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老字号与抗战的故事

17.09.2015  18:29

  “在我们为胜利干杯的时候,请不要忘了为我们斟满酒杯的人们。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民间资本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然而,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最好的时代结束了。

  国难当头,中国的民族企业遭受到了空前的损害,也作出巨大贡献。 众多民族企业家们在抗战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经商之道和相同爱国情怀,他们不仅在逆境中奠基了中国的现代工业,也留下了实业救国的精神。

  时值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向抗战老兵致敬的同时,新闻君也想为那些在背后付出的民族企业点赞,特奉上抗日剧之“云南老字号与抗战的故事”。

   滇红——抗战催生的名茶

滇红,以外形肥硕、金毫满布、香高味浓而扬名。而其出生,一开始就与抗战有关。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一年之内,我国重点茶区相继沦陷,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红茶货源被切断。为开辟新的出口差货源基地,维持我国在国外的红茶外销市场,换取外汇,支援抗战军需,中国茶叶公司派遣冯绍裘等人到云南调查茶叶生产情况。

1938年10月,冯绍裘一行到达昆明,沿滇缅公路往西乘车三天到底下关,再由下关一路骑马、步行十来天,于11月初到达顺宁(今凤庆)。看到凤山茶树成林、芽壮叶肥、白毫浓密,冯绍裘一行人欣喜若狂。次日,他请凤山茶园采摘5000多克一芽两叶的鲜叶,亲自制作了红茶、绿茶各500克,寄往香港茶市,随即被誉为红、绿茶中之上品。

  当年12月6日,民国政府中央经济部与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合资,创建了云南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并指定由冯绍裘等筹建云南省茶叶公司顺宁实验茶厂,旨在顺宁开发红茶生产,取道滇越、滇缅出口换汇。

  1939年1月,冯绍裘受派任顺宁实验茶厂厂长,并在顺宁县城东门外征田选定厂址。从此,顺宁实验茶厂拉开了机械制茶的帷幕。当年筹建与生产并进,批量生产了500担滇红茶,运交民国政府中央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设在香港的富华公司转销伦敦,每磅以八百便士高价出售,创下了国际红茶市场价格新高,也为抗战换回了可贵的外汇。

  首批云南功夫红茶生产出来后,冯绍裘先生提议起名“云红”,因为当时有多个带有地名的红茶,而云南早晚天空多有红云,称为“云红”也将此种自然美景暗喻其中。

  1940年4月9日,云南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采纳众意,借云南简称“”之典故,又借巍巍西山龙门之下早晚霞映红的滇池一水,遂将“云红”更名“滇红”,从此,“滇红”名冠全球。

  1942年日军攻占腾冲、龙陵后,“滇红”运往缅甸外运的出路受阻,外销红茶被迫压缩。但在那个年代,有“一吨‘滇红’换10吨钢”的说法,为抗日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云南白药——抗日将士随身必备

  在20世纪的中成药中,最神秘的莫过于云南白药(原名曲焕章万应百宝丹)。在云南省档案馆的资料中,对它有这样的介绍:云南白药为云南人曲焕章创制的、专门用于伤科治疗的中成药散剂,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其处方现今仍然是中国政府经济知识产权领域的最高机密。

  曲焕章和他的神药有着众多的传奇故事,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1935年,蒋介石在云南省政府接见曲焕章,曲焕章送了五百瓶百宝丹给蒋。收到“礼物”的蒋介石十分高兴,亲笔挥毫写下“功效十全”的题词,并附赠了一张半身相片。

  1937年9月,滇军60军、68军将士先后开赴抗日前线,曲焕章为全体将士捐赠了3万瓶百宝丹,大大鼓舞了将士们的杀敌之心。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60军将士负伤不下火线,外敷内服白药后继续拼杀。日本报纸惊呼:“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

  曾给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担任侍卫长的朱希贤,如是回忆白药:“伤口伤得太重,拿白药撒上,包扎起来,两天就愈合了。”在伤多于病的年代,曲焕章和他的白药被人们越传越神奇。将士出征,百姓行脚,都以能够随身携带一小瓶白药为最大安慰,比干粮还珍贵。

  抗战前后,白药神话登峰造极,国内年销量达到40万瓶,并远销海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德茂衣庄——滇军“御用服装师

  “德茂”,是曾经的云南服装第一品牌,由玉溪人蔡氏兄弟于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在昆明正义路303号开办。

  德茂衣庄声名鹊起是在抗战时期。当时,滇军服装全由德茂承制。因其制作的军装威武气派,拥有形似军装的德茂良装也渐成时尚。