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加速转型升级谋划500亿园区

27.01.2016  11:01

提及晋宁,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古滇文化的发源地和郑和的故乡。然而,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是,如今的晋宁,正逐渐成长为一个工业大县、工业强县。在中国南车、中国移动、益海嘉里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企业项目在晋宁工业园区先后进驻之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立白集团在此“安营扎寨”。截至2015年底,晋宁工业园区入园项目已达423个,亿元以上项目共72个。

2016年及“十三五”期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环境下,晋宁工业园区也将直面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等痛点,加快“腾笼换鸟”的步伐,实施绿色制造。根据《晋宁县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布局方案》,将力争到2020年把晋宁工业园区打造成为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园区,到2025年打造成为主营业务收入超800亿园区,跨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列,升级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率先发展区和产城一体化建设发展的示范区。

对此,晋宁县委书记、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张之亮表示,建设500亿园区和国家级开发区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待,要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和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勇担重责、不辱使命,攻坚克难、同心协力,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尽快适应晋宁融入昆明一板块战略部署,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奋力推进园区发展再上新台阶。

【回顾】

2015年

交多份满意答卷

2015年,晋宁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3.54亿元。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工业经济发展、节能降耗等方面都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比如在公共预算方面,2015年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5104万元,比上年的10472万元增收4632万元,增长44%,占县级对园区下达目标15000万元的102%。

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2015年,晋宁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7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42%,使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94户;规模以上工业利税预计全年完成15亿元,超过预定目标24.5%;在节能降耗方面,2015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完成3.9%以上。云南浩邦建材有限公司和强力(晋宁)建材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完成既定目标。与此同时,这一年,园区未发生任何重大伤亡安全生产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

科技与人才方面,园区2015年上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完成18152.83万元,占任务数119%。2015年全年专利申请和授权总数205件,占任务数586%。成功申报、审批了2户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是:云南坤瑞泰隆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集创园艺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晋宁工业园区亿级项目“开4竣4”。云南中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4个亿元以上项目悉数竣工,云南麦瑞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台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4个亿元项目接力开工。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晋宁工业园正吸引和汇聚着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

423个项目已入驻园区

2011年至2015年期间,晋宁工业园区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926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共521.7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共152.41亿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共479.32亿元、规模以上利税总额57.8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9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户数94户。

曾经的辉煌已成历史,但如今的晋宁也魅力不减。5年间,423个项目汇聚于此。入园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共72个,其中:内资项目70个,计划总投资323.75亿元,外资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33100万美元。

在第3届南博会暨第23届昆交会经贸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园区内的分布式发电、新型专用肥料生产2个招商引资项目参加了签约。针对经济下行严峻,企业经营困难,闲置厂房、土地资源较多的实际情况,晋宁工业园区制定了《晋宁工业园区入园企业闲置资源二次开发利用暂行管理办法》,鼓励企业自行引入符合产业定位、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不断加大项目投资和提高生产产值,以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前,已有6家企业存在合作投资意向,计划总投资近5000万元。同时,园区还将标准化厂房招商作为当前的招商重点。

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45.3亿元

人们习惯用“筑巢引凤”来诠释招商引资过程中的“两情相悦”,而园区基础设施、土地、资金、管理等是企业之“”所看重的。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晋宁工业园区不惜重金奋力打造。2011年至2015年,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45.3亿元,建设市政道路57.92公里;建成垃圾处理厂1座,污水处理厂2座;园区绿化48.9万平方米;架设路灯1829盏;铺设供水管网60.3公里,排水管网74.53公里,通信管道57.9公里等。

其中,2015年,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12亿元,使园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安全是所有发展顺利开展的前提。为此,晋宁工业园区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从未放松,2011年至今共检查企业1954家次,下达现场记录1599份,限期整改175份(家),停工65家,整改复查198家,整改率达83%。

明确“一园六基地”定位

在打造特色工业园区方面,晋宁工业园也不予余力。“十二五”期间,根据《晋宁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晋宁工业园区按照区位条件、资源分布、产业配套聚集,明确了“一园六基地”的产业定位,调整优化了工业布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地规划建设园区,对园区规划进行前溯性审查,搞好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提高资源共享度,有效解决用地规划、空间布局、环保治理等问题。

晋宁县人民政府县长、工业园区管委会第一主任岳为民表示,为了强化园区产业定位,修改完善《晋宁县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布局方案》,完成调整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工作完善上报《晋宁县“十三五”时期加快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并将成果纳入全县《晋宁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修改完善《晋宁县工业发展要素保障调查研究报告》,用以指导开展工业发展要素保障规划工作;以工业园区产业规划为基础,按照“一区一主业”的原则编制产业招商方案,重点研究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构成,明确招商目标企业和关键环节,提出可行的招商措施和目标任务。

同时,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了“六规合一”。做好与县域内各类规划的衔接,实现工业布局规划与城乡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林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物流规划。做到园区功能边界清晰、建设用地红线、耕地红线、林地红线和生态功能红线“多线分明”;构建园区“七位一体”规划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工业布局规划、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域规划环评、水资源论证、要素保障、基础设施、生产生活配套等专项规划,全面提高园区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园区容量和承载力。

【展望】

力争到2025年

升级为收入

超800亿园区

2015年,晋宁工业园区管委会编制上报了《晋宁县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布局方案》,力争到2025年将晋宁工业园区打造成为主营业务收入超800亿元园区,跨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列。努力升级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率先发展区和产城一体化建设发展的示范区。

在经济新常态之下,晋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目前,磷矿开采和加工是晋宁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性产业,资源型产业地位突出。在加快淘汰过剩产能、落后产能和昆明环滇池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大的背景之下,单一资源型经济面临发展困境。同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园区建设发展用地空间不足,园区水、电、路、气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还不够完善,成为晋宁工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为此,在今后的几年中,晋宁工业园区将全力做好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的扩产促销;积极服务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积极培植税源,强化税收管理,增加园区财源;强化融资工作,努力化解园区债务;突出要素保障,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协调化解园区信访维稳工作及安全生产工作等。

加快“腾笼换鸟”实施绿色制造

在今后的几年中,在园区工业转型升级方面,晋宁工业园将健全园区退出机制,加快“腾笼换鸟”步伐。

晋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高庚表示,全县上下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依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意见》,园区将在项目引进上杜绝污染项目入园,控制与主导产业无关联的项目入园,提高投入产出强度,提升产出效益,并进一步建立健全不符合园区发展主业和低质低效企业退出机制。

其次,突出产业链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形成项目梯次推进格局。抓紧谋划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形成工业重大项目“策划储备一批、前期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

另外,倡导创新推进“绿色制造”,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从源头上严把行业准入关,实行严格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新建、改扩建、搬迁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引导企业主动退出产能过剩行业。

探索园区“政企共建”模式

重大项目和企业将得到更优厚的服务。在2016年及“十三五”期间,晋宁工业园区将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的扩产经营服务保障工作,提升园区各项经济指标,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将加强对支撑性项目跟踪服务。在开工项目上,将对立白、台成、俊腾达、佳鸿宇合、益海嘉里、新钢、腾俊及桅子加工等新开工和在建项目加强服务工作,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提供支撑。在投产企业上,将进一步做好对云磷集团、县磷都矿业公司等支撑性企业的服务,加大对南车、时代电气复工复产的协调力度,努力将立白、滇金纳入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高庚介绍,在强化投融资、化解园区债务方面,晋宁工业园区将整合、配置优质资源,借力资本市场,运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做大做强园区投资公司,打造一流投融资平台,进而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债务资金链接,促进园区快速发展;探索政企共建模式,积极对接力争引入产投公司等优质企业参与(入股)园区建设及经营管理,逐步做大做强园区投资公司;强化招商引资,引进优质企业,把园区土地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逐步化解债务;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对接和沟通,不断探索和创新融资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局面。

此外,园区还将密切政银企合作关系,畅通产融合作渠道,创新工业投融资方式,发展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探索和引进PPP模式,积极引导外资、民间投资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加快健全工业投融资平台和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建设创投平台。 通讯员汤云明 记者殷雷报道

短评

软硬兼修铸就投资热土

昆明要跨越发展,关键在产业,核心是工业。” 昆明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工业依然是昆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更加重视工业、狠抓工业,促进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提速增效,带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昆明工业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宁工业园区在“十二五”期间可以说是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5年时间,423个项目入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521.7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2.4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户数达到94户。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晋宁县委、县政府对发展工业的重视。正如晋宁县委书记、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张之亮所言,建设500亿园区和国家级开发区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待,要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和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奋力推进园区发展再上新台阶。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硬件环境的提升。筑巢才能引凤,5年时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45.3亿元,建设市政道路57.92公里;铺设供水管网60.3公里,排水管网74.53公里,通信管道57.9公里。基础设施的完善让企业“拎包入住”成为可能。

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服务意识的转变和软件环境的完善。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园区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制度,完善重大项目“一企一策”管理办法,帮助企业破解融资、用地、审批中的难题。同时,还聘请法律顾问,为园区、企业提供法律支持,加快建设“法治园区”。

展望“十三五”,转型升级、绿色制造仍是工业发展的“主旋律”。对此,晋宁工业园区已做好了“腾笼换鸟”和“政企共建”的准备。在加快淘汰过剩产能、落后产能和昆明环滇池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大的背景之下,园区已将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率先发展区和产城一体化建设发展的示范区作为目标,打造新的投资热土。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