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高水平全面小康昆明答卷

27.08.2020  08:25

编者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好局起好步,既要有战略定力,又要树立必胜信心,在大战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程连元在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强调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高质量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攻坚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强化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切实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为今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李彦龙

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承前启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高质量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全面调整和优化昆明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重大战略、政策措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高质量规划引领昆明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提高规划站位,以战略眼光谋划昆明高质量发展。提高政治规划站位,就是要深刻把握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时代背景,深刻把握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这一历史方位,深刻把握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一阶段性特征,深刻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一新发展格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以更高的要求、更高的起点、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质量,来研究和规划昆明“十四五”发展;以战略眼光谋划昆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把昆明放在全省、全国、全球发展大局中定位和谋划,紧紧围绕打造“一个枢纽”、建设“四个中心”和提升“三个品牌”,进一步强化省会城市意识,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火车头,主动融入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理念引领,以新发展理念指导谋划昆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才是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规划,就是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使发展的重大目标、重大思路、重大举措等等都充分体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基本要求。以新发展理念指导谋划昆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生态立市,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科技强市,推动创新发展;坚持统筹协调,推动开放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共享发展。以高质量规划引领昆明高质量发展,就是使昆明的未来发展成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成为充分体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不断增强昆明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制度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支撑和保障昆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不仅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而且反映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强化制度支撑,以机制体制创新来支撑和保障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就是要紧紧围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突出问题,以破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瓶颈制约为主攻方向,在不断解放思想中推动改革创新,在持续深化改革中创新制度机制体制,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清除妨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布局和发展大旅游、大健康、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推动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推动昆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机制支撑和保障。(作者为博士、副教授,本报特约评论员)

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杨  敏

今年,中国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的最后一公里发起冲刺,实现让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过上小康生活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求全社会的物质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小康,更重要的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维度上实现人们幸福指数的全方位提升。

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从多方位衡量。全面小康是一个具有广泛性、系统性、综合性与全面性的奋斗目标,达成这一目标就意味着我们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方面都提升个人的幸福指数和发展指数,实现全面小康。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求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以不落下任何一个人为目标,多个领域协同发展,让成果真正惠及中国14亿人民。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努力发展经济,忽略了地区间的协调、可持续、平衡问题,留极少数个人或群体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下,都不能算是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要实现全面,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小康社会的成果,就需要加紧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保证不放松任何一个环节,不落下任何一个人。在这一方面,昆明已经有了充足的应对:分类施策合力攻坚冲刺,加快补齐全面小康的弱项短板。对照“户达标、村提升、县清零、整体巩固”目标,以“防返贫、防新贫、稳脱贫、稳增收”为重点,统筹投入中央、省、市财政资金64.75亿元,抓实产业发展、务工增收、兜底保障等工作,全市无返贫和新增贫困发生,脱贫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未来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还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工作力度、帮扶力度,抓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各项措施,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小康社会的建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要建成,更要建牢建好。顺利脱贫之后全方位关注脱贫群众自身发展是长期努力的方向。昆明已经开始对标对表、查遗补缺,打好决胜小康“组合拳”。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仅要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更要关注脱贫群众的发展问题,例如围绕已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明确要持续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不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工作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同时健全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快制定监测预警长效工作方案,抓好动态监测和动态帮扶,防止已脱贫群众因后续政策支持不足返贫或因病、因伤、因疫情返贫致贫。针对国家和省普查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限期整改,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经历各种挑战与机遇之后,2020年注定将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等重大目标的胜利收官都近在咫尺。除了必胜的决心以外,我们更要增强历史责任感,确保取得胜利的过程中不落下任何一个人,让小康成绩惠及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本报特约评论员)

全力以赴打好创文“决胜战

刘  淼

今年既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又是昆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全面展示和集中检阅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全力攻坚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力以赴打好“决胜战”,是我市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我国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最能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和谐程度。也就是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表现在看得见的街道干净、绿化规整、交通有序,还表现在看不见的市民越来越具有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人际关系越来越温暖,城市越来越具有温度,涉及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由此,亦可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之繁、任务之重、压力之大。

全力以赴打好创文“决胜战”,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责任,巩固既有成果。如今,创文已到决战决胜阶段,全市各级各部门更应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高度负责的态度、锲而不舍的干劲,强化过往行之有效的举措,切实把创建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除了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更要在工作上和生活上起到文明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做到一个人影响一群人,营造“头雁”领航、“群雁”紧随的创文氛围,真正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

全力以赴打好创文“决胜战”,要聚焦测评标准,找准着力点和落脚点,细化各项工作,补齐短板弱项。事实上,为了创文成功,昆明近年来一直在不懈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整个城市品质的外延内涵都有了很大提升。但越是关键阶段,越要严格对照测评体系内容和标准,一项一项排查问题,全面补齐短板,努力争取拿高分、拿满分。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最终测评的差距往往体现在乱扔杂物、乱贴小广告、垃圾清运不及时、垃圾桶破损并且无分类标志、楼道堆放杂物等细节方面,所以,此次创文“决胜战”也特别强调“引导广大市民文明养犬,规范有序做好引摊入市,大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全力以赴打好创文“决胜战”,要以“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导向,既致力于改善民生,又激发全民参与的积极性。正如有关人士表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不在于“得牌”,而是让老百姓受益;不是让城市“受奖”,而是让老百姓得实惠。事实也确实如此,创文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致的。也正因此,创文不仅是政府部门的事儿,也是大家的事儿,每个市民既是城市文明的最终受益者,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直接参与者,每一个昆明人都应该行动起来,身体力行地支持创文,然后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助力创文成功。

在创文中变化,在奋进中成长。创文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在不断地探索和努力中创文,又将在不断地追求和创新中提升创文。我们坚信,只要努力付出,始终致力于城市文明的保养、建设、培育,就一定能让昆明越来越文明,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作者为硕士,本报特约评论员)

努力营造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

朱静雅

今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既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大战大考中面临众多安全风险、亟须营造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的关键之年。因此,必须进一步努力营造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进而保证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定。于昆明而言,也必须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将营造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列入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工作中,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营造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需认清安全有序对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安全有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必备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春山在望”之际,还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来理解发展环境在当前这个关键节点上的价值与意义。历史经验已经告诉我们,一个社会如果混乱无序,那社会的发展必然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而一个国家要实现高速稳定发展,安全有序的环境就是强有力的保障,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安全有序的环境不单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也能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党中央不止一次指出,要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我党“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治国方针的生动体现,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正是对人民群众需求的满足与维护。

营造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需对营造安全有序发展环境树立强烈信心。任何伟大事业的实现都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从实践中取得成就,由实践中产生新知。实践作为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项社会性活动,不仅需要人们身体力行地去践行,还需要人们以自身强大的精神力量来促进实践的发展,从而将合理的方案和政策落到实处、产生效果。当前,除了新冠疫情给我市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等领域带来的挑战外,建筑工地、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消防、洪涝、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也需予以高度重视,要在排查隐患、防范事故的过程中,建立起强烈的信心,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增强韧性,以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信心态度来做好营造安全有序发展环境的工作。

营造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需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发挥法规监管作用。面对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应当坚持防范在前、治理在后的理念,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所谓的防范,就是要不断从思想、政策、法规、行动等方面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层层压实防控工作责任,千方百计将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切实消除。安全有序发展环境的营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要充分考虑谁要承担责任、要承担什么责任、责任之间如何衔接、环节之间如何负责等,这就要求法律法规在其中充分发挥指导与规范作用,让职责划分清楚明白,责任落实合理有效,从细节上着手,将防控网织细织密织结实,构筑起营造安全有序发展环境的“铜墙铁壁”。

(作者为云南财经大学讲师、云南大学在读博士,本报特约评论员)

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李  涵

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是衡量一个地方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综治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决胜小康和决战脱贫攻坚的成果能否得到人民的认可、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是考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实效最关键的问题。在决胜小康和决战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应当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需要突出重点狠抓社会治理。要以启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抓手,实施“四大重点”信访矛盾化解攻坚,开展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大排查专项行动,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五级治理”运行体系,推行社区“楼栋长”、乡村“十户长”制度。发动群众和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群防群控,推动综治中心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一体化运行。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

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需要持续发力推动扫黑除恶。要继续强化基层治理措施,着力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和生存空间。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主动作为,把扫黑除恶与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础结合起来,深挖彻查涉黑涉恶案件背后的腐败问题和“保护伞”,做到“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乱必治”,做到边扫、边治、边整,力促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细,推动扫黑除恶工作向纵深发展,涵养清朗的政治生态。

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需要党建引领提升民生保障。党建引领,察民情、解民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抓好“六稳”“六保”工作任务。推动餐饮、住宿、零售等生活性服务业恢复发展,优化线上消费环境,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全力推动消费回升。出台有针对性的刺激旅游消费措施,助推旅游市场全面复苏。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需要精准施策强化疫情防控。要加大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加强对农贸市场、学校、商场等重点场所防控,落实“五个管住”。提升改造疾控中心,推进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应急预案,提升重大疫情应急响应能力。紧盯周边国家疫情蔓延态势、境内疫情局部反弹等新情况,注重内防反弹,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需要查缺补漏防范化解安全隐患。要推进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完善常态化公共安全监管机制。定期开展对消防、交通、治安等重点要害方面的安全隐患大排查,把影响公共安全的漏洞找准、隐患查实,执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隐患,依法用足拘留、传唤、关停等强制手段,依法从严从快查处。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危险物品流向全程监控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

科学看待形势  奋力开创新局

溪  瀛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使得昆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显著增多。要圆满完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目标任务,既是一场大考,更是一场决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认清形势,是在这场大考中提交圆满答卷的起点。从国内外宏观环境来看,当前全球风险点显著增多,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令多国经济衰退甚至停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严重挑战。从昆明自身发展态势来看,当前昆明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深化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的“三期叠加”阶段,新老问题相互交织,要完全恢复被疫情打乱的经济秩序尚需时日。

在准确评估风险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昆明发展正集聚着多重机遇和优势。当前昆明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阶段,全市内外统筹、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加上国家深化宏观政策调节,深入实施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云南省综合改革试点市等重大战略,昆明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开放优势将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

困难常常伴随着希望,挑战往往蕴含着机遇。面对风险考验,昆明知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

疫情期间,昆明举全市之力,28天建成市第三人民医院长坡院区应急病房,在全国较早实现了本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双清零”,并做到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率先制定全国首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域地方标准,跑出了抗击疫情的“昆明速度”。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市委、市政府迅速制定18个行业防控工作方案,打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条等政策组合拳,提振企业信心。二季度,昆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三个指标实现正增长,增速分别比一季度提高出8.8、8.3和36.6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态势逐步企稳向好。此外,疫情倒逼催生新技术应用、新消费需求、新市场空间和新经济业态,为昆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车”、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良机。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2020年已经过半,要确保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必须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风险挑战,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突出特点的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保持战略定力,正确认识和把握昆明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谋划、狠抓当前,因势利导、精准施策,着力在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展现担当。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无论外部环境和发展预期如何变化,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沉着应对,科学研判“”与“”,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在危机中激发“新动能”,在挑战中培养“新增量”,在变局中打开“新局面”。

(作者为硕士,经济分析师,本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