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双版纳隧道坍塌事故救援:争分夺秒的赛跑
新华社昆明9月17日电 题:云南西双版纳隧道坍塌事故救援:争分夺秒的赛跑
新华社记者 侯文坤、姚兵
经过50余小时的救援,云南西双版纳隧道坍塌事故中被困9名工人,于16日12时51分许被全部救出。目前,9名获救人员生命体征平稳,正在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接受进一步观察治疗。
“刚开始特别黑,手指都看不见!”
记者17日在医院看到刘锦武时,他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很好。“今天做了各项身体检查,还在住院观察。”来自贵州的刘锦武今年18岁,是本次隧道坍塌事故被困人员中年龄最小的。
9月14日9时20分许,玉磨铁路西双版纳段18标1号隧道出口在开挖仰拱时发生坍塌,导致洞内9名施工人员被困。
刘锦武说,当天是早班6点左右就进入隧道了,一共9人,按照排班,到当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就可以下班了。
“当时,我们在作业面开挖施工,身后大概30米开外发生了坍塌,把拱架压断了,隧道瞬间就被泥石堵住了。”刘锦武说。塌方的是隧道里一段土质不是很稳定的地方,平时那段采取了保护措施。
“完蛋了!完蛋了!”回忆起隧道坍塌时的情节,刘锦武仍心有余悸,“刚开始特别黑,手指都看不见。”
“我是操作机器打钻的,机器突然断电了,才反应过来后面塌方。”51岁的张成宏是被困人员中年龄最大的。他说,在外面干工程20多年,第一次遇到这种事。
9月16日,在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将一名获救被困人员从救护车上抬下。新华社记者杨宗友摄
“相信外面一定在想办法救我们,一定可以出去。”
来自云南昭通的陈兴国说,被困的头30多个小时是最煎熬的,“肚子很饿,整个人都软的,有的人早上6点没吃早饭就进去了。”
陈兴国还说,里面随时都有少量泥沙掉下来,有辆挖掘机一开始只被埋了三分之二,后来全被埋了。
“口渴的时候,我们用安全帽接隧道顶流下来的水喝。”刘锦武说,带班的带着2个电筒,但为了省电偶尔用一下。“我们一直相互安慰着,相信外面一定在想办法救我们,一定可以出去。”
事故发生后,国家安监总局、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要求西双版纳州和景洪市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救援。省、州相关部门组成救援工作组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据介绍,结合现场情况,推测坍塌土方量约200立方米。在确保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生命“双安全”的前提下,救援工作经过反复论证,仔细推敲细节,找准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还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预估,并制定了应急方案。“就是想着,如果有一个方案失败了,还有其他方案在推进。”此次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组长、西双版纳州安监局局长袁松青说。
中铁二局用620mm大口径钻机掘进;中铁隧道局组织140人开挖迂回导洞;中铁三局、十二局组织80人在坍体右上开挖小导洞;中铁二院组织10人在坍体顶部开挖导洞……
15日14时许,事故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救援人员成功打通救援生命通道,确认9名被困人员生命体征平稳……
16日8时30分,从坍体顶部开挖导洞的方案进展最快。期间,救援组共向被困人员提供了3次食品,包括面包、牛奶、矿泉水和葡萄糖等……
陈兴国用沙哑的嗓音说,当时小的管道打通后,他第一个通过管道和外面喊话,“我听到有人喊‘你们不要着急,我们在外面全力抢救你们!’高兴啊我们几个,看到希望了,非常感动!”
“那么多人在外面救援,还有更多的人在关心我们”
本次救援共出动专业队伍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500多人,投入60余套(台)救援设备。在全体参与救援人员的共同努力下,9名被困人员于16日12时51分许成功获救。
袁松青说,这次较大涉险救援事故是一次科学高效、团结协作的救援,整个救援处置方案科学、组织有力、措施得当;整个施救过程中精心谋划、统筹协调,确保了整个救援工作紧张有序、高效快速推进。
西双版纳州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官兵李波是救出被困人员后,最后一个爬出来的。他说,逃生通道打通后不同救援单位一共进去了4个人协助被困人员出来,全部撤离出来用了10多分钟。过程中,我们4个人,1个专门用电筒看是否有二次塌方,1个在管道位置负责送人,1人和被困人员聊天安抚,还有一个人准备绳索牵引。
“整个救援来说,最大的困难是打通生命通道,因为塌方体量大,而且一直下雨,有渗水风险,打的过程中也一直担心遇到坚硬的坍塌体。”景洪市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张思君说。
袁松青说,下一步将对被救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救治和心理疏导,做好事故原因调查和处理,并狠抓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