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次人工条件繁育犀鸟成功[图]
雌犀鸟守护
雄犀鸟在喂小犀鸟(监控截图)
云南网讯(记者 杨之辉)犀鸟因为拥有一张大嘴而闻名,但由于繁殖条件苛刻,一直是人工繁育难以攻克的课题。目前在国内,人工条件下繁育成功的案例只有一例,而在昆明安家7年的一对花冠皱盔犀鸟,终于喜得贵子。
犀鸟的繁殖习性很特殊,雌鸟在孵化幼鸟前会提前选好巢址,然后用自己的排泄物混合种子、树枝等堆在洞口,将巢洞封住,留下一个垂直的裂隙,供雄鸟接近喂食。随后,雌鸟会在洞中产蛋养育,长达数月之久,直到幼鸟能飞行时才破洞而出。在此期间,全靠雄鸟喂食。从上个月开始,野生动物园的这对花冠皱盔犀鸟夫妇,就开始了它们安家7年来,第一次养育宝宝的生活,而这也是省内首次在人工条件下繁育成功的犀鸟。
两个多月前,犀鸟妈妈就用自己的排泄物混合着种子、树枝等物质,将自己封在了巢洞中,只留下一个20多厘米长的垂直裂隙,供犀鸟爸爸接近喂食。雄犀鸟喂一次差不多要花一分钟,来回来回去喂,差不多要喂10多次。
经过犀鸟妈妈近一个月的孵化,一只小犀鸟破壳而出,犀鸟妈妈便在封闭的巢洞中安心地养育小犀鸟,而犀鸟爸爸则每天四处奔忙,负责妻子和孩子的饮食。
饲养员李康兰介绍:“这个小鸟出生以后,它还有一个育雏的过程。雌性的犀鸟会把小鸟藏到它的尾部后面,或者是遮挡在它的翅膀下面,所以也不是经常能够见到。”
由于巢箱上所留的缝隙宽度只有5厘米左右,仅够雄鸟喂食,所以一个多月来,犀鸟宝宝的真容,就连24小时相处的饲养员也是难得一见。
为进一步观察犀鸟宝宝的情况,工作人员带着工具,准备在鸟巢周围安装监控设备。由于犀鸟会跳到摄像头上面啄机器,经过一番讨论,在鸟巢附近安装监控,上面覆盖上木箱以防止犀鸟啄坏摄像头。
李康兰说,“现在小鸟在长身体,原先是两只成鸟的食量,现在是三只鸟的食量。小犀鸟的身长已经长到20厘米了,等它的羽毛长丰满以后,雌鸟就会破箱出来。”
预计在本月,犀鸟妈妈就会用嘴把洞口啄开,为自己解除“禁闭”,和犀鸟爸爸一起哺育宝宝。那时,大家就可以在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珍稀区,一睹云南首次在人工条件下繁育成功的犀鸟宝宝的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