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各级补助资金38亿元 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5万户

08.10.2018  10:20

打扫完村委会办公室后,陈兴美又将桌椅抹了一遍。这是她每天早起后做的第一件事,没有一天落下。陈兴美不是东川区阿旺镇安乐村的保洁员,却自愿负责整个村委会的保洁工作。去年7月,陈兴美搬入干净敞亮的新家,60平方米足够她一人居住。在这之前,她还担心没地盖房、没钱盖房,当建房先锋队到她家后,一切变成了现实。新房盖起来后,她也体验了一回“拎包入住”。

而在禄劝县中屏镇火本村小组,老旧房屋的屋顶瓦面全部翻新,腐旧的椽子和柱梁全部更换,不少墙抬梁用人字钢架进行加固,极少数无法修复的房屋已拆除重建。一个个安全稳固、保留原始风貌的小家院将村庄连接起来,村庄又连着田地、田地连着山野,展现出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5万户,投入中央、省、市、县各级补助资金共计38亿元。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的实施,极大地改善农村贫困户的居住条件,提升建筑抗震性能。特别是2016年以来,农村危房改造精准对接脱贫攻坚,把“两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保障作为脱贫摘帽的突破口,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的农户解决基本住房安全问题。

今年计划完成2.8万户危房改造任务

今年,全市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计划任务数2.8万户,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30227户,开工率108%;已竣工27988户,竣工率99%。

为精准识别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由63名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抽查核实工作组,对东川区、寻甸县、禄劝县的38个乡镇,随机抽取58个自然村的2538户农村C级、D级危房进行整村抽查核实,以同等标准、同等要求在全市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引入第三方专业鉴定机构对危房进行认定工作,按照“一户一方案”的原则,实现分层施策、对症下药。

中屏镇火本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村落,全村32户人家中有22户进行了危房改造,包含了修缮、加固、拆除重建、政策兜底帮建全部4种改造类型。

张华盛家是村里较早进行危房改造的农户之一。张华盛家属于4类重点人员中的低保户,房屋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技术鉴定,属于C级危房,进行钢架加固,并对房顶进行翻新,确保不会漏雨。张建美家的房子是村里最老的,因基础和结构保护很好无须拆除重建,只需采取钢丝网片加固的形式进行加固修缮。张建美家只有一个劳动力,在危房改造期间,党员干部积极投工投劳给予张建美很大的帮助。“老房子加固修缮,还铺了水泥地板,房屋结构和院落格局都没有改变,这样我住得踏实、住得习惯。”张建美说。

目前,禄劝县55730户危房改造,已开工55420户,开工率99.44%;竣工52531户,竣工率94.26%。东川区26789户危房改造,已开工26521户,开工率99%;竣工24180户,竣工率90.26%。

加减结合法”有效化解资金难题

2016年,全市制定出台《昆明市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补助政策方案》,通过实施“加减结合法”有效化解资金难题。

”即实施“市财政补助+县级配套补助+整合资源”的危房改造策略。在市级统筹中央、省级补助资金的基础上,积极安排专项资金加大补助力度,县级配套部分资金,确保资金投入。同时,由县级对农村危房改造、宜居农房建设、扶贫开发等相关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形成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对贫困县的补助标准,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修缮加固补助资金户均2.1万元,4类重点对象拆除重建补助资金户均5.1万元,非4类重点对象拆除重建补助资金户均4万元。“”就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重点支持贫困程度较深的县区进行危房改造,率先保障建档立卡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

资金到位,新房建起来,贫困户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农村危房改造刚开始时,群众对修缮加固多持观望、怀疑的态度,甚至有抵触情绪。面对困难,禄劝中屏镇采取在植桂村委会14个村小组和中屏村委会火本村小组先行先试的办法,在每个村委会打造2户精品修缮加固示范样板,并组织村小组长、危房改造农户、施工方召开现场观摩会,通过看现场、听介绍、观变化、做点评的方式,打消群众顾虑。为解决贫困群众收入不足、担心改造质量等问题,中屏镇积极动员群众通过投工投劳、卖农副产品等方式参与自家危房改造,按劳取酬、按日结算。同时,加大对改造流程、技术要求、规范要领的培训力度,强化镇村两级质量管理监督队伍建设,聘请监理公司,对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时时跟踪检查,切实把好质量关、进度关、安全关。

2017年2月,东川铜都街道磨盘村建伟琳家的房子开始建盖,当年11月就建好。老房子空出来,又添了猪和羊。

建伟琳怎么也想不到,以前扶贫工作队员帮她找工作,如今她成了其中一员。“当时街道干部来我家找到我,介绍了几个岗位,包括工厂工人、超市收银员,其中还有扶贫工作队员。我想着自己有点文化,干什么都是干,不如做点更有意义的事。之后就报名参加了考试,没想到一考就过,便被录用成为扶贫工作队员。

对于建伟琳来说,这个扶贫工作队员的岗位不仅仅是每个月1500元的工资,更是一份责任。磨盘山村办了个养毛驴的合作社,每家贫困户的3000元产业扶持资金,可以用来入股合作社,每年有10%的分红。听到这个好消息,建伟琳挨家挨户去宣传,发动大家积极参与。“扶持资金不入股,有些人就拿来花了。现在作为股份进入合作社,钱用在刀刃上,大伙还愁什么脱贫。”建伟琳说。(昆明日报 记者张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