下午5点,滇池湿地得票最多。


那么,到底是什么理由让我们为滇池投上珍贵的一票?

 

父辈们说,滇池美回来了

滇池对于我们这一代是母亲湖,是一个周末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而对于父辈们而言,滇池则代表着一种情怀。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摸虾做菜,70年代游泳痛快,80年代水质变坏,90年代风光不再……”回忆起滇池曾经饱受的污染之苦,赵大爷仍心有余悸,“蓝藻爆发得最厉害的时候,湖面像被泼了厚厚的一层绿漆,看得人都绝望了。


还好,滇池现在美回来了,水变清了,周边的湿地也恢复了,”赵大爷说,“我们也回来寻找儿时的美景了。

 

鸟儿们说,天堂和乐园正在回归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上万只红嘴鸥在滇池翻飞漫步,与前来观鸟的游客亲密接触,也让滇池变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乐园。



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滇池鸟类群落和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经历了巨大变化,大量的水塘、沼泽消失,很多水禽失去了理想的栖息地,部分水禽消失。


近年来在滇池周边记录到鸟类140多种。其中,三趾鸥、灰翅鸥、须浮鸥、白翅浮鸥、铁嘴沙鸻等多种鸟类为云南省新记录。今年初,有媒体报道,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还在滇池草海南部水域发现3只野生鸬鹚,消失30多年的野生鸬鹚再现滇池。


我们为滇池复苏,一直在努力

财力上,20年来,政府投入近500亿


今年5月18日上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在昆明召开《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情况反馈会。关于滇池治污,来自昆明市人民政府的材料显示:20年来,滇池治理累计完成投资488.93亿元。


人力上,滇池守护者,常年坚守工作第一线


在滇池湖畔、在入滇河道、在环湖湿地、在污水处理厂……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滇池守护者,他们有的是入滇河道的“美容师”,为了还河道一片清洁,每个塑料袋,每个矿泉水瓶子,他们都要竭尽所能地打捞着;有的是常年与恶臭的污水打交道的污水处理工,为了拦截进入滇池的污染物,他们几年如一日执着地坚守着;有的是滇池湿地的管护者,对于湿地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们都像守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守护着。


措施上,围绕“”字做文章

 

从1988年昆明市颁布《滇池保护条例》开始,昆明就发起了一场不见硝烟的“高原明珠保卫战”,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

2009年,云南省提出“环湖截污和交通、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六大工程。

十二五”期间,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通水,每年可补水5.66亿立方米,这是滇池自然水循环体系中的最大亮点,实现了“与湖争水”向“还水予湖”的历史性转变。滇池水质由重度富营养转为中度富营养,滇池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基本消除劣V类,草海水质基本达到V类,外海水质基本达到IV类。

2015年,环保部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4年度考核结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考核。

2016年,昆明将继续开展草海及周边水环境提升整治,重点抓好污水管网配套建设、滇池湿地建设、入湖河道整治,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

未来五年,昆明将强力推进以滇池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和完善“六大工程”,提升滇池流域污水收集处理、河道整治、湿地净化、水资源优化配置效能。坚持实施城镇污染源控制,继续完善环湖截污和片区截污系统,深入开展入湖支次沟渠综合整治,优化湖滨生态系统功能,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持续开展内源污染治理。

到2020年,力争滇池外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草海水质稳定达到V类,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稳定达到V类以上,湖体富营养化水平明显降低,蓝藻水华程度明显减轻,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滇池边,斗南湿地里,一条条木栈道干净整洁,一湾湾清澈的湖水倒映着人们的笑脸;滇池边,捞鱼河湿地里,中山杉挺拔苍翠,身穿彩衣的鸟儿啼唱着动人的曲子;滇池边,海东湿地里,一片片三叶草铺展开来,一朵朵怒放的格桑花汇成的海洋,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作为“母亲湖”润泽下的一员,看到滇池越来越美,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投上珍贵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