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部喜剧电影18日首映 夏嘉伟:从爱演到爱导

19.02.2017  17:40

筹备两年,自己的电影马上就要公映,伟哥的心情是复杂的。“我非常热爱喜剧,但也是因为喜剧有了更多的焦虑和担心。

一个场景反复修改,一个包袱不断揣摩,从爱演到爱导的伟哥是异常辛苦的。拍摄的日子里,他每天像陀螺一般来回穿梭于片场,监视器里每场每个镜头,他均严格要求剧组。“从事这一行越久,越觉得喜剧其实是世界上最难的表演。当年拍《东寺街西寺巷》的时候,人也年轻,就觉得很有意思很好玩。每天在片场笑场到抽筋,觉得只要自己认为是好笑的,大家也一定这样认为。但现在,在片场就会觉得紧张,会去想,我这个包袱这么抖,观众会笑吗?那样拍会不会更好一点?会担心会焦虑。

2月11日,《来自月亮的我》媒体首映在万达进行,90分钟的影片,故事主线明晰,不靠谱的月老徒弟刘二八为3对凡间男女牵线撮合姻缘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比起剧中伟哥花式辣眼睛的造型,更值得我们点赞的是他不忘初心的喜剧坚持。

一部移动的“喜剧人成长史

伟哥多才多艺,除了能编能写能演还会唱,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会有一首自己创作并演唱的主题曲。

伟哥的多才多艺源于他在昆明市公安局警官艺术团里的历练。一直活跃于舞台的伟哥有着天生的表演欲。于是,1996年春脱下了英武挺括的警服,向所在的昆明市公安局警官艺术团递交了辞职报告,伟哥成立了“追梦一族现代舞蹈团”。正当“追梦一族”滚动的车轮一往直前之际,他却又出人意料地来了个急转弯,把现代舞蹈甩掉,醉心喜剧小品市场的开拓发展。投资10万元拍摄了《雀人伟哥》。声名鹊起后,被《东寺街西寺巷》的导演相中,加入该剧,继而一举成名。

很多人认识伟哥都是因为《东寺街西寺巷》里的“小老伟”,这个昆明市井里的“雀人”,就是老昆明小青年的代表。伟哥演活了他,成为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

开启方言电视喜剧的先河后,伟哥连续拍摄了6部方言喜剧,一时间掀起了方言喜剧的风潮。2010年9月28日,位于昆明市工人文化宫的“夏嘉伟大舞台”开门迎客。圈内好友洪剑涛、李彬、高亚麟等都通过VCR向他表示祝贺。的确,能拥有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大舞台,是很多演艺人最大的梦想。

这个云南“星爷”是个家乡宝

伟哥,地道的昆明人,从出道开始投身喜剧事业后就一直扎根本土,算得上云南人自己的“喜剧家乡宝”。作为云南最著名的喜剧人,伟哥并不是没有机会出去闯荡。相反在国内众多的电视剧电影作品中都有他的身影,但走出云南后,伟哥更加坚定了深耕本土喜剧的决心。“这么多年来,不断有剧组来云南取景,但我们自己的影视作品却鲜有真正走出去,为全国观众所熟知的。如何找到一条合适的途径,让‘云南产’的影视作品被云南以外的观众接受,的确需要多花心思。而如何让本土文化能够在云南老百姓喜欢的同时,又能向外推广,在自产自销的同时又能够做到成功外销,才是云南文化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

为了履行自己的理念,伟哥开始筹拍云南首部喜剧网络大电影,筹资、筹备、生产、发行……两年的努力,伟哥就像一个怀胎十月的母亲,而《来自月亮的我》就是他精心养育,即将面世的孩子。

18日,《来自月亮的我》爆笑面世。

对话伟哥

记者(以下简称记):第一次做院线电影,感受如何?

夏嘉伟:我现在的心情和第一次拍《东寺街西寺巷》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就是不敢看!当时是怕自己演得不好,现在是怕自己拍得不好。

记:如何对这部作品打分?

夏嘉伟:回头来看,其实还是留下了很多“如果当时”的遗憾。但这是一部大家都很用心去完成的作品。

记:“如果当时”的遗憾是什么?

夏嘉伟:比如应该弄个云南方言版的,但受条件限制,整个作品除了我全程“马普”之外,其他人都是标准的普通话。

云报全媒体记者 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