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歌庆胜利 经验启后人——纪念云南解放65周年

08.03.2015  10:14

1950年2月20日,昆明人民在金马坊欢迎野战军入城部队

昆明少年儿童向陈赓、宋任穷献花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1950年2月24日,在昆明召开的全省地、师以上干部会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司令员、云南省委第二书记陈赓庄严宣布:云南已完全获得解放,中共云南省委正式组成。这一天,成为云南解放纪念日。65年过去,当前正值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之际,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云南各族人民争取解放的光辉历程,深切缅怀为云南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深入总结云南解放的历史经验,对于弘扬光荣革命传统,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地为推动云南跨越发展,奋力把我省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色火种燃遍高原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将侵略魔爪伸进云南,云岭大地一步步滑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云南各族人民,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不断奋起反抗。从马嘉里事件到片马、班洪抗英斗争,从中法战争到辛亥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表现出了云南人民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随着社会经济和近代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登上云南的政治舞台,工业无产阶级多次发动以工人为主、有大量农民参加的武装斗争,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进行殊死战斗。尽管这些斗争大多以失败告终,但促成了新兴革命力量的成长,为崭新革命的到来创造了社会条件,同时也为中共云南组织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后,云南革命知识分子投入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中,一批宣传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同时,一批进步青年抱着寻求救民强国道路、改造云南社会的理想,到内地或出国追求真理,他们在艰辛求索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己任,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在云南的传播,为中共云南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为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推翻唐继尧在云南的统治,消除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后方隐患,中共广东区委派滇籍党员李鑫回云南开展建党工作。经过不懈努力,1926年11月7日,李鑫在昆明市平政街节孝巷24号(今55号)主持召开了云南省第一次党员会议,周霄、吴澄、杨静珊参加,正式建立中共云南特别支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云南建立的第一个组织,标志着云南各族人民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争取解放的道路。中共云南组织从边疆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广泛传播马列主义,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工农群众运动,进行了武装斗争的英勇尝试。

1930年底,在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镇压下,加上少数经不住白色恐怖考验的叛徒的无耻出卖,中共云南省委大多数领导人相继被捕牺牲,中共云南组织遭受破坏。但是,共产党人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失去与上级组织联系的困难条件下,没有畏惧,没有消沉,他们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牺牲的同伴,继续投入战斗,组织了一系列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暴动。

1935年和1936年,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分别两次过云南。红军长征的英雄壮举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鼓舞了云南的革命者。在党中央的关心和帮助下,1935年11月,中共云南组织恢复重建,重新点燃革命之火。1939年1月中共云南省工委成立后,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面临和平与内战、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重大历史时刻,中共云南组织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率先举起反内战、反独裁的大旗,领导开展了“一二·一”运动等一系列爱国民主运动,拉开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序幕。

武装斗争迎接解放

1947年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蒋管区发动农民武装斗争的指示,中共云南省工委部署发动全省大规模武装斗争,革命武装迅猛发展,游击根据地广泛建立。根据中央指示,1949年7月,云南省工委和桂滇边工委合并,成立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滇桂黔边区的人民武装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下辖12个支队、2个独立团(其中有10个支队和2个独立团在云南)。从1947年夏至1949年底,边纵主力部队发展到6万余人,活动遍及滇桂黔三省区的147个县境,在约2000万人口的广大地区,建立起罗盘、弥泸、思普、滇东北、滇中、开广、滇南、滇北、滇西、滇西北、左江、右江等12个成块的游击根据地,钳制了近15万国民党军队,共歼敌61000余人,解放了90余座县城,为配合野战军解放滇桂黔3省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1949年12月9日,经过党中央和中共云南组织长期的团结争取,在野战军挺进西南的形势下,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在昆明率部起义。蒋介石急令在滇的第八军、二十六军编为第八兵团,汤尧为陆军副总司令兼第八兵团司令,指挥两军向昆明反扑。昆明人民在中共昆明市委领导下,组织了有3000多人枪的义勇自卫总队保卫昆明。起义部队在广大群众的支援配合下英勇作战,抗击围攻之敌,边纵亦在外围攻击敌军,迟滞和牵制敌军进攻。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命令二野五兵团一部从贵州急进云南,驰援昆明。敌人闻讯仓皇南逃,昆明保卫战取得胜利,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抢先控制云南的阴谋,加速了云南全境解放的进程。

为全歼退踞滇南的敌第八兵团,阻止敌军通过蒙自机场逃往台湾,或从陆路逃往越南、缅甸,按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大迂回、大包围、先围后歼的作战方针,在二野四兵团司令员陈赓统一指挥下,二野四兵团和四野三十八军两个师,在边纵和卢汉起义部队配合下,昼夜奔袭,历时55天,急进2000里,展开滇南战役,全歼云南境内的国民党军32000余人,活捉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及第八军军长曹天戈,把五星红旗插到了中缅边境重镇打洛,取得了解放战争在大陆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的胜利。

1950年2月20日,陈赓、宋任穷、周保中等领导同志率二野四兵团及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进驻昆明,广大群众以无比激动的心情,盛情欢迎盼望已久的人民解放军。2月24日,在第一次全省地、师以上干部会议上,陈赓司令员充满激情地说:“云南从今天起已完全获得解放了。

历史经验启迪后人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云南各族人民争取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坚持和发展这些经验,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回顾云南解放的历程,广大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正是树立起推翻黑暗统治,为人民谋翻身求解放的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取得革命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成就。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明确提出: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发展确立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既反映了全省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庄严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世情党情国情的新变化、新挑战和新机遇,迫切需要我们继续保持和发扬当年革命先辈带领人民群众为争取解放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保持优良作风,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全面从严治党不懈努力。

始终加强团结,最广泛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凝心聚力。革命战争年代,中共云南组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敌人,掌握了武装斗争的主动权。新中国成立后,云南贯彻执行中央制定的“团结第一,工作第二”方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成就。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强调,云南民族关系亲密融洽,民族工作成绩突出,这是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个发展定位与目标要求,为新形势下云南推进民族团结事业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云南解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共云南组织积极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群众路线史”,云南军民之间、干群之间形成了生死相依的紧密联系,结成了水乳交融的深厚感情,凝聚成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巨大力量。在勇闯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征程中,仍然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解民忧,实实在在帮民富。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才能凝心聚力谋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始终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回顾中国发展进步的历程,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新的历史条件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按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投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大潮,闯出一条云南跨越式发展新路子,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坚强领导核心。(云南日报 执笔:解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