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互动平台 打造民生街区——“数字盘龙”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31.01.2017  11:39

盘龙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指挥中心助力社区管理创新

接报城市管理类案件47199件,办结45016件,办结率达95.4%。”这是去年12月昆明市盘龙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给出的数字,也是最新的一份城市管理改革的答卷。这份成绩单的背后,表明运用大数据洞察城市发展、精细城市管理、激发城市活力的作用开始凸显。自2015年10月以来,盘龙区以新理念为引领,用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把“数字盘龙”各项惠民措施落到实处,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数字盘龙”激发社会活力

送水员小李是一名社区禁毒志愿者,去年9月18日,他在送水入户时,发现有两人疑似吸毒。通过社区警务雷达系统,他及时将这一情况上报到社区综治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随即把信息反馈到金沙派出所,派出所迅速安排人员实地勘察核实,经检测,确认该两人为吸毒人员。从发现到处置完毕,仅用了15分钟。

东庄社区董家湾小游园附近有占道经营现象,请尽快处置。”短短几分钟内,拓东街道城管队员便赶到小游园取缔了占道经营。

金沙社区发现一名盗窃嫌疑人,请立即处置。”金沙社区几名防暴队员及时赶到现场制服了犯罪嫌疑人。

从视频远程监控可以非常直观感受到‘数字盘龙’互联互通的精准与高效。”一名指挥人员表示,有了“数字盘龙”,人人都可以成为“千里眼”、“顺风耳”,实现了“街巷有人巡、楼门有人看、重点人员有人帮、要害部门有人守、重要信息有人报、突发事件有人管”的社区管理格局。

据了解,为实现社会化、无缝化、常态化和智能化的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盘龙区的每位治安巡逻员都配备了GPS与摄像头,其运行轨迹、巡逻情况可实时监控。每条大街小巷、每个公园游园都有信息采集员,发现问题立刻拍下来传回指挥中心。每位社区居民都可申请成为志愿者,用手机上传城管、治安方面的信息,指挥中心根据上报信息,迅速通知责任单位限时处理。

据盘龙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数字盘龙”构建了覆盖区、街、社区纵向互联,多部门横向互动的智能信息化网络,以数量化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优化了采集上报、指挥派遣、处理反馈、任务核查、结案归档、考核评价六步闭环工作流程,形成了区级“小循环”、街道“微循环”、社区“自循环”的三级闭环分类处置机制。同时,把辖区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复杂信息关联到电子地图,形成“一图一网格”,实现由平面向立体三维的转变,达到多层共治的精细化管理。

数字盘龙”激活创新引擎

据了解,盘龙区目前完成了主城8个街道、17个社区约750条道路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网络连通,各试点街道、社区监督指挥中心大屏幕、操作台等硬件配置到位。试点街道、社区的监督指挥中心硬件建设已基本完成。区级指挥中心于去年11月30日联机上线试运行,是昆明市首个正式启用的指挥中心,它不但涉及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问题,还是一个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指挥决策中枢,未来将成为“智慧盘龙”的城市管理中心。

“‘数字盘龙’已经走出了坚实的步伐,但却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应当从更高远的系统层面寻求更多突破。”盘龙区综合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数字盘龙”本质上是构建以人为本、公平普惠的“惠民”新体系,因此,大量工作都是围绕“惠民”展开。据了解,在政务审批和公共服务上,盘龙区整合区、街道、社区管理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运行“一号”申请,“一窗”办理,“一网”通办,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后台分类审批,横向连接部门,纵向连接省、市、区、街道、社区的五级政务服务格局,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企业四处找”为“部门协同办”,从而提升办事效率,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综合受理和全程协同办理,做到了政府服务精准化。“以前送材料常缺材料,得多次来回跑,现在方便多了,办理时间至少缩短了一周。”聊起新变化,做中介服务的张秀兰高兴地说。

与此同时,“数字盘龙”开启了广聚民意、多层互动的“共治”新格局。已建成的17个试点社区结合工作实际,开发了社区特色亮点功能。如通过社情民意微信上报,广聚民意,达成了“通过社区微调解,实现了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的有效调解;通过在线法律诊所、微法庭,群众法律需求更顺畅;通过社区微吧,多层互动、共商共治氛围更浓厚;通过手机随手拍,社区环境更优美;通过微信换金豆,宣扬了社区正能量。

盘龙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指挥中心启用后,截至目前,17个试点社区录入系统的建筑物共3767条,房屋共95962条,人口共133364条,法人单位共3846条,确保了试点街道、社区系统平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数字盘龙”将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重点,加快政府信息平台整合,大力推进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全面推动新型城市管理模式,真正让“数字盘龙”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云报全媒体记者 张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