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传统农业再展特色魅力

30.10.2014  11:26

  金风送爽,秋意渐浓。在这个收获的季节,记者来到云县采访,所到之处,满眼层峦叠翠,田陌丰盈,美景如画。走进幸福,甘蔗林似青纱帐般随风起舞;深入涌宝,大片大片的魔芋、皇竹草长势喜人,木瓜果实累累;亲近茂兰,核桃成林,稻谷飘香……转型中的云县农业,如一泓清水,每有风过,便会涟漪泛起,搅动人们的心。 
  然而,就是这样一方被澜沧江水千百年来滋润的土地,曾几何时,也是“农门”凋敝,“农业”凋零。而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景,真切地让人体味到农村的风貌、风味和风景,感受到了久违的乡愁、乡约和乡恋,而这一切,都源自发展特色农业带来的变化,这种不可阻挡的发展之势,正在演绎传统农业释放活力、特色农业大展魅力的崭新路径,构筑的是特色产业体系,彰显的是抉择和智慧。
  “没有产业支撑的农村和农业,发展不可能持久。”市委常委、云县委书记李志勇说,“在云县农村,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其他新老产业,怎么搞、搞到什么程度不是目的,因地制宜让传统农业增添活力,能让老百姓受益,才是真正目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许多生动实例,验证了这番话的份量,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是他们享受特色农业带来实惠的真实写照。
  “云县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大农业。”县农业局长许绍聪说,云县是临沧市的主要山区农业大县,95%的土地在山区、半山区,全县44万人口中农村人口39万人,全县生产总值82.8亿元中农业总产值38.1亿元。从这个县情出发,2012年以来,云县认真贯彻省、市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要求,县委、政府把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作为云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大文章来谋篇布局,云县特色农业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于是,在记者面前呈现出这样一幅蓝图:
  立足区位和特色资源优势,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以稳粮、扩经、提质、增效为主要内容,按照“四个经济带”(即澜沧江沿线经济带、大朝山对外公路沿线经济带、南汀河沿河经济带、祥临公路沿线经济带)建设的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努力推进“一个示范(核桃)、两个第一(畜牧、咖啡)、五个强县(甘蔗、茶叶、烤烟、生物药材、澳洲坚果)”的八大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云县以此为契机,高位运筹、全力推进,蓝图绘就仅一年,八大高原特色农业就实现农业总产值29.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38.1亿元的77.4%。
  这样的数字,恰是云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底气所在。下一步,他们的奋斗目标是:按照“一产发展生态化、庄园化”的思路,在不放松“米袋子”、“菜篮子”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澜沧江高原特色农业循环经济庄园、头道水酒谷庄园、凌丰咖啡幸福庄园、德胜无公害蔬菜农业生态庄园、兴诚古茶树庄园、龙润生态农业庄园、核桃庄园、珍贵名木林业庄园等八大特色现代庄园建设,加快推进八大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全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提升农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承载着高原的豪迈,背负着古老深邃的文明,以百折不挠的气概,一泻千里,一路欢歌而来。金色的稻田与荟萃的群山,累累的果实与山花烂漫,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云县,这块神奇而绚丽的土地,已经吹响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号角,特色农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云县本不靠海,但他们却借波涛汹涌的时代之潮,顺势而动,合力而为,云县特色农业扬帆正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